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与实践研究
2014-08-15张冬娇吴男
张冬娇 吴男
【摘 要】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明确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构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创新培养教育模式,切实保证党员发展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实践
高校党的建设事关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命运。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异常活跃,在这种情况下,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加强和改进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把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是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智慧和才华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1];同时,把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加入党组织,也是不断提高党在新的社会阶层和新形势下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迫切需要。可见,培养发展符合党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的优秀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2 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就加强和改进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但是,从实际工作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
2.1 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党章》中规定的申请入党标准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许多高校在工作实践中,对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一样,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大学生发展党员标准的规定过于笼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高校有标准,但标准的具体执行性上弱。如有的高校强调,要发展入党的大学生必须是学业成绩非常优异的、有些高校学生干部优先考虑,这都不足以保障发展的党员的政治素质;多数高校也都规定了党员发展要政治坚定思想进步,但不具体无直接操作性;甚至有些高校在标准上随意制定现象存在等等,造成了目前高校党员发展工作重程序、轻标准,重业务、轻思想,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给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2.2 大学生党员发展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前要有严格的教育培训,这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目前,各高校已经基本形成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培养流程,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关,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有许多环节往往存在走过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较完整的党员发展工作模式,没有达到帮助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等改正自身不足,进一步能够提升模范作用、学习成绩、工作业绩、群众口碑等方面的目标[2]。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前培养教育模式,在确定发展对象、发展预备党员等关键环节,对发展过程的每个重要环节,多措并举,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3 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要结合实际,将质量建设和监控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全过程,有力提升发展党员质量,发展一支信念坚定、品学兼优、作用突出的学生党员队伍。
3.1 严把入口,强化发展标准,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第一,科学制定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细则。在政治素质方面,主要考虑学生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进行主观世界改造,积极参加各级党组织号召的党建活动;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及本人政审合格。在综合素质方面,主要考虑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沟通、主动交流,具有平衡关系、处理问题的能力;甘于奉献、主动担当,能够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在社会实践方面,主要考虑善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与科研,经常下实验室,教学实践、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课程成绩优良;自主参与社会实践,积极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社会实践成绩优良;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主动感受社会了解国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群众评价、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等。
第二,重视学生党员不同发展阶段脉络。在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阶段,标准应逐级提高,不断促进学生进步,贯穿于要求入党前后的整个过程中。针对各阶段的标准,即要有延续性,又要体现进步性。通过对不同阶段要求的提高,着重反映大学生在争取发展入党和入党以后过程中不断要求进步的过程,也为大学生党员进步提高指明了方向。在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阶段,要对党的宗旨和自己的政治要求有深刻的认识;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思想变化;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能够保质保量的各类实践任务。在发展为预备党员阶段,要对党的理论形成系统的认识;主动承担党组织布置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会实践效果显著;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存在的缺点。在预备党员转正阶段,要主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路线,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综合素质突出,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明显;入党时的缺点和不足以有明显积改正。
3.2 创新模式,注重实践提高,确保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构建理论教育模式。一是,集中学习模式[3]。加强党校建设,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历史、党所肩负重任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定点学习模式。规划党史纪念日教育,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参加重大活动等时机,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的考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端正入党动机。三是,定线学习模式。实行跟踪培养责任制度,规划入党培养人的日常培养。预备党员入党介绍人或培养人继续跟踪教育考察,经常性开展谈话交流,进行帮助指导,按期汇报思想制度,保持经常性口头汇报,至少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
第二,构建综合素质教育模式。一是,搭建锻炼平台。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不断提高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发展对象的执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二是,巩固交流平台。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强化责任意识[4],进一步提升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培。三是,延伸思辨平台。建立发展党员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正视个人缺点和不足的能力培养,坚持日常考察与预备期满全面考察相结合、关键时刻与一般情况下的表现相结合、批评教育与表扬鼓励相结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
第三,构建社会实践教育模式。一是,建立积极分子培养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砥砺品格、成长成才,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等领域的活动。二是,建立积极分子培养社会实践体系。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完整保障体系。三是,健全实践育人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提升、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军事训练、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等社会实践特色活动。
除此之外,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要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模式践行模式,搭建大学生发展党员教育平台、实务平台、互动平台。积极推行民主化发展党员标准把握过程践行模式,建立群众调查制度,发挥党外群众监督功能;完善支部推优环节,发挥党支部监督功能;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和纪律,保障发展党员质量。
总之,强化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为我党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而艰巨的使命,也是我党能否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科学规范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标准,创新培养教育模式,保持发展党员工作的生机与活力,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光坊.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07.
[2]胡芳芳.关于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
[3]蒋玄,迟国东.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创新实践模式探析[J].传承,2013,09.
[4]黄林萱,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5]刘振杰.加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03.
[责任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