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肉羊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2014-08-15张武宏杨德智
张武宏,杨德智
(甘肃省庆阳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745000)
庆阳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把肉羊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战略途径,使得庆阳市羊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
1.庆阳市肉羊产业发展情况
1.1 生产总量明显增加
据农牧部门统计,截至2014 年底,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252.9 万只,其中环县110.1 万只、华池25.9万只、庆城27.5 万只、合水25.5 万只、镇原32 万只、西峰15 万只、宁县13.6 万只、正宁3.3 万只,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其中环县、华池、庆城三个全省羊产业发展大县饲养量达到163.5 万只,占全市的64.7%;仅环县饲养量就达到110.1 万只,占全市总饲养量的43.5%。全市羊肉产量9000 吨,实现产值5.03亿元,羊产业增加值4.53 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97 元。
1.2 规模养殖蓬勃发展
2014 年全市新建规模养羊场202 个,其中存栏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132 个、千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70 个,新增规模户1 万多户(环县新增5300 户、宁县新增3100 户),达到4.41 万户。规模养殖场(小区、户)肉绒羊饲养量已达到78.4 万只,占全市的31%,规模养殖比重较去年提高1%。全市有5 个养羊场为省部级示范场,其中环县就有2 个。
1.3 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
全市种羊场数量达到17 家(华池4 家、环县4 家、庆城2 家、宁县2 家、镇原4 家、合水1 家),年供种能力提高到1.5 万只。共引进优良肉羊新品种0.48万只,通过开展杂交改良和繁育推广,羊的良种化程度提高到80%以上。据调查,目前全市羊出栏率达到47%,出栏羊个体产肉量平均14.2 公斤,分别提高2%和0.4 公斤。
1.4 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
全市新注册登记养羊合作社289 家,达到409 家,其中环县新建169 家、庆城新建114 家,有10 家被评为市级以上示范社,有1 家被评为省级以上示范社,吸纳社员1 万多人。建成庆阳鑫龙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庆阳胾(zi)馨春肉食品公司、环县金鹏肉食品有限公司、镇原解语花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庆阳市牧青农牧产业有限公司等5 家肉绒加工企业,生产领域涉及冷鲜肉、羊肉罐头、羊绒衫、羊毛毯、羊绒被等5 大类20 多个产品。镇原县依托原有基础在三岔乡建成了全市最大的羊产品集散地。环县依托世强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资源,建成全市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良种繁育、肉羊育肥、屠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企业。庆城县与陇原中天签定了正式合作协议,将建成良种繁育场、活畜交易市场、屠宰精深加工厂,打造庆城中天羊产品品牌。
1.5 品牌创建顺利推进
庆阳市农牧局组织制定完善了庆阳市绿色肉羊生产技术规程和滩羊、黑山羊、绵羊三个绿色食品标准,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环县滩羊”、“陇东黑山羊”取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陇东黑山羊”成功注册农产品证明商标。环县对在兰州、西峰等地开设环县羔羊肉旗舰店的企业由县财政每个补贴40万元,积极搭建了购销平台,并在兰州-中川机场沿线设置广告牌,宣传环县羔羊肉。
2 .存在的问题
2.1 总体规模还不够大
全市肉羊饲养总量依然偏小,且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北部山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占比小,多数处于分散养殖状态,羊产业为农民提供的收入不多。
2.2 饲养管理水平不够高
部分养羊户沿袭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种群内部结构不合理,羊群繁殖率低,生长缓慢,生产效益不高。少数地方还存在自然放牧的现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2.3 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北部山区由于干旱少雨,常年水源不足,农户家中水窖容量小,没有集流场或集流场面积不大,冬春季羊畜饮水存在困难。全市规模养羊场动力电配备普遍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一些养殖户圈舍选址不合理、设施简陋,难以达到标准化养殖要求。
2.4 产业化程度不高
肉品及羊绒毛等加工龙头企业少,且都处在初级原料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对羊产业的带动能力还不强。
2.种羊调运秩序混乱
部分单位、养殖场、大户在种羊调运时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不申报检疫,未经隔离观察直接投放农户,导致口蹄疫、布病、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等疫情通过外调羊只引入,引起原有羊只不同程度发病。
3 .发展思路及对策
3.1 明确发展目标
着眼建设养羊大市的奋斗目标,到2020 年,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1000 万只。环县、华池、镇原北部及子午岭林缘区部分乡镇等羊产业优势产区年平均增速20%以上,其他县区、乡镇年平均增速保持在18%左右。全市标准化养羊场(小区)达到2500 个以上,养羊专业村200 个以上,养羊规模农户达到9 万户。肉绒羊存栏650 万只,出栏350 万只,羊肉产量达到5.3 万吨,羊毛4100 吨,羊绒500 吨。实现产值36.1 亿元,羊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419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9%。
3.2 抓好重点任务落实
一是要建立优质饲草料基地。全市每年种植更新紫花苜蓿100 万亩,建成集中连片的商品草生产基地10 万亩,青贮农作物秸秆200 万吨以上,为羊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保障。二是要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在完善提高现有良种繁育体系的基础上,环县、华池、庆城、宁县每县新建1 个良种肉羊纯繁场,全市新建40 个绒山羊、波尔山羊、小尾寒羊、无角陶塞特、萨福克等良种肉绒羊扩繁场,使全市种羊场达到50 个,年供种能力达到3 万只以上,良种率达到90%以上。三是要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要正确处理养羊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所有养羊户全部实行设施圈养,禁止自然放牧。要加大养羊户圈舍建设力度,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加强指导,重点扶持,大力发展养羊专业村和规模养羊农户,提高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四是要发展产业化经营。要在继续壮大现有的羊绒加工和肉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大型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实现链式开发、产业化经营。当前,要依托环县世强、镇原中盛,在环县、镇原县建成2-3 户骨干加工企业,进行羊肉的精细分割和精深加工。要引导有实力的草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领办草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千家万户种草养羊增收入。五是要注重品牌创建。要加大宣传力度,创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庆阳肉羊品牌。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申报和推介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给予适当奖励。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研讨会,充分利用北京、义乌、广州等地甘肃农产品展销馆对外平台,大力宣传推介庆阳肉羊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强化技术服务
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广舍饲圈养、暖棚养畜、品种改良、秸秆青贮、配合饲料等高效养殖技术,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包村包点,对500 只以上的羊场、合作社及省市级种羊场要实行技术员包场制度,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科技人员和广大养殖户进行培训,提高畜牧科技人员和养殖户的整体素质。通过示范点展示养羊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辐射带动农民发展羊产业。要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和提高村级防疫员报酬,增强服务功能。要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好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措施,切实保障全市羊产业安全生产。
3.4 加大扶持力度
要认真落实扶持羊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整合有关方面的资金和项目,集中投向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继续强化金融信贷支撑,组织实施好“双联惠农贷款”和羊产业发展贴息贷款,不断增加资金投入。要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一个眼睛要向上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项目和资金;另一个眼睛要向外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经济实力雄厚的社会能人,帮办领办羊产业养殖、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带动羊产业迅速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