APP下载

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解读及其当代关注

2014-08-15李媛媛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群众历史

李媛媛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湖北武汉430012)

一、群众路线的哲学视域

(一)历史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内在地要求坚持群众路线

在历史活动中,谁是历史的主体,一直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争论焦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创造、决定历史的正是被称为“群氓”的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当然,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过程并非完全脱离客观环境,也需要客观世界,需要历史客体这个载体。历史主体在进行物质生产时,既创造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形成了相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变化中历史主体也得到了改造。历史主体的生产实践过程是对历史客体认识深入的过程。在生产实践中,历史主体不断检验和修正以往的认识。在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改造与被改造、认识与被认识的相互作用时,主客体不断趋向统一。群众路线正是历史主客体辩证统一的现实诠释。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理论缘由正是取决于历史主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二)历史人物与群众创造的辩证统一内在地要求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在以往的思想中,要么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么夸大群众的作用,皆走向了极端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二者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影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历史人物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留下个人印记的人物,群众则是以群体出现,没有留下显著烙印的人物。历史人物在历史活动中担任着必要角色。正是历史人物的存在,历史发展才出现诸多偶然性。但历史人物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群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历史人物在群众中脱颖而出,总结群众经验,满足群众需求,在促进历史发展时与人民群众形成合力。群众在创造历史时也需要历史人物的领导。群众路线内在地反映了这个辩证关系。领导与群众只有密切联系,才能群策群力。

(三)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要求我党必须深入群众之中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与“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实践第一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离开实践活动,认识将成为无源之水、无米之炊。通过实践活动,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但认识并非处于被动状态,也对实践起着能动的反作用。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认识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继续指导实践。群众路线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认识实践辩证关系的统一。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经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检验正确与否,进而对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在认识的指导下,我党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服务社会实践。认识和实践的公式是实践——认识——实践,是无限循环的知行统一,相对应群众路线的公式为群众——领导——群众。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要求我党必须要深入群众之中。毛泽东对此曾提出“踏着人生的社会实际说话”口号,通过在群众中调查研究获得真知。伴随着群众路线重要性的凸显,我党又把群众路线上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层面。从群众中集中,再贯彻到群众中,无限循环,我党的认识会“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同时,群众路线是避免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有力保证。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本性原因就是分离主客观,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和客观世界。群众路线则恰恰相反,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领域前无经验,需要我党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任何决策上的失误都会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想在解决新问题面前少犯错或不犯错,要继续坚持群众路线。通过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从人民群众中获得大量的、真实的感性材料,获得真知灼见,进一步加工和制作,唯此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来推动改革。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

党的组织路线是指“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政治路线的需要而制定的关于组织工作总的原则和方针。”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是人,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如何把人才从群众中选出来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关键是要深入群众中了解情况。任用干部时多倾听群众意见,确保时刻在群众的监督下。通过群众监督,能够有效地避免任人唯亲,减少官僚主义,抵制不正之风,遏制腐败。“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通过群众路线的深入保证党的路线执行的正确性,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经久不衰。

党的政治路线是指“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党根据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或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和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提出的党在不同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或总政策。”党的政治路线是工作方针和政策依据,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确保政治路线符合人民群众的内在诉求和意愿,群众路线不可或缺。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各种矛盾突出,在复杂的形势中解决矛盾,必须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宣传和解释方针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如此,蓝图才会变成行动。正确的群众路线不仅要把党的方针路线化为实践,更要成为检验的标准和尺度,这也是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行党的领导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否则我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力必会大打折扣。毛主席将方法比喻成桥和船:“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党和群众中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即使是群众团体,也需要领导,否则时效性必不能长久。党的领导如果和群众力量分离,党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必然会发生方向性错误。如果仅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必会导致脱离群众。没有群众的支持,党的领导必然会成为水中月,梦中花。确保党的领导和群众力量的有机结合,要时刻坚持群众路线。首先,党的领导必须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党的政策必须要符合群众利益才能得到彻底的落实。“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调研,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保证党的路线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党的领导必须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时,党员干部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积极力量,提高中间力量,争取落后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不是一个单行线,而是循环往复,没有终点的过程。

三、群众路线的当代关注

我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必须给予群众路线新的内涵。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和我党在新时期的任务,要求群众路线要更加务实,突出群众的利益诉求,真正回归到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

(一)关注群众民生利益的多元化

社会转型期带给我国的不仅是社会分层的大变动,也带来了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更引起了价值取向的大碰撞。这些变化将原本隐藏在深处的各种矛盾凸显出来。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更加重视自身利益的维护。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我党需要拓展对群众概念的理解。新形势下理解人民群众的本质不能局限于主体性范式,更应扩展到主体间范式的范畴,把人民群众看成是代表不同利益团体诉求的你、我、他。我党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更要关注精神、政治和文化需求。基于这种变化,我党要更加注重群众利益多元化,关注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保障制度。例如针对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我党改变以往效率优先的原则,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理念,在处理好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公平;加快建立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我党在当前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围绕群众利益、关注民生而展开的。关注民生是真正的回归到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些措施体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精神,体现关心群众疾苦的决心和信心。

(二)关注群众政治诉求的多样化

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逐渐彰显。人民群众在个人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民主意识日益提高。我党诞生于人民群众追求自由民主的大环境下,把富强、民主和文明作为国家建设的目标。在这种执政理念下,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需求,成为我党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针对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我党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提出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积极的民主建设,确保党群关系不变质。关注和实现群众的政治期许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面。我党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时代,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给予保障,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通过实行基层选举、村务公开等新途径,积极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党对群众路线的新认识,倾听和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好氛围,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

(三)关注联系群众方式的复杂化

梳理群众路线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是始终如一的,但形式却在不断变化。新民主主义时期,我们主要依靠走家串户的方式在群众中搞调查研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群众的想法。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全球化已成定势,以往的群众路线形式过于单一,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采取何种方式倾听民意,了解民声,成为当前群众路线建设的当务之急。基于信息化背景,在坚持传统调查研究方法的同时要探索新途径,做到“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

当前,网上群众参政议政热情逐渐高涨。如在“黄金周”方案调整过程中,决策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通过各大网站征求网民意见;2008年汶川地震,顺应网上民意,设立全国哀悼日等。很多政府部门更是主动在网上与网民交流,网下与网民坦诚相待。虽然这些网上群众参政议政形式还处于雏形状态,存在诸多不足,但充分体现了我党问计于民的良好姿态,赋予了“群众路线”新的表现形式。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主编.毛泽东思想辞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8]赵存生,陈占安.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黄炎培.延安归来[M].上海:上海书店,1996.

[10]商志民.论党的群众路线[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群众历史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