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天水市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2014-08-15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氨化种草张家

田 原

(天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 天水 741000)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六盘山、陇中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交接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最高气温18℃至23℃,最低气温-5℃至-2℃。年平均降雨量450~600mm,无霜期185d,光照充足,适宜于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长,发展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有天然草地面积16.30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达14.87万hm2。全市牛饲养量达90.54万头,羊饲养量达98.4万只,生猪饲养量达388.9万头,家禽饲养量达1682.63万只。牧业产值达19.6亿元,人均牧业纯收入达5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 。通过调研证明大力发展草产业,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农民脱贫致富,还可以带动畜牧业、草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草产业是天水市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当前及今后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 全市草产业发展现状

1.1 人工种草现状

从2002年起,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的草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牧的战略,通过5年时间(2002年~2006年)在渭北地区建立起5.67hm2良种紫花苜蓿为主的种草基地(清水县67万hm2,张家川县1.33万hm2,武山县、甘谷县、麦积区各0.67万hm2,秦安县、秦州区各0.33万hm2)。通过抓好资金筹措、良种引进、举办培训班等工作的落实,现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从2009年起,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3年)我市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多年生牧草得到了大面积推广。截止2013年底,我市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累计达9.212万hm2,其中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4个重点县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累计达5.31万hm2,占全市57.6%。

1.2 抓好牧草品种的引进和实验推广

我们重点对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四县牧草品种的引进进行了调查,紫花苜蓿引进的主要品种有阿尔刚金、德宝、金皇后等。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叶量丰富,产草量高,极大的提高了产草量,现已大面积推广。据调查,全市已建成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集中连片示范点17个,其中张家川县、武山县、清水县已建成大阳乡陈阳一八卜梁、大阳乡双苗梁等千亩紫花苜蓿示范点10个,累计播种面积达0.117万hm2。另外清水县还建成秦亭张吕、店子2个300亩以333/A春箭舌豌豆为主一年生牧草示范点。据调查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在播种3~5年后,在管理好的情况下,正常年景每亩鲜草产量一般在2 000~3 000kg,干草产量每亩可达440~670kg。以333/A春箭舌豌豆为主的一年生牧草在管理好的情况下每亩可产鲜草达2 000kg左右,折合青干草400kg左右。

1.3 草籽基地建设有了一定发展

从2002年开始,市、县区先后引进优良品种。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引种实验,选择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品种。其中多年生牧草品种以天水苜蓿为主,它具有植株叶片大,再生能力较好,刈后生长较快,产草量高等特点。一年生牧草品种以333/A春箭舌豌豆为主,它具有早熟、抗旱、抗寒、耐脊、低毒、不炸荚、晚期根瘤活性强等优良特性。都已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市在甘谷县、武山县共建草种田面积0.022万hm2,种子产量达197.34t,其中多年种子产量达92.34t,一年生种子产量达105t。

2 全市饲草饲料加工与利用现状

2.1 配混合饲料加工方面

截止2013年底,全市已经建立起配(混)合饲料加工场(点)62个,近5年(2009年~2013年)来共生产配(混)合饲料67.1万t。其中种草重点县的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4县共建立起配(混)合饲料加工场(点)37个,5年来共生产配(混)合饲料53.7万t。

2.2 粗饲料生产方面

我市主要采取政府投一些,个人拿一点的方式,积极购进粗饲料加工设备,依靠群众大搞以粗饲料为主的草粉加工。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建立起粗饲料加工点211个,近5年来(2009年~2013年),共加工草粉43.4万t。以张家川县、清水县为例,作为粗饲料生产的重点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采取政府多投入,农户少投入的方式,积极购进粗饲料加工设备,政府牵头由牧草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户加工草粉的积极性,并先后在张家川县恭门镇、张川镇、梁山乡、马鹿乡。清水县白驼镇、白沙乡、松树乡、丰望乡、黄门乡、新城乡共建立粗饲料加工点71个,依靠农户大搞草粉加工。据统计,近5年(2009年~2013年)来加工草粉达19.1万t。

