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川肉牛产业的思考

2014-08-15俞怀林王满堂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肉牛养殖发展

俞怀林,王满堂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泾川744300)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肉牛产品的市场需求强劲增长,肉牛产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泾川县如何抢抓机遇,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被列为全国肉牛优势产区和甘肃省肉牛产业大县以来,泾川县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深入实施肉牛产业富民战略,着力抓大户,建基地,优品质,拓市场,肉牛产业发展成效明显。2013年,全县肉牛饲养量17.9万头,其中存栏肉牛10.4万头,出栏肉牛7.5万头。

1.1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坚持以培育专业大户、专业村社、重点乡镇为抓手,着力推行适宜区域全覆盖战略,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工程,建成万头养牛乡10个,千头养牛村56个,百头养牛社263个,十头以上养牛大户2823户;按照“人畜分离、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技术服务、分户经营”的原则,借助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产业项目扶持,建成标准化规模养牛场(小区)60个,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型、养殖协会牵头邢、养殖大户独资型、养殖农户联建型等多种符合泾川实际的建设模式。通过从规模养殖户、养殖小区和养殖企业三个层次上全面推进,全县肉牛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达到46.8%。

1.2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占市场的发展思路,采取改制改造、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全县发展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草畜产业龙头企业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开发出了分割牛肉、牛肉罐头等产品,培育出了“旭康”系列肉食品牌。依托龙头企业、依靠贩运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直接联系农民经纪人700多人,带动1万多养殖户直接参与市场流通,每年外销肉牛35000头以上,形成了“上联政府、下联农户、外联市场、内联基地”的运行机制,盘活了市场流通,提升了养牛效益。

1.3 产业效益逐年攀升

2013年,全县肉牛产业养、加、贸总收入达到4.1亿元,增加值达到3.4亿元,农民人均牛产业纯收入106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6%。

事实证明,肉牛产业是适合我县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家家能搞、户户受益的高效产业。总结近年来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值得今后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3.1 领导重视是关键 肉牛产业从零星分散发展到今天初具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强有力的政策撬动,是各级领导的决心,干部职工的责任心,群众的积极性有机结合的结果,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在组织、指导、协调、服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委、县政府立足肉牛产业发展的历史、传统、基础、产品等优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科学决策,准确定位,把肉牛产业确立为全县农村经济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多次组织外出考察,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制订优惠政策,筹集发展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肉牛产业较快发展。各乡(镇)坚持科学合理地进行产业规划布局,规模发展,整乡整村推进,目前基本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产业格局。涌现出的万头牛乡、千头牛村、百头牛社等规模发展典型,都是各级领导认识早,起步快,抓的准,持之以恒,坚持发展的结果。

1.3.2 科技进步是动力 围绕县委、县政府深度开发肉牛产业的战略部署,县、乡畜牧部门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集聚项目、集成技术、集中力量,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肉牛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高度重视草原建设,引进推广了美国金皇后、加拿大阿尔冈金、FG2C02等优质草种,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到0.52万hm2;加快推进品种改良,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40个,年均改良肉牛4万头以上;不断改进饲料结构,建成青贮池31万m3,年青贮秸秆18万t以上,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70%;精心组织标准化生产,完成肉牛无公害产地认证3万头,认定绿色产品1个;科技进步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38%以上。

1.3.3 项目建设是抓手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按照抓好在建、争取新上、贮备今后及国家投资、招商引资、民间投资三管齐下的思路,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千方百计抓项目、争投资、促发展,集中力量抓建了一批事关肉牛产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先后列建实施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肉牛产业建设等基本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2000多万元,协调金融部门投放信贷资金8000多万元,撬动民间投资1.5亿多元,财政资金“一资带五资”(国有、集体、民营、金融、外资)的引导效果逐步显现,肉牛产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

1.3.4 安全生产是保障 始终把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通过2007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初步构建了“县有局、乡有站、村有员”的动物防疫新体系,基本形成了“县指导、乡负责、村落实、户联防”的动物防疫工作新机制。遵循“预防为主,防堵结合”的工作要求,在常年免疫的基础上,多方开展“春季突击防疫”、“夏季高温消毒”和“秋冬百日会战”三大行动,精心实施“防、检、监、消、控、杀”六项综合措施,全面推行免疫耳标、免疫证、免疫档案“三位一体”的免疫制度,成功阻击了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冲击,确保了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2 问题与瓶颈

