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氏杆菌病及其防控措施
2014-08-15顾繁荣
顾繁荣
(江苏省滨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盐城 224500)
猪布氏杆菌病为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母猪感染的典型症状为流产、公猪感染典型症状为附睾炎和睾丸炎,感染后共同症状为关节炎、跛行明显。此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屠宰检疫的重点检疫疾病之一。国内各地市场检疫发现,布氏杆菌病的病例较多,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此外,猪布氏杆菌病也是人感染此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所以,做好防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1 流行病学
研究证实,布氏杆菌对多种家禽都有易感性。但是,尤以家养的猪、牛、羊最为易感。猪感染布氏杆菌之后,除了传染猪群外,牛、马、人等也都有被传染的可能。国内,人感染布氏杆菌尤以羊型最多,其次为猪型、牛型。此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猪或带菌猪,可以从感染母猪的胎衣、乳房、淋巴结等处检到病原体,尤其以流产时排毒最为明显,感染公猪病菌检疫多集中在精液之中,可随精液在交配中完成传染的过程。即使没有交配活动,饲养管理人员接触精液也可将病原体携带完成间接感染。除了交配感染,消化道感染为最主要的途径,一旦饲料、饮水等等被病菌感染,被猪只误食即可出现感染症状。研究证实,5月龄以下的仔猪对此病毒有很强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疾病抵抗能力逐渐降低,待到性成熟时,对此病有很强的易感性。
2 临床症状
母猪多在怀孕后30~50 d或80~110 d,流产胎儿及胎衣可随即被母猪吃掉,临床很难被发现。发病初期,母猪精神沉郁,乳房及阴唇肿胀,同时,伴有分泌物流出。流产胎儿多是死胎,也有弱胎、木乃伊出现。流产后可重复受孕,且流产概率降低。
公猪感染后,出现典型的附睾炎和睾丸炎,同时,伴有无痛性肿大。有的病情较急,局部热痛,伴有全身症状。有的睾丸萎缩、硬化、性欲减退,丧失配种能力。有猪场报道,14头新进公猪中,有9头感染后出现睾丸炎,可见其危害的严重性。
公猪和母猪的共同症状为关节炎,多见于后肢,可见后驱麻痹不起。有的也出现关节肿大、疼痛,滑囊液增多,跛行明显。
3 疾病诊断
3.1 初步诊断
诱发猪布氏杆菌病的原因复杂,特别是变异菌株的出现,为本病诊断增加了难度。通常情况下,根据母猪的流产、公猪睾丸和附睾的炎症、流产胎儿状态,以及胎儿、胎衣及子宫、公猪睾丸的病理变化等都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3.2 细菌学检查
3.2.1 镜检 采取病料抹片,染色,镜检。流产胎儿、胎衣、分泌物中常有大量细菌,采集胎衣分泌物、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脾、肝、淋巴结、子宫坏死部分等组织做抹片,用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菌,用柯兹洛夫斯基染色法染色,常可见到被染成谈红色的小球纤状菌,其他细菌或组织呈绿色。
3.2.2 分离培养 采取病料接种于10%马血清的马丁琼脂斜面。如病料有杂菌污染时,可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即在100 ml马丁琼脂或肝汤琼脂中,加入2 500 IU杆菌肽、10 mg放线菌酮、600 IU多黏菌素B,混合后倒入平皿中,供分离培养用。接种病料后,37℃培养,每3 d观察1次。如有细菌生长,挑选可疑的菌落做细菌鉴定,如抹片、染色、镜检。将疑似菌落进行纯培养,进一步做布氏杆菌生物学特性检验,用抗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等。
3.3 血清学凝集反应
血清学诊断最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是细菌侵入机体后,经7~15 d血液中就出现凝集抗体,随后凝集滴度逐渐增高。病患畜流产后10 d以上,大多数血凝滴度升高,阳性反应可保持几个月甚至2年以上。因此,流产后采血时间要在7 d以后为好。目前,广泛采用凝集反应,常用的有血清玻板凝集反应和血清试管凝集反应。具体操作方法及判定按农业部颁布的操作规程进行。
