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14-08-15卢红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15期
关键词:惠农经济体制农村土地

文/ 卢红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南坊街道办事处 276000

2004 年以后,国家对农村实行了“两税减免、三项补贴”的政策,统称为“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种地的收入大大提高。据有关部门测算,此项改革给农民直接增加收入是人均100多元,再一次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次“农村税费改革”又一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两次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还有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土地使用制度束缚着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每个家庭几亩到十几亩地,三十年不变,不利于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企不分,不伦不类,每况愈下;农民与城镇居民有许多不平等的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担负着许多公益性支出,如环境建设、道路建设、文化教育、乡镇政府管理等方面的摊派支出。

1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1 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改革,除了要求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外,也要求其他各领域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举措等必须围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战略目标来谋划和推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时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1.2 现阶段只有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带动全方位的改革

“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涉及面广,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而不能平均用力、分散用力。我们讲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首先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带动各方面改革整体推进。有人认为,现阶段改革必须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第一位,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影响和制约了经济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这种看法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是极端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在经济领域,如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这些都与我们的经济体制直接相关,不首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改革就失去了现实针对性和必要性。二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依然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把“蛋糕”做大,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经济更加发展了,才能为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才能有更加有利的社会条件。

2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议

2.1 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

目前农村普遍实行了“三十年不变”的土地使用政策,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规模经营,限制了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现代化的实现步伐。应对农村土地等资产的使用权制度进行改革,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农村土地国有制,允许农村土地等资产参预市场经济运行,实行土地的使用权自由流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才能出现家庭农场或较大规模的私有农场,使土地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2.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制

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集体成员所有的经济体制。目前我国农村管理体制是村级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党支部是上级党组织在村级设立的一个管理党员的机构;村民委员会是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全体村集体成员组成的经济实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是村级最高权力机构,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时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管理。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出现了很多空壳村、资不抵债村。

2.3 完善惠农政策

惠农政策是指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也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家惠农补贴工作行政成本高,工作量大。不论是对种粮大户还是对分散的种粮农民,发放惠农补贴存在环节多、手续繁琐等问题。就单个补贴项目而言,由于补贴标准偏低,资金量小,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为此,建议对补贴资金进行整合,减少审批程序,并尽可能集中统一发放。如将分属于社保和计生部门的两个补贴系统统一纳入“一本通”系统,减少行政成本。同时,将各项惠农补贴进行梳理、整合,统一交由基层财政部门为农民发放,以此真正方便农民。

要对“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国家对农民该免的免,该补的补。二是要将这些补贴集中起来用于农村的公益性事业或者是劳动保障等方面,让这笔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农田水利建设、村屯道路建设,特别要高度重视对农村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四是要逐步在农村建立城镇化管理模式,村民委员会要像居民委员会一样管理,管理的费用由国家负担,农民要像居民一样享受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取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共同奔小康的目标。

3 结语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议可从四个方面予以完善和改进:一是尽快制定《农业投入法》,从法律层面上探索建立保障“三农”投入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取消主产区的地方财政配套。三是对农业投入结构进行优化,重点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四是适当提高惠农补贴标准,加快补贴进度,避免影响农业生产进程。

[1]陈晨,董棣,文冰. 关于完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2)

[2]汪攀,岳晓. 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J].甘肃农业. 2006(02)

猜你喜欢

惠农经济体制农村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科普惠农 晋农优选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退休干部的惠农情怀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多方共赢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