总体来看,泾川县肉牛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科技含量不足、经济效益较低、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做大做强泾川肉牛产业,必须扫清发展壁垒,破除制约瓶颈。

2.1 “思想观念不新,饲养管理不精”的思想瓶颈

长期以来,受“养牛为耕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县尚有相当部分农户养牛用于耕田役用,只为解决自家农耕需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沿用原始粗放的喂养方式,养殖方法单一,重改良、轻饲养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造成了饲养牛存栏多,出栏少,饲草资源大量浪费,导致了基础母牛膘情不好、发情率低、产犊率下降,以致于改良品种的杂交优势和内在潜力难以发挥,肉牛结构难以改善,客观上制约了肉牛数量扩张,阻碍了肉牛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步伐。

2.2 “政府投入不足,社会资本不活”的资金瓶颈

相对而言,肉牛养殖投入大、回报慢、周期长、风险高,加快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保障。近几年来,我县多方筹措资金并制定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资本向肉牛产业投放,扶持肉牛产业发展。但受“吃饭财政”的制约,一直以来,县级财政对肉牛产业的资金扶持没有形成固定的投入机制,缺乏投资额大、带动力强的肉牛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资金严重短缺,龙头企业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3 “肉牛品质不佳,产业服务不优”的技术瓶颈

目前,我县肉牛品种参差不齐,近年引进的优质品种数量不多,所占比例较小,土、杂、劣种六在养殖户中普遍存在,个体小、产肉低、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仅34%,头均产肉为75kg,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现行出口加工标准差距很大。受工作经费严重短缺的影响,县、乡畜牧技术推广单位试验、化验设备简陋,培训、推广条件落后,经常出现“只能养兵,不能打仗”的现象,导致技术推广方法简单,服务环节单一,局限于产前提供规划信息,产中指导农民养殖,而在产后畜产品的销售加工、贮藏等方面则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难以满足肉牛产业发展的需求。

3 思路与对策

当前,泾川肉牛产业发展正处于做大做强的最佳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引,以规模化发展为方向,以企业化经营为抓手,通过抓基地扩规模、抓龙头强辐射、抓科技优品质、抓服务促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出栏8.2万头,基本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基地示范、连片扩张”的产业发展格局。

3.1 以基地建设为支撑,推行集约化养殖,实现规模增效

立足县内肉牛养殖分布现状,科学制订肉牛养殖基地建设规划,全面推进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并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加快养殖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步伐,引导全县肉牛生产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向发展,实现量的扩张,做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优势,造就规模效益。

3.2 以品种改良为突破,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科技增产

在保持肉牛数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加快科技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提高产业整体质量效益。加大以南德温肉牛为重点的良种引进力度,大力推广人工冻配繁殖技术,逐步构建优质肉牛繁育体系,切实加快肉牛良种化步伐,着力提高肉牛品质,打造“平凉红牛”特色品牌,突破产品走向市场的质量瓶颈。深入实施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大范围推广“五良”配套、规范化饲养管理、优质青贮饲料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助推泾川肉牛产业升级提档。

3.3 以政府扶持为助力,实行组织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

建立定期研究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为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综合运用向上争资、招商引资、银行贷款、财政补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扶持肉牛产业发展,逐步建立起以财政资金为引子、以社会资金为主体、以银行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同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放手支持各类实力强、信息灵、渠道畅、网络广的中介流通组织,盘活市场流通,拓宽肉牛产品销售渠道,从而进一步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益,保障农户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3.4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提升产业化层次,实现加工增值

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支持和引导企业兴建养殖基地和育肥场,引进良种基础母牛和冻配繁殖技术,与周边农户签署养殖协议,为农户提供优质幼牛和技术指导,实行农企结合、定单生产逐步把企业、基地、农户和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作为企业“车间”,建立起“基地繁育、农户养殖、企业回收、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扎实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建设,实现肉牛产品就地加工增值。

猜你喜欢

肉牛养殖发展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肉牛口炎咋防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