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技术外训的外交作用
2014-08-15俞渭明
吴 彤,俞渭明,孙 涛
(军事交通学院 外训系,天津300161)
在全军战斗力建设大局中,外训的战斗力立足点应该在软实力塑造上,即通过外训培养外国军事留学生的对华友好感情,建设对华友好力量。一个国家如何把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巧妙地转化为对他国的影响力——软实力,是一个严肃而系统的工程,对外国军事留学生的任职培训(以下简称外训)是重要渠道之一。事实证明,外训作为实现我国对外政策目标的辅助手段,能够起到并将继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外训培养出来的一批对华友好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在双边和多边的各种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自20 世纪90 年代始,军事交通学院接受培训的外国军事留学生来自亚非50多个国家,超过700 人。外训以汽车工程技术为主要内容,同时作为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外交性极强的任务,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形势,还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进步,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外训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学院转型的重要关口,外训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即充分认识到外训在国际斗争中的潜在意义,发掘汽车工程技术外训教学在外交方面的优势特点,以内外训结合、军民融合等形式,提高外训塑造软实力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1 外训已成为国际军援外交的重要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不断呈现出很多新趋势,许多传统认知面临挑战。比如单纯的经济强大或者军事强大都不足以维持一国的霸权地位,即通常意义的硬实力并不能完全左右国际事务[1]。美国国际政治专家约瑟夫·奈顺势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即“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政策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程的能力”等[2]。当今世界,美国之所以能够对某个国家发动战争,不是单纯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或者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而是依靠其首屈一指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在全世界建立了多重联盟体系,因此其行为没有受到国际社会应有的舆论谴责,其敌人也未能建立起与之抗衡的联盟。
把一国的金钱、资源、军事等硬实力转化为改善国家关系,影响他国外交政策的软实力有很多方式,比如对外贸易、经济援助(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官方发展援助等)、联合演习、军事援助、文化交流以及其他各种公共外交等。而一国历年对外军事援助的金额变化能够体现出该国重点外交方向的变化,比如美国2010 年对外军事援助的规模就从2001 年的35.68 亿美元增加到52.74 亿美元,其中中亚和南亚各国所受美国各类援助总额(含军事援助)从2.04 亿美元上升到32.68 亿美元,增长了16 倍,可以据此推测中亚和南亚各国正成为美国新的外交重点方向。
伴随着显性的装备援助,还有隐形的技术培训。装备技术对外培训与其他外交活动相比,舞台不大、层次不高,但是时间长、距离近、交流互动深,能充分发挥公共外交优势,把我国的军事、文化优势嫁接在有限的经济资源上,以一种间接、柔和、持久的方式影响来自各国的军事留学生,以期将来为国家的大外交服务。因而,外训实际上是创造一种特殊的战斗力,这种隐形战斗力要比直接战斗更具杀伤力,效果也更持久。
外训的目的与此类似,即以人为本、厚植资源、服务大局、有所作为。当实力不如对手时,我们需要朋友为我们投票、替我们说话,在国际事务中形成稳固、可靠的合作关系甚至盟友关系,威慑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当实力足够强大时,我们同样需要朋友支持我们的对外行为,以增强合法性和正义性,减少推行外交政策过程中来自国际体系内的压力或者阻力,降低执行成本,使收益最大化。外训舞台虽小,却能开辟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新天地。现在的问题在于培训规模和质量是否匹配我国的发展中大国地位,是否能够完全实现我们的国家利益,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战斗力。
2 尊重工程技术发展规律,加大外训外交工作深度
工程技术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例如,其通常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现实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追求的;能直接展现一国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从而感染受训人员,增加其向往度;工程技术更新快、代差大,因此相关外训也要与时俱进。作为生成软实力的重要渠道,高水平的外训教学必须尊重工程技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教材编写、教具配置到教学方式,都要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使相应的经济投入高效率地转化成软实力,生成外训的隐形战斗力。
以汽车工程技术外训为例,首先,我国军车更新基本以每5 ~10 a 为一代,军车设计理念与发达国家的节奏基本一致;其次,与汽车工程相关的制造和维修技术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智能控制等,每个领域内大大小小的革新层出不穷;再次,我国军车方面的新技术对外国军事留学生是否传授、何时传授、传授多少等,都需要严格把握。基于上述因素,为了保证外训教材、教具能够满足外训需要,适时、适度地定期调整必不可少,即按照我国对外援助车辆的代际特征和培训层次,每隔一定年限就对外训教材、教具进行一次综合调整;在每个综合调整期内,深入分析军事留学生来源国和主要军援车型,在此基础上,对具体教案、教具进行局部调整。
从教学模式上看,鉴于大多数文科出身的教员对模型、公式、图形和运算比较陌生,逻辑思维上也多不如理工类出身的教员严谨和连续,因而即使是专职翻译,如果相关专业背景不足、备课不到位,也难以配合好专业教员,更不用说让其直接英语授课了,所以,在文科外训中,翻译角色仍旧不可或缺。但是,汽车工程技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员有可能直接英语授课,这是因为:第一,汽车工程技术课的专业教员不仅理论基础雄厚,而且实践经验丰富;第二,汽车工程技术中涉及的很多自然科学规律为人所熟知,就像数学、音乐、美术一样,图形、符号、运算、模型等不需要过多翻译,对语言的依赖性不强;第三,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保证了每位合格的专业教员都至少经历了10 a 以上的正规英语学习,按理说应该具备了基本的英语表达能力;第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辅工具,比如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等,有助于汽车工程技术专业教员脱离翻译实施教学。独立教学使专业教员能与外国学员直接互动,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和性,增加了实质教学时间,拓展了专业教学内容,减少了信息传递中的累积性偏差,最终大大加深了外训教学的外交作用。