2.3 积极推广青贮氨化微贮技术

推广青贮氨化微贮饲料是提高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市山地多、川地少的实际,各县区乡镇在川区主要推广青贮、微贮饲料,山区乡镇主要推广氨化饲料。如甘谷县的城关镇、兴新镇等乡镇,武山县温泉乡、四门乡等乡镇推广青贮洋芋渣、胡萝卜叶,促进了生猪生产发展,截止2013年底甘谷县生猪饲养量达108.3万头,武山县生猪饲养量达55.6万头。在张家川县梁山乡、木河乡、平安乡,清水县的新城乡、推广农作物秸秆的氨化,促进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张家川县牛饲养量达24.94万头,羊饲养量达26.68万只。清水县牛饲养量达23.95万头,羊饲养量达18.17万只。市县区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拿出部分资金,举办青贮氨化微贮技术培训班,重点抓好养殖大户的培训。近五年来(2009年~2013年),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 020期,培训技术人员38 695人(次),农民 99 760人(次),印发科普宣传资料24.5万份,新建青贮池6 409个,总容积达82.3825万m3,推广青贮氨化饲料118.38万t。

3 我市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对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各县区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偏僻的山区乡村仍有部分群众,对种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种草作为一个产业来抓.重林轻草思想依然存在,认为种草不如种树。

3.2 资金短缺

一是重点县区由于缺乏资金无法从外地购进足够的优质牧草种子,给我市种草面积和产草量带来一些影响,据调查张家川、清水、甘谷、武山四个种草重点县,根据现有的播种量,仍有60%的紫花苜蓿草籽从外地引进,仅2013年4县从外地购进紫花苜蓿草籽达267.5t;二是因经费紧张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为广大养殖户来多次举办青贮氨化微贮培训班;三是饲草饲料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的永久性青贮氨化池6 830个,因部分池子时间较长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共计2 732个,损坏率达40%。县区也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新建和维修;四是部分县区牧草收割、加工设备老化,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新,导致部分牧草的浪费,影响我市草产业的发展。

3.3 天然草地管理粗放

主要表现在放牧过度,加上病虫害、鼠害、杂草危害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天然草地退化比较严重,产草量降低。我们重点对张家川县平安乡、张川镇、王磨乡开展了草原鼠、虫害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鼠害危害面积达0.77万hm2,中华鼹鼠密度12只/hm2;严重危害面积0.15万hm2,中华鼹鼠48只密度/hm2。虫害危害面积达1.83万hm2,中、小蝗虫密度32只/m2,严重危害面积达0.09万hm2,中、小蝗虫密度达49只/m2。另外,在草地管理上还存在着物资供应短缺,缺乏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生产手段以及领导机构不适应等问题。

3.4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高

部分县区农民由于思想认识不高,导致秸秆青贮转化技术不能广泛普及,在一些乡村农作物秸秆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到了秋冬季节各类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丢弃闲置、自然腐烂或放火焚烧,造成极大的浪费。据调查,在正常年景下,每年播种各类农作物近36万hm2,产农作物秸秆9亿多公斤,但我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仅占秸秆总量的25%左右,与周边地区比较还有一定差距,这种状况同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很不适应。

3.5 牧草种子基地建立不健全

主要是投入力度不够,研究出的适应本地生长的优质牧草品种比较单一,草籽生产量少,各县区普遍存在牧草种子有尽一半依赖于从外地购进,在人力和财力上都造成一定浪费。

4 对策及建议

4.1 认真落实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了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禁牧任务落实,全市现有草原承包户220 989户,全市要将国家下拨的禁牧补助资金以惠农资金“一折统”的方式已全部发放到户,以提高农户的种草积极性。

4.2 安排种草专项资金

各县区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要安排草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并在世行贷款、扶贫资金、“两西”建设资金、生态建设资金、农贷等方面多方筹措草产业建设资金,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每年投入不得少于300万。