4 防控措施
4.1 健康猪群的保护措施
对从未出现过布氏杆菌病的健康猪群,必须要加强监管,认真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严格遵循“自繁自养”的养殖思路,杜绝外来病猪混入本养殖种群。如果必须要从外引进种猪,一定要详细调查引进单位猪群健康情况,确保在无疫病区购买,同时,严格例行检疫制度,购进新种后,要隔离饲养1个月以上,期间分2~3次抽样检查,确保健康无疾病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饲料及相关畜产品必须从质量有保障的大厂家购进,做好预防饲料及相关畜产品被污染的应急准备。此外,为了确保种群的安全性,每年必须要定期对猪群进行布氏杆菌病检疫,及时诊治病患畜。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如果有母猪出现无故流产症状,应该立即隔离诊治。对于流产的胎儿及胎衣可做微生物学检查,对于流产母猪可做血清学检查,诊断确定为非传染性流产之后,方可解除隔离,混入大群饲养。
4.2 污染猪群的防控措施
第1,根据猪场污染程度,制定严格的猪布氏杆菌病防治制度。每年至少应定期检疫1次,并严格贯彻执行,确保病患畜及时诊治、处理。第2,定期组织疫苗注射免疫是预防猪布氏杆菌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内常用的预防布氏杆菌病的疫苗有猪种布氏杆菌弱毒S2株制成的活疫苗,此疫苗使用安全性高、毒性稳定、免疫效果较好,是地方预防猪布氏杆菌病的首选。本疫苗适合口服免疫和肌肉注射免疫。
口服免疫,使用剂量为200亿菌/头,首次注射后,间隔30 d可2次加强注射。口服免疫适合母猪任何生产时期,可在怀孕期使用,也可在配种前1~2月使用。具体使用方法可根据猪群大小确定,如果饲养种群比较大,可根据200亿菌/头的量核算所用总剂量,将其混合于饮水或饲料之中,饮服防治。如果饲养种群较小,可逐只进行灌服。无论是混饲免疫还是逐只灌服,使用水源不能太烫,否者会烫死细菌,影响免疫效力。同时,注意免疫前后3 d,应该停止使用含有抗生素添加剂类饲料和发酵饲料。
肌肉注射免疫,使用剂量为200亿菌/头,首次注射后,间隔30 d可二次加强注射。疫苗稀释后当天必须用完,免疫效力可维持1年。但是不适合用于妊娠期母猪,并且菌苗对人体也可产生毒力,在免疫期间,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感染。此外,肌肉免疫注射所用器械使用之前必须要严格消毒处理,使用之后需煮沸消毒。
4.3 发病猪群的净化措施
第1,定期检疫,猪群净化。发病猪群定期进行检疫,检出阳性及可疑病症的猪只可做屠宰或淘汰处理。较为珍贵的猪种,可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继续利用。对于尚未净化的可疑猪群,可继续隔离饲养,并反复进行疾病检疫,及时挑出病患畜。可疑猪群隔离期间,必须要严格管理措施,严禁其与健康种群接触,同时安排固定人员护理。通常情况下,在经过2~3次疾病检疫后,确保猪群中未有流产和公猪睾丸炎出现时,可断定此种群基本得到净化。
第2,严格消毒,加强防护。猪群隔离期间,养殖场、所用器具等要严格消毒。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对于母猪流产遗留的胎衣、胎儿、羊水及分泌物等要及时清扫,污染地点严格消毒。对于母猪排泄粪便,清理与固定地点进行发酵处理。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避免较差感染,尤其是在流产期间更应该注意。
第3,因地制宜,积极处理。做好病种猪的处理措施,考虑到生猪养殖是一项周转较快的养殖项目,常规的病种猪处理以饲养屠宰淘汰为宜。各地防治经验告诉我们:逐步的淘汰和合理的肉品利用是处理病患畜的积极措施,地方养殖应该根据病患情况酌情采用。而对于高贵品种,可考虑隔离对症治疗,比如继发子宫炎可配合冲洗治疗、抗生素的应用等等。
第4,培育健康种猪,净化病猪群。培育健康种猪是更新猪群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仔猪在断奶后,可分别于2月龄和4月龄各检疫一次,两次检疫都为阳性,方可确定为健康仔猪群。
[1]张巧云,祝明新.扬中县农村母猪布鲁氏杆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初报[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4,(5):15.
[2]崔尚金.猪布鲁氏菌病的诊断[J].猪业科学,2008,(1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