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项目化教学的高职英语课堂互动情况调查研究

2014-08-15叶美丽

科技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高职同学

叶美丽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321004;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324000)

0 前言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沃勒在《教学社会学》中首先提出“课堂生态学”,在后来的半个世纪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构建生态课堂也成了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然选择。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学者们对生态课堂解释为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共生性三大特征的课堂。[1]在此环境中,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学生知识生成的主要形式。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因其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未来职场的适应能力的课程特征,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上的需求就更高了。因此,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的课堂项目,是学生体验式地、自主地、探究地、合作地在项目中构建知识,锻炼能力,是有效英语课堂的重要条件。

1 构建课堂互动的理论基础

构建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的互动地、自主地、合作地教学模式来源于英语课堂的特殊性质以及构建互动的理论基础。公共英语课堂是培养人的场所,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相互联系,相互竞争与合作,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

为了准确地认识课堂生态环境,达到生命发展的理想状态,需要多视角多学科的理论关照。1.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能通过单纯地输入实现,必须由主体在通过与环境的交流与互动中生成。因而“学习”也被认为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一种社会性、相互性的合作学习。[3]1.2 群体动力学

库尔特·勒温认为人的知识的构成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这一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函数公式得到解释:B=f(P×E)。其中B为个体行为,P为个人,E为环境,f为函数。因此,学习者的知识的生成与环境紧密相关。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中主要表现为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是学生知识构成的主要原因。

2 当前高职英语课堂的互动现象调查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对象随机抽取浙江省五所高职院校的20位公共英语教师及12为学生进行访谈,并对其中一堂公共英语课进行观察。

2.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个案调查中的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及统计法进行研究。样本调查的实施过程共分三个环节:对教师的访谈,以及课堂观察。分析角度主要从访谈记录进行定性分析,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堂的知识建构过程及效果。

2.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2.1 本次研究的首次访谈对象为浙江省五所高职院校的20位公共英语教师,访谈内容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课堂交互等角度展开。

在教学思路上,受访问教师基本以提供相关知识、背景等方法进行导入。然后进行与内容相关的知识、用法等输入,继而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及相关练习。最后一部分是项目活动,接受访谈的20位教师中,开展项目教学的有其中三所学校(12位老师)。这三所学校的老师同时也说明项目化教学是所在学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另外两所学校教师则反映所在学校未进行此项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接受访谈的教师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部分教师认为交互式教学法不容易开展。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一直以来接受的输入式教育,不愿意互动。第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好,没有自信心,不想再同伴面前说英语。

在课堂交互方面,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教师一般以单元主要内容为主题,要求学生设计相关的场景并提供场景中语言能力的展示。项目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完成后先提交初稿,经过指导修改后在班级中展示。关于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的环节,其中四位老师反映会在学生进行项目的过程中经常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他八位老师则比较缺乏沟通,主要在课堂呈现之前帮学生修改初稿。未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教师一般以问答、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进行师生、生生沟通互动。

2.2.2 接下来是对四所高职院校十二名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的访谈:

问题一:“你们喜欢现在的英语课堂活动吗?主要是什么形式的课堂活动?”

六名学生认为喜欢现在的课堂活动。任课老师经常有小组项目活动,要大家合作完成一个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两名学生反映有的项目太难,不宜做得太多。另有四名同学反映课堂活动主要是课堂上的对话,角色扮演等,不够丰富。

对在课堂上有项目活动的八位同学提出了以下问题:

问题二:“你们的项目能顺利完成吗?成员间合作怎样?”

三名学生认为项目能够完成。但是同学们激情不是很足。每人分别完成一块内容。然后组合到一起,课堂上呈现。两名学生认为大家在完成项目活动的时候还是很有兴趣的,组内分配任务,然后每个人分别查找资料,这种热情是在做其他的事情的时候没有的。组内成员间的合作主要是在项目初期构思和分配任务的时候以及课堂呈现的时候有。其余三名同学认为有的任务会做得不错。但是做几个之后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敷衍了事。如果需要几个人一起完成的内容会有合作,不然就是分配任务之后自己做自己的内容。

对于比较复杂的项目,学生基本反映她们会简化程序,为了完成项目而自己改编,但也觉得这样实际应用的效果会降低。

问题三:“活动中你们会与老师或其他组的同学沟通吗?”

只有一位同学反映初稿的时候会跟老师沟通。其余七位基本上是老师要求大家在一定期限内把初稿交上,然后把学生初稿中的问题进行修改、反馈给学生。然后课堂呈现的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2.2.3 一段课堂教学记录:某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片段

2012年11月20日,上午7:55。离上午第一节课还有五分钟。艺术设计1班,公共英语课。老师开始做课前准备。启动电脑,投影仪。准备在课上展示的学生把PPT拷到电脑上。其他学生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无所事事地东张西望。

上课了,老师指出本次课的内容是以“客户接洽”为主题的项目成果展示。部分学生听后就把头低了下去,有的玩手机,有的趴在桌子上。老师请第一组学生上讲台。上讲台的学生一边放着PPT一边讲解公司情况。然后请上另外两位组员以客户接洽为情境进行对话。之后老师对小组呈现进行了评价,并对其中一些用语进行了讲解。然后是第二组学生呈现,接着是老师评价。一直到两节课结束,一共有六组学生上讲台呈现。全班一共分为六组,但每组不是全部学生呈现。部分没有参加成果展示的的学生一直低头玩手机,参加成果展示的也有部分学生在其他组展示的时候玩手机或趴着睡觉。在整个过程中,只有五六位同学一直在专心听其他组同学的展示并记下了部分内容。

3 讨论

(1)在高职公共英语的课堂项目化改革的过程中,英语教师通过培训、实施教学改革实践等形式已经不断地内化了课堂互动的意识,并能在课堂活动设计过程中得到实现。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互动受到了制约。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情感的了解程度不够,表现之一是因为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自信心不够;之二是因为活动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在学生层面,部分学生认为实施互动课堂能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解的方式,没有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和习惯,或者应为活动不能激起学习兴趣而游离在互动之外。

4 总结

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逐步形成了互动课堂的构建模式。但要实现有效的互动课堂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关于构建互动课堂的进一步研究中,应更注重于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性,实现有效互动的研究,并关注进一步的实践效果。

[1]李森,王木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曲晓慧.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

[3]李洁.构建互动的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0).

[4]孙志楠,苑立军.生态哲学视阈下外语课堂多元环境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高职同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