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酶学原理》教学规划
2014-08-15张建国徐斐
张建国 徐斐
【摘 要】《酶学原理》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程。近年来食品相关的酶学研究不断发展,本文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更新提出了建议,希望更好地发挥本课程在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必要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酶学;食品科学;研究生
0 引言
《酶学原理》是以《食品酶学》为基础而为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开始的高级课程。《酶学原理》是对《食品酶学》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由于《食品酶学》课程在知识安排上的重要性[1]。《酶学原理》综合了生物化学、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化工原理的知识和研究进展。本课程为研究生开展食品相关酶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手段,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开拓交叉学科的科学问题研究,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研究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酶学原理》是我校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曾用名《食品酶学》。多年的授课经验不仅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更加关注了课程的重点内容、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手段、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改变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教学内容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形成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激发研究生的有关酶学方面的科研兴趣。在评价环节,让同学们参与到理论和实际科研中来,提高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学老师做好总体指导,提高总体教学水平和效果。
总体上,学生缺少对食品行业的总体认识[2],本课程以酶学原理为契机,带动食品行业的总体情况的介绍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所以本课程也从大的方面来激发学生对细微的酶学作用原理进行探索。本文以介绍《酶学原理》的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重点、实施方式等内容为基础,举例说明理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案例,最后介绍评价方式。本文希望对《酶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起到推动作用。
1 课程安排与实施
《酶学原理》总课程安排为36学时。课程内容力求避免与其它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并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增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表1列出了主要教学内容,从酶的历史、酶的结构、酶催化机理和活性中心的进化、酶学的研究方法、酶源的获得和固定化、催化动力学、酶反应工程、到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课程结合了多本教材和文献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力求全面、而且主次分明[3-6]。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互动环节体现出重点内容。例如,利用三维技术展示酶的分子结构,让同学们从多角度观察酶的活性中心和支撑结果。而且球棍模型展示酶高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在酶活性中心的进化部分,利用动画展示酶活性中的进化类型和进化前后的变化,形象的将分子的微观结构展现给同学们。而且切合实际的说明酶的作用原理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身边的食品讲起,深入浅出的引起同学们对食品用酶的兴趣,最后结合目前酶学发展的趋势说明酶制剂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拓展学生对有关酶知识的知识面。
由表1可以看出课程安排将全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结束时都有小结。在小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5~6名同学为一组),每组同学必须提出问题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演示、讲解。最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将不懂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研究生教学课程是为了学生理解基础知识。《酶学原理》以最基础的酶学作用机制为重点,辅助以应用。这种知识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便于发现科学问题,形成新颖的想法,开展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
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掌握研究课题中酶相关的种类,利用酶的原因,并且向其它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兴趣研究工作。在学生确定比较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后,要及时介绍研究的背景、难点、重点,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推荐合适的有关专题的文献、报告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专题讨论、酶学实验的设计来探究一下前沿性的课题,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实验方案。
第二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社会上有关酶的热点问题。例如,“禽流感病毒中涉及的酶是什么种类?”,“水果榨汁过程中需要哪些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然后课下探索,查阅相关文献,明白食品工艺、食品组分的变化,找出满意的结果。
第三种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列出多个专题,学生分组后分别对某一专题进行探索,小组成员内部不断查阅文献、沟通交流,最后形成一个答案。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加入到多个讨论的专题中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专题研究结果,供其他组同学提问。这个方式首先是利用自我学习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然后利用交流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3 教学结果的评价
目前研究生课程多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7]。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总是存在抄袭的现象,这样就加大了教师考核的难度。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利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概念的掌握、观点的剖析,或者从酶学方面分析食品问题。最后的评分也是综合课题小结发言、专题总结、问题提问、考试试卷。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课堂发言、考勤、课堂提问,专题总结),强化了课堂提问表现和课堂学习能力的部分。课堂表现主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启发下参与课堂专题讨论的程度和效果。课后专题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激发理论教学和研究教学的相互结合,有效解决核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阅读书籍、查阅文献,找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原理和技术。《酶学原理》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围绕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大纲,多《酶学原理》的教学进行规划,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洪磊,詹萍.《食品酶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2,24(9):188-190.
[2]吴伟.食品酶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177-177.
[3]Bommarius, A.S. Riebel-Bommarius B.R. Biocatalysi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4.
[4]Whitehurst, R.J. Van Oort M. Enzymes in food techn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5.
[5]Aehle, W., Enzymes in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7.
[6]Cook, P.F. and W.W. Cleland, Enzyme kinetics and mechanism[M].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07.
[7]阚娟.浅议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食品酶学》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22):96-97.