3 创新结合内外训,有收有放促外交
依托内训办外训、通过外训促内训,这是大多数承担外训任务的单位的共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依托内训、以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办好外训。单纯地让外国军事留学生同我们的内训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显然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我们的学员能否以最佳的军人风貌展示我军应有的作风和素质;安全保密管理和学员素质能否确保内外学员在接触中不出政治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填鸭式和照本宣科式授课以及几十甚至上百人的大课堂本来就在内训中颇受诟病,考虑到留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年龄差距和工作性质,他们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应有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有待商榷探讨。
但是,内外训完全脱离的教学模式也不可取,内外隔离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影响了文化认同塑造效果,不利于开展友好工作。真正的朋友必须相互信任,信任需要以了解为基础,而不是单纯靠利益捆绑到一起[3]。在外训实践中,尽管我方对外国军事留学生的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认真安排了各种参观和访问活动,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让他们充分了解和融入我们的文化,自觉、主动的社交空间还不够。特别是不利于他们学习汉语,而语言习得会对文化认同产生本质和深远的影响。
改革现有的外训管理模式,促进内外训学员之间的直接交流,是外训发展的趋势。实现这一步确有困难,具体如何操作尚需探索。如果把当前有限的外国军事留学生散布于广大的内训学员之中尚不具备条件的话,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适当开辟一些课程,或者在现有课程中选择部分内容和时段,选择部分内训学员与外国军事留学生一起学习。这样,一方面,被选择的内训学员是可甄别的,在管理上是可控的;另一方面,外国军事留学生有了与内训学员直接长时间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语言学习、合作精神、情感培养和文化认同等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外训中的软实力建设如果没有文化认同做基础,既不会长久,也难以深入。内外训结合既是增强文化认同、提高外训外交工作质量的重要渠道,也是当前外训工作的难点,需要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 利用军地资源,促进外训外交工作可持续发展
军民融合是办好工程技术外训,促进外训外交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这是因为,任何一国的军用科技和民用科技都是密不可分、互为转化的;工程技术资源也广泛分布在军事单位和民事单位之中;一国的军费投入,包括外训经费是有限的,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为军事外交服务。
利用军地2 种资源实现外训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这在承担外训任务的比较老牌的单位早有先例。比如:国防大学防务学院不仅与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10 余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教学关系,使外军学员及时分享教学和科研权威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在全国建立了25 个参观考察基地和参观考察点,每年组织外军学员到农村、经济特区、重点建设部队、厂矿企业等参观见学,遇到部队组织重大演习,还组织外军学员观摩,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4];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外训系在每批外军学员到校后,都会组织开展“老区看延安、新区看浦东,古城看西安、新城看深圳”等系列活动,在与普通工人、农民、官兵面对面的交流中,帮助外军学员接触到真实的中国[5]。其实,军事交通学院外训系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这类工作,参观见学的城市包括西安、杭州、上海、北京等,可谓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相交融、历史名城与现代都市相辉映。在学院驻地,石家大院、塘沽外滩、平津战役纪念馆等诸多内容也各具代表性。在如何充分利用军地资源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渠道,增强特色。
由于汽车工程技术与一国的工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汽车工程技术外训更容易与地方的工业资源相结合,发挥地方国民经济优势,对外国军事留学生产生影响。例如,天津是中国少数几个“汽车城”之一,截至2010 年底,天津市共有汽车维修企业3 131 家,是全国维修车种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分布在天津的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有57家;仅2012 年在天津举办的大型车展就达到8次。这些都是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工程技术外训可以利用的民用资源。如何增强外国军事留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军事的了解,这是全军承担外训任务的单位都可以展开的领域。但是在汽车工程领域充分利用军地2 种资源,在军民融合中促进外训外交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军事交通学院外训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大有可为之处。
5 结 语
外训虽然既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较量,也不是金碧辉煌的厅堂外交,但是其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之一,关涉到国际社会无政府秩序中的合纵连横,因而战略意义尤为深远。孙子有云,上兵伐谋。办外训要“谋”在现在投入巨额的国家财富之后,使之最大化地切实转化成软实力,培养出更多可靠的、长久的、对中国真正友好的国际朋友。
[1] 阎学通,徐进. 中美软实力比较[J]. 现代国际关系,2008(1):29.
[2] Nye Joseph. Soft power[J]. Foreign Policy,1990,80(3):153-171.
[3] Roy J Lewicki,Barbara B Bunker.Conflict Cooperation and Justice:Essays Inspired by the Work of Morton Deutsch[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1995:86-89.
[4] 罗铮.国防大学全方位推进外训工作发展[N]. 解放军报,2010-10-01 (7).
[5] 李学勇. 感受对外军事培训的中国魅力[N]. 解放军报,2011-03-2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