4.3 认真实施牧草良种补贴项目

根据省上的统一安排,由省上统一招标采购牧草种籽及化肥后,我市各县区要严格按照省上批复的牧草良种补贴实施方案要求,及时将牧草种籽及化肥下发到乡、村、户,并组织落实牧草种植地块,开展牧草更新种植。

4.4 建立围栏,逐步用优良牧草品种改良天然草地

我市的天然草地资源丰富,现有面积为16.3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4.9万hm2,截止2013年底,全市天然草地退化面积达7.4万hm2,占草地可利用面积的49.5%。建议对我市的天然草地按区域分类有计划建立围栏制,同时逐步用各类优良牧草品种进行草原改良,并派专人进行管理,对其实行施肥灌溉。经对甘谷、张家川两县的九牧墩牧场、白石嘴牧场的重点调查,通过抓好以上措施,两年后产草量可增加1~2倍,载畜量也相应增加1~2倍。使天然草地的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恢复和提高。

4.4.1 大力推广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优质牧草 紫花苜蓿、红豆草分别有“牧草之王”、“牧草皇后”之美誉,它们都具有适应范围广,抗旱、抗寒、耐瘠薄,易于栽培,再生能力强,产草量高,草质好,营养丰富;可青饲,可调制青干草,广泛用于配合饲料。二者不论是在“三荒地”还是在田间地埂均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播种3~5年后达到高产期,可极大的提高产草量。

作为我市种草重点县清水县、张家川县两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北岸,陇山西南麓,地处北纬34°32′~35°10′,东经105°45′~106°35′之间,属黄土梁峁沟壑区;天然草地达96.13万亩;其中“三荒地”面积达2.6万hm2,若用来种草,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青干草产量按每亩500斤算,在正常年景下可产青干草19.25×104kg,可见种草潜力巨大。而两县境内山多川少,海拔在2201m~1112m之间。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两县境内光热资源充足,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雨热同季,降雨适中,对牧草生长也十分有利。在两县人少地多的山区乡、村大力推广种植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可有力的促进两县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4.4.2 人工改良天然草地采取混播方式 混播是指一种豆科和一种禾本科牧草的混和在一起播种的方法。通常采取分行撒播的方式,豆科类牧草含蛋白质高,而禾本科类牧草含能量高,豆科类牧草生产出来的氮适合禾本科类牧草使用,促进了禾本科类牧草的生长,可极大的提高产草量。建议混播模式订为紫花苜蓿+燕麦、紫花苜蓿+沙打旺、羊草+紫花苜蓿+草木樨,进行试点工作,根据实验对比结果,从中找出较好的禾豆组合,并在全市推广。

4.5 搞好夏收后的复种

夏收后复种牧草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饲料来源,保证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在复种牧草品种上要以箭舌豌豆、小豌豆为主,它们具有茎叶细软柔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产草量高。据调查,在正常年景下每亩产鲜草量2 000~2 500kg左右,是增加冬春两季干草存贮量,提高冬春家畜营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我市牧草复种工作因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应高度重视,夏收结束后,各级党委、政府把饲草复种作为发展草食型畜牧业的一项措施来抓,切实解决封育禁牧后家畜舍饲圈养出现的饲草短缺的问题,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农牧行政主管部门将牧草复种任务以指导性意见下发各乡镇,并将其作为考核各乡镇领导经济工作的一项内容,对专业技术部门明确要求其深入农村抓点示范,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措施得力,各县区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搞好每年的牧草复种工作。三是技术指导服务要到位,畜牧草原部门积极下派技术人员深入到乡镇、养殖园区实施技术承包,将牧草复种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完成情况与年终考核、评先挂钩,从而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4.6 提高粗饲料利用率

