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建设中的运用分析

2014-08-15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建设

丁 璞 谢 超 孙 嫒

(浙江海洋学院 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建设面对着更加严峻的考验。新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它具有便捷性、交互性、虚拟性、生动性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它对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生活学习方式以及心理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利用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也正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容易达到教育的效果。高校工作者应不断加强新媒体在高校思想建设中的应用。但新媒体给高校思想建设开辟新条件、提供新手段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目前大部分研究多是从新媒体给高校思想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入手,分析该如何抓住机遇,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新媒体给高校思想建设带来的巨大挑战,使新媒体真正为高校思想建设所用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因此,正确认识新媒体,掌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征,分析新媒体可能为高校思想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挑战,有利于将新媒体有效应用于高校思想建设,进而发挥新媒体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优势,对提高高校思想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运用于高校思想建设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一)新媒体运用于高校思想建设是时代要求

1.新媒体与高校思想建设的深度融合

(1)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势在必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生着多样化、多层面的变迁,高校学生的思想正受着多方面信息的冲击。如今反动、迷信和黄色等不良信息渗透在新媒体环境的各个角落,而大学生却越来越依赖新媒体这一信息渠道,所以新媒体环境必然会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些负面影响。[3]由此可见,促进高校思想建设与新媒体的融合势在必行。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成为一种必然,符合时代的要求。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教育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分析研究新媒体在思想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必然会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新媒体对思想教育理论的创新具有现实意义。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是思想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这对扩展、延伸思想教育理论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影响既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考验。[3-4]面对这些新媒体带来的思想教育视域下新的工作课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主动地研究,这必将拓展思想教育的研究空间,无疑会推动思想教育理论体系的发展。

(二)新媒体的应用是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现实选择

1、新媒体的思想教育作用

(1)新媒体能够促使高校学生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媒体引导大学生形成共同理想和目标,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加速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观的形成和政治素质的提高。[5]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媒体能够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传达党和国家的声音。新媒体对社会主义的宣传作用能够使高校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而激励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2)新媒体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日常接触面过窄,直接经验太少,对社会现象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整体把握。新媒体通过对社会的持续不断的报道,为大学生呈现了社会生活的整体形象,提供了建立广泛的社会现象间内在联系的观念,从而提供了与一定的主流文化相一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6]与此同时,新媒体通过言论、通讯、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宣传、阐释社会道德准则,为大学生提供了判断各种事物和行为的客观标准,使大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获得社会的认同。

(3)新媒体能够调剂大学生的文化生活。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满足大学生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媒体在大学校园里充分展现出它的精神魔力,让当代大学生深深融入新媒体文化中。并且新媒体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新媒体具备开展隐性思想教育的应用条件,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因此,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想教育是可行且必要的。

(三)新媒体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

1、新媒体载体与思想教育在特征上相统一

(1)新媒体的虚拟性与隐性的思想教育的隐蔽性相一致。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角色都可以是虚拟的。一般利用网名来代替真实姓名,以虚拟的身份进行信息浏览和传播,那么交流的双方对彼此都是未知的,这与隐性的思想教育的隐蔽性是一致的。隐性的思想教育弱化、隐藏了教师的教育主体身份,把教育目的和意向潜藏到与它有关的活动或者其它环境载体中,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接受教育,满足了学生们渴望平等的心理需求,能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新媒体的广泛性与隐性思想教育的渗透性相一致。渗透在此的意思可理解为某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另一种事物或其它方面。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其遍布社会的各个行业和各类人群,在大学生中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快餐”。而新媒体承载着各种文化和价值信息,广泛存在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渗入大学生的头脑,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新媒体的广泛性和隐性思想教育的渗透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新媒体载体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建设的实效性

(1)新媒体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正是价值观的定型时期。[6]这一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在快速成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是大学生的天然心理倾向,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新媒体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新事物,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思想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客体保障。[7]

(2)新媒体载体增强了思想教育的作用与效果。新媒体是一个平等的环境,它为新时期的隐性思想教育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让大学生对新媒体有一种先天的依赖和亲近,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8]另外,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将不愿公开的个人信息隐藏起来,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可以在新媒体上畅所欲言,更加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在高校思想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促使高校的思想建设取得一定的实效。

(3)新媒体载体加强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通过QQ、手机短信等即时交流工具以及Email等拓展交流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大幅度提高了交流的效率。新媒体所形成的是虚拟的环境和身份,思想教育工作就可借助这一特点扩大教育者的视野,[9]使他们可以看到课堂以外甚至是校外的学生,从中发现各阶段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二、新媒体为高校思想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高校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创造了新的条件,它对高校思想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新媒体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高校校园新媒体传递信息速度快、信息丰富,而且针对性和亲和性较强。随着校园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传统的传播方式如校报、广播、电视等都得到完善。快速、海量的网络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不再受到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大大改善了高校思想教育的物质条件,使学校师生在阅览中就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一定的宣传教育效果。[9]

(二)新媒体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源。高校内除了思政、形策、哲学课等显性思想教育资源以外,还有一些对学生个性品质、思想品德等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的其他要素,例如校园的环境、文化制度、人际氛围和各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存在的思想教育资源属于隐性的思想教育资源。[10-11]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教育带来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的教育、文化、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信息,还涵盖了许多伟人的经典著作及思想体系,以及党和国家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等信息。[12]新媒体上的信息资源覆盖面极广,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大量图片、文本、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总之,新媒体使得高校思想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充实,来源渠道更加多样化。

(三)新媒体促进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式的转变。校园新媒体尤其是校园网,它是以交互式的方式沟通,高校思想教育因此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由直接的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变为间接的交互引导式的教育方式,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了思想交流。多年来,高校的校园媒体工作为校园思想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新媒体为高校思想建设带来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的形成不仅优化了高校资源配置,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效益和质量,同时也更新了大学生思想观念。这对推动各高校人才培养、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新媒体的主体,如电脑、手机等形式的多元化也会导致学生思想观念出现多元化,它会激起学生们的攀比心和虚荣心,因此容易滋生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13]另外,现在在很多高校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课堂上一大片学生都在上QQ、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这也正是令教育者感到困惑的,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如何确保思政课传输的重要思想能够进学生的头脑,这不仅是一个现象,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总之,高校思想建设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对象和环境。

其次,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出现,并且在各领域的应用得到了普及,这虽然为高校媒体的完善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高校电视、广播、校报等校内传统的新闻媒体带来了挑战。[14-15]如今大家关注更多的是互联网,传统新闻媒体被大家冷落,为了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能取长补短发挥作用,为了接受新媒体为高校思想建设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及规律,建立并完善新媒体运行和管理机制,从而加强网上思想的舆论引导。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周小华.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传播[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5]李继兵,陈洪涛.论高校宣传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4):14-16.

[6]邓演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7]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8]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9]陈茂生.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0]龚志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11]任艳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2]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初明利,范书生.高校德育新视野[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15]崔焕彩.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