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年社会工作中工作者应秉持的原则与技巧

2014-08-15武美玲

科技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工作者

武美玲

(沈阳师范大学 社会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 个百分点,其中65 岁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91 个百分点。①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也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趋势,但又会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结果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势必对老年人本身及其家庭、整个社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

1 老年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老年社会工作是应老年问题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老年社会工作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境的老人解决问题。其服务对象包括遭遇困难的老人,如长期患病,身体机能严重衰退或残疾的老人,经济困难的老人,人际关系不良的老人,受虐的老人,丧亲的老人等等,还包括老人的家庭成员,亲友或其他家庭以外的个人。

进入21 世纪,尤其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国的老年社会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在北京,广州等地,诸多社会老年福利院开始吸纳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社会工作者,成立社工部、社工服务站,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展老年社工服务,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帮助老年人以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老年生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身体功能的老化,认识到老年的价值,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老年人安度晚年。

由于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此老年社会工作除了要遵循一般社会工作的方法与原则外,还要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则与要求。

2 老年社会工作在实践中秉持的原则

2.1 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与老年案主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是做好老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社会工作者要主动关心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感受,并对他们的感受做出积极的回应,及时安慰老年人,让他们不再感受孤独,使老年人能够敞开心扉,接受社会工作者,建立一个老年人能够倾诉心声的氛围。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老年人不信赖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应通过自身的努力,运用专业技巧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

2.2 工作过程要循序渐进

在做老年社会工作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老年人由于生理及心理功能的弱化,在某些方面会反应比较慢,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模式也不能立刻接受,笔者认为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包容、接纳的态度面对老年人。在面对老年人的时候,工作者希望能尽快帮助案主走出困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但社会工作的工作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能急于求成。

2.3 采取案主自决原则

在老年社会工作过程中,许多老年人在面临问题的时候都会选择让工作人员帮忙拿主意,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应鼓励老年人自己做决定,使老年人相信自己有这种能力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社会工作者一定要秉持案主自决的原则,鼓励案主自己做决定,开发案主的潜能。

2.4 工作因人而异,采取个别化的原则

老年人因身体健康状况、价值观、人生阅历等因素的不同,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在开展个案工作的时候,工作者不能用同样的观点去理解他们的生活,用固定的方法为他们解决问题。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时候,应采取个别化的原则,对老年人有耐心,经常鼓励老年案主,对他们的任何一点好的改变都及时的作出回应,促进老年人自信心的建立。

3 老年社会工作实践中使用的技巧

3.1 交谈前的技巧

在老年社会工作开始之前,工作者应事先通知老年人,让老年人有一个心理准备,在开展工作前,笔者应选好工作的地点,尽量在案主熟悉的环境中进行交谈,这样能够给案主安全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并表达想法。

3.2 初次见面技巧

第一次与老年人见面会谈时,工作者应进行自我介绍,开场白可采用各种启发式的语句,鼓励老年人多想、多表达。从谈话内容中了解到案主的苦难和需求。

3.3 交谈阶段技巧

进入交谈阶段以后,每次的交谈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神态,语言,情绪等做到高度关注,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对案主给予眼神上的肯定,或者偶尔通过适当的动作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交换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案主向工作者袒露心声,工作者也要注意倾听,并真诚地向老年人表达自己愿意帮助的态度,并借此机会收集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同时帮助老年人树立起一种新的观念、建立老年人的信心。

3.4 交谈时间适中

因老年社会工作的案主大都是老年人,所以在交谈中,交谈时间要适中,不宜过长,以免老人疲惫或身体不适。笔者认为最佳谈话时间可控制在40 分钟—60 分钟。

3.5 交谈保持连续性

交谈是服务的重要方式,通常需要连续数次进行,每次交谈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具有连续性,所以每次的交谈都要与上一次的交谈有衔接,在进行新的会谈的时候可重复上一次交谈的重点,以保持交谈的连贯性。尽量保持交谈的私密性,否则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和会谈的顺畅性。

3.6 会谈结束前的预示工作

在会谈结束之前要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能在案主兴趣正浓的时候突然宣布会谈结束。应在会谈结束之前通知案主,让案主有心理准备,既能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掌握会谈时间,也能避免案主带着未处理完的情绪结束会谈,尽量做到让老年人满意。

然而,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养老机构对社会工作的认知,本土化模式的探索等等。可以说,社会工作元素融入老年社会工作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1]王树新.老年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史柏年,侯欣.社会工作实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范明林,周文,吴军.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4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会.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个案:发挥“家一校一社”联动作用实现全方位的关注与支援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