[责任编辑:杨玉洁]
【摘 要】《酶学原理》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程。近年来食品相关的酶学研究不断发展,本文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更新提出了建议,希望更好地发挥本课程在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必要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酶学;食品科学;研究生
0 引言
《酶学原理》是以《食品酶学》为基础而为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开始的高级课程。《酶学原理》是对《食品酶学》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由于《食品酶学》课程在知识安排上的重要性[1]。《酶学原理》综合了生物化学、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化工原理的知识和研究进展。本课程为研究生开展食品相关酶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手段,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开拓交叉学科的科学问题研究,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研究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酶学原理》是我校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曾用名《食品酶学》。多年的授课经验不仅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更加关注了课程的重点内容、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手段、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改变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教学内容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形成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激发研究生的有关酶学方面的科研兴趣。在评价环节,让同学们参与到理论和实际科研中来,提高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学老师做好总体指导,提高总体教学水平和效果。
总体上,学生缺少对食品行业的总体认识[2],本课程以酶学原理为契机,带动食品行业的总体情况的介绍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所以本课程也从大的方面来激发学生对细微的酶学作用原理进行探索。本文以介绍《酶学原理》的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重点、实施方式等内容为基础,举例说明理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案例,最后介绍评价方式。本文希望对《酶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起到推动作用。
1 课程安排与实施
《酶学原理》总课程安排为36学时。课程内容力求避免与其它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并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增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表1列出了主要教学内容,从酶的历史、酶的结构、酶催化机理和活性中心的进化、酶学的研究方法、酶源的获得和固定化、催化动力学、酶反应工程、到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课程结合了多本教材和文献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力求全面、而且主次分明[3-6]。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互动环节体现出重点内容。例如,利用三维技术展示酶的分子结构,让同学们从多角度观察酶的活性中心和支撑结果。而且球棍模型展示酶高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在酶活性中心的进化部分,利用动画展示酶活性中的进化类型和进化前后的变化,形象的将分子的微观结构展现给同学们。而且切合实际的说明酶的作用原理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身边的食品讲起,深入浅出的引起同学们对食品用酶的兴趣,最后结合目前酶学发展的趋势说明酶制剂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拓展学生对有关酶知识的知识面。
由表1可以看出课程安排将全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结束时都有小结。在小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5~6名同学为一组),每组同学必须提出问题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演示、讲解。最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将不懂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研究生教学课程是为了学生理解基础知识。《酶学原理》以最基础的酶学作用机制为重点,辅助以应用。这种知识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便于发现科学问题,形成新颖的想法,开展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
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掌握研究课题中酶相关的种类,利用酶的原因,并且向其它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兴趣研究工作。在学生确定比较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后,要及时介绍研究的背景、难点、重点,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推荐合适的有关专题的文献、报告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专题讨论、酶学实验的设计来探究一下前沿性的课题,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实验方案。
第二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社会上有关酶的热点问题。例如,“禽流感病毒中涉及的酶是什么种类?”,“水果榨汁过程中需要哪些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然后课下探索,查阅相关文献,明白食品工艺、食品组分的变化,找出满意的结果。
第三种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列出多个专题,学生分组后分别对某一专题进行探索,小组成员内部不断查阅文献、沟通交流,最后形成一个答案。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加入到多个讨论的专题中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专题研究结果,供其他组同学提问。这个方式首先是利用自我学习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然后利用交流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3 教学结果的评价
目前研究生课程多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7]。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总是存在抄袭的现象,这样就加大了教师考核的难度。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利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概念的掌握、观点的剖析,或者从酶学方面分析食品问题。最后的评分也是综合课题小结发言、专题总结、问题提问、考试试卷。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课堂发言、考勤、课堂提问,专题总结),强化了课堂提问表现和课堂学习能力的部分。课堂表现主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启发下参与课堂专题讨论的程度和效果。课后专题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激发理论教学和研究教学的相互结合,有效解决核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阅读书籍、查阅文献,找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原理和技术。《酶学原理》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围绕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大纲,多《酶学原理》的教学进行规划,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洪磊,詹萍.《食品酶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2,24(9):188-190.
[2]吴伟.食品酶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177-177.
[3]Bommarius, A.S. Riebel-Bommarius B.R. Biocatalysi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4.
[4]Whitehurst, R.J. Van Oort M. Enzymes in food techn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5.
[5]Aehle, W., Enzymes in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7.
[6]Cook, P.F. and W.W. Cleland, Enzyme kinetics and mechanism[M].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07.
[7]阚娟.浅议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食品酶学》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22):96-97.
