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驹腹泻的病因与治疗
2014-08-15杨曌斌魏楷烨
杨曌斌 魏楷烨 张 鹏
(牡丹江市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目前,在牡丹江市林区农户家中时有发生驴驹以下痢为主的疾病,发病原因不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本文通过病因的分析和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等,介绍了对该病的诊治过程。
1 发病情况
经过走访了解到林区农户仍有少部分以马、驴作为运输工具,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使畜主对牲畜的使用率比照以前大大降低,畜主对牲畜的饲养便缺乏细心,管理较差。牲畜多数时间圈养在畜舍里,长期喂一些在当地收购的陈旧谷草,精料极少,品种单一。畜舍冬季寒冷,夏季闷热,幼畜体质较弱。
2 临床表现
病驹开始表现为精神不振,喜卧不愿站立,眼下陷,体温在38.5℃~39.5℃之间,呼吸达到34次/min,脉搏112~141次/min,口腔较干,舌苔、皮肤缺乏弹性,偶有流泪,结膜和粘膜潮红或黄白。病程最初排奶样或玉米粥样稀便,后成褐色或棕色糊状物,最后成水泻,伴有恶臭味。此时病驹站立困难,行动时神情恍惚,身躯摇摆,四肢有时叉开,体状衰弱消瘦。听诊心脏衰弱,心音节律不齐,有时出现分裂。肺音粗粝,肠音减弱或活跃不等。病程在5~7d左右,偶有反复发作。
3 病理解剖学
经过剖检发现胃黏膜轻度脱落,小肠条块状充血。肝轻度肿大,触之有硬感,切面红黄相间似槟榔样,质脆。脾切面白髓及小梁界限明显。肾周脂肪和肾盂内有黄色胶样物,切面皮髓、质界限不清。心冠脂肪也呈胶样性变,心肌质地柔软,切面干燥脆弱色淡。后肢肌群切面亦较干燥无光,色泽不均。淋巴结多数呈轻度肿大,切面多汁。
4 防治
治疗初期,兽医认为是一般性消化不良和细菌感染,所以采用对症疗法和改善卫生环境等措施,只起到了缓解症状的作用,疗效不明显,时有复发,最后死亡。即使没有死亡的幼畜,发育不良。兽医及时总结治疗经验,改用0.1%亚硒酸钠,剂量为8~12 ml,肌肉注射,连用3 d,一般2 d左右即可见食欲和精神好转,腹泻基本停止,但为了防止硒在体内蓄积中毒,改用卡那霉素50万IU,2次/d继续治疗,一般2 d即可痊愈。用卡那霉素治疗是因为不能排除肠道感染,因本品对大肠杆菌等作用较强,干扰了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因此,把它作为驴驹腹泻的次选药。
5 病因分析和讨论
虽然没有条件做血液学检验、组织学和细菌学等辅助诊断,但根据验证治疗等综合分析,认为驴驹腹泻是因为硒-维生素E缺乏所引起。
(1)常年实用干谷草,林区山坡土壤中的硒含量由于雨水冲刷,可能造成硒流失,因此植物得不到硒的补充。其次,由于长期吃干草,造成维生素E严重不足。
(2)饲料条件很差。每日只给不到1 kg豆腐渣和0.1 kg豆饼,另有适量盐,其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很低,又没有添加剂,主要是蛋白质缺乏,造成氨基酸,尤其是含硫类氨基酸缺乏,使机体失去抗病能力。
(3)补的硒在体内停留时间有限(15~40 d左右),又加上驴驹完全吃母乳,而母驴体内硒和维生素E不足,而驴驹从外界又得不到所需的硒和维生素E,因而造成复发甚至死亡。
(4)驴驹在出生后,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各种腺体分泌少,胃液酸度低,消化酶不足,而且活性弱,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的调节功能较差。加之硒的缺乏或不足引起的肠壁粘膜的屏障作用降低,因此导致肠道致病菌通过肠粘膜侵入机体血液循环而致病。另一方面是由于机体硒极度缺乏或不足,胰脂酶合成受阻,加之幼驹本身生理功能调节不全,使脂肪和维生素E不能被吸收,乳中的大量脂肪也不能被吸收,造成哺乳幼驹拉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