我市作为一个农区,每年可播种农作物面积达530多万亩,粗饲料有着丰富的资源,如各类农作物秸杆、胡萝卜叶、洋芋渣等。但它们利用率都比较低,很大一部分被废弃。如甘谷县、武山县作为我市的主要农业产区,近年来,甘谷县、武山县积极推广地膜洋芋和全膜玉米种植,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截止2013年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5万亩和十余万亩。甘谷县已建成榆盘河程、咀头宋坡等8个千亩以上,滩歌松山等29个33.33 hm2以上的地膜洋芋种植示范点。武山县已建成全膜玉米种植千亩示范点7个,33.33hm2示范点15个。由此可见青贮洋芋渣、玉米、玉米秸秆有着广阔的前景。而实践证明大力推广青贮技术是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秸秆青贮,它既不与农业争土地,又不与人类争粮食,反而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反哺农业,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生产能力,可以达到农牧互补、节本增效、良性循环、高效发展的目的。而青贮饲料具有耐贮存、适口性好、能较好的保存青饲料的营养特性的特点,又能使家畜催肥增膘,加快了商品出栏率,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精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因此,各县区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维修和新建永久性青贮氨化池(窖),购进相关设备,逐步实现青贮机械化。还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抓好青贮氨化技术指导工作,做到青贮氨化一池,成功一池,青贮氨化一户,成功一户。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广泛培训群众,让群众真正掌握青贮氨化技术要领。

4.7 抓好草籽基地建设

市县区尤其是张家川县、清水县、甘谷县、武山县作为全市的种草重点县,要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开展,紧紧围绕“种草养畜”的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培育草籽扩繁基地,引进以紫花苜蓿、白三叶、菊苣等草籽品种进行培育和种植,由于草籽扩繁基地不仅可以解决老百姓养畜问题,而且具有稳固土壤、优化水质的作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响应。今后将采取“政府适当扶持,农户自力更生”的办法,加大种草养畜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草籽扩繁基地。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市的牧草种子很大程度上从外地引进的局面,节约了人力和财力。

4.8 积极推进草产业市场化经营

搞好草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帮助农户增加收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加快草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种草业的发展,产草量的增加,我市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饲料企业,如张川县张良精粉饲料优质紫花苜蓿加工厂、张川县优质紫花苜蓿草加工厂、青川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年生产能力达2 500t,实际生产能力达1 200t,主要生产草捆和草粉,初步实现了草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和系列化加工,实现了草产品的深加工增值。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指导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创名牌,在创名牌中促发展,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发展好的饲料企业,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实现强强联手,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起1~2个拥有一定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并充分发挥饲料企业与农民联系紧密的特点,采取“订单农户”、“公司+农户”等形式,把原料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纽带。以经济效益驱动农民种草,要让广大农户通过种草真正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4.9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建设

4.9.1 积极宣传、认真贯彻《草原法》 各级畜牧执法部门要带头学好用好《草原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群众。对违反《草原法》的各种行为要依据规定做出处理。

4.9.2 依法管理和使用草场,加强草地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 一是市县区要健全草原监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把草场资源保护、利用、受理和生态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二是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以改善和恢复草地生态环境,以发展畜牧业为目标,把草地生态环境治理当作中心任务来抓。认真落实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全市可利用天然草原实行禁牧。做为我市种草重点县的甘谷、张家川两县的九牧墩牧场、白石嘴牧场和五星牧场现有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30多万亩,根据季节的变化实行轮牧和限牧,促进传统的草地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的转变。

4.9.3 防治鼠虫害 清水、张家川两县做为我市主要鼠虫害区,要采取化学药物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特别是对天然牧场、草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大面积连片灭治扫残,灭治一片,巩固一片,并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保护鼠虫害天敌,逐步实现草地生物链的良性循环。

4.9.4 提高牲畜品质,控制牲畜头数 我市畜牧业生产条件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畜牧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被动局面。各县区应合理安排畜群结构(稳定猪禽生产、发展牛羊草食家畜)。随着县区人口逐年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逐年减少,所以必须做到以草定畜,增草增畜,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畜禽品质。

猜你喜欢

氨化种草张家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霸王”不在家
张家塬村村歌
节日“种草”
饲喂氨化草喂肉牛效果好
美容须防被“种草”
秀秀台
秸秆氨化喂羊好
Cut off my Hands!
养殖奶牛学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