[责任编辑:杨玉洁]
【摘 要】《酶学原理》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程。近年来食品相关的酶学研究不断发展,本文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更新提出了建议,希望更好地发挥本课程在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必要性。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酶学;食品科学;研究生
0 引言
《酶学原理》是以《食品酶学》为基础而为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开始的高级课程。《酶学原理》是对《食品酶学》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由于《食品酶学》课程在知识安排上的重要性[1]。《酶学原理》综合了生物化学、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化工原理的知识和研究进展。本课程为研究生开展食品相关酶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手段,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开拓交叉学科的科学问题研究,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研究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酶学原理》是我校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曾用名《食品酶学》。多年的授课经验不仅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更加关注了课程的重点内容、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手段、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改变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教学内容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形成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激发研究生的有关酶学方面的科研兴趣。在评价环节,让同学们参与到理论和实际科研中来,提高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学老师做好总体指导,提高总体教学水平和效果。
总体上,学生缺少对食品行业的总体认识[2],本课程以酶学原理为契机,带动食品行业的总体情况的介绍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所以本课程也从大的方面来激发学生对细微的酶学作用原理进行探索。本文以介绍《酶学原理》的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重点、实施方式等内容为基础,举例说明理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案例,最后介绍评价方式。本文希望对《酶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起到推动作用。
1 课程安排与实施
《酶学原理》总课程安排为36学时。课程内容力求避免与其它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并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增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表1列出了主要教学内容,从酶的历史、酶的结构、酶催化机理和活性中心的进化、酶学的研究方法、酶源的获得和固定化、催化动力学、酶反应工程、到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课程结合了多本教材和文献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力求全面、而且主次分明[3-6]。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互动环节体现出重点内容。例如,利用三维技术展示酶的分子结构,让同学们从多角度观察酶的活性中心和支撑结果。而且球棍模型展示酶高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在酶活性中心的进化部分,利用动画展示酶活性中的进化类型和进化前后的变化,形象的将分子的微观结构展现给同学们。而且切合实际的说明酶的作用原理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身边的食品讲起,深入浅出的引起同学们对食品用酶的兴趣,最后结合目前酶学发展的趋势说明酶制剂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拓展学生对有关酶知识的知识面。
由表1可以看出课程安排将全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结束时都有小结。在小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5~6名同学为一组),每组同学必须提出问题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演示、讲解。最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将不懂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研究生教学课程是为了学生理解基础知识。《酶学原理》以最基础的酶学作用机制为重点,辅助以应用。这种知识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便于发现科学问题,形成新颖的想法,开展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
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掌握研究课题中酶相关的种类,利用酶的原因,并且向其它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兴趣研究工作。在学生确定比较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后,要及时介绍研究的背景、难点、重点,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推荐合适的有关专题的文献、报告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专题讨论、酶学实验的设计来探究一下前沿性的课题,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实验方案。
第二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社会上有关酶的热点问题。例如,“禽流感病毒中涉及的酶是什么种类?”,“水果榨汁过程中需要哪些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然后课下探索,查阅相关文献,明白食品工艺、食品组分的变化,找出满意的结果。
第三种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列出多个专题,学生分组后分别对某一专题进行探索,小组成员内部不断查阅文献、沟通交流,最后形成一个答案。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加入到多个讨论的专题中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专题研究结果,供其他组同学提问。这个方式首先是利用自我学习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然后利用交流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3 教学结果的评价
目前研究生课程多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7]。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总是存在抄袭的现象,这样就加大了教师考核的难度。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利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概念的掌握、观点的剖析,或者从酶学方面分析食品问题。最后的评分也是综合课题小结发言、专题总结、问题提问、考试试卷。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课堂发言、考勤、课堂提问,专题总结),强化了课堂提问表现和课堂学习能力的部分。课堂表现主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启发下参与课堂专题讨论的程度和效果。课后专题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激发理论教学和研究教学的相互结合,有效解决核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阅读书籍、查阅文献,找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原理和技术。《酶学原理》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围绕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大纲,多《酶学原理》的教学进行规划,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洪磊,詹萍.《食品酶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2,24(9):188-190.
[2]吴伟.食品酶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177-177.
[3]Bommarius, A.S. Riebel-Bommarius B.R. Biocatalysi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4.
[4]Whitehurst, R.J. Van Oort M. Enzymes in food techn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5.
[5]Aehle, W., Enzymes in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7.
[6]Cook, P.F. and W.W. Cleland, Enzyme kinetics and mechanism[M].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07.
[7]阚娟.浅议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食品酶学》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22):96-97.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