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4-08-15郝鹏鹏
郝鹏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中国 北京100070)
0 前言
网络课程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早在2000年5月,教育部就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1]。近年来,我国网络课程教学快速发展,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网络课程教学已经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然而,先进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好的教学质量。本文对我校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网络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对工科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建构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提出对策。
1 工科课程教学的特点
工科的课程设置体系中,除了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外,主要是专业课。例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通选课五部分,其中专业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34%。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与文科、理科相比,工科课程教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 内容庞杂,涉及领域广泛
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例如,环境工程学就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学科。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化的,环境问题的表现是多样化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是多样化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因此,环境工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例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硫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等,涉及气象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1.2 以范例教学法、讲授型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教和学的手段。工科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即通过对教材中关键性问题和典型案例的教授、探索来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问题的教育方法[2],其目的在于通过“范例”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举一反三,提高和发展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工科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型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经典的教学模式[3],把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
1.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工科教学所讲述的科学、技术原理均源于实践,因此工科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与工程实践紧密相联。例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29%,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实习、实验和课程设计三类。除了安排适量的实践教学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把科学、技术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呈现给学生。
2 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
2.1 网络化
网络课程教学是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成果,是利用Internet上的远程、宽带及广域通信网络技术实现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2.2 多媒体化
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网络课程教学告别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教学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的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方便以及交互性强等特点,所提供的色彩、画面、动作和声像等,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学模式多样化
网络课程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按照自己的速度,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选择性地、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个人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高的学习目标,个人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因此,网络课程教学使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学习,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了个别化学习模式,可以更好地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此外,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往往具有讨论管理、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功能,很容易实现讨论学习模式。每个教师或学生都可以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评论都可以被所有参加讨论的教师或学生看到,大大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
3 工科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
我校近年来大力推动网络课程建设,自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对网络课程教学建设项目进行资助,网络课程教学蓬勃发展。我校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教学邮箱、教学笔记、个人资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在线测试和课程管理共十六大模块。在此背景下,为调查工科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情况,对我校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网络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我院共有本科生300余人,教师30人。本文以已经比较熟悉网络课程教学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样本147份,并对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在调查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问题表示了较高的关注。调查结果如下:
3.1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使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建设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但只有29.3%的学生使用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对于使用过的学生来说,访问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目的多样化,60.5%的学生希望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46.5%的学生访问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是为了下载课件、补全课堂笔记,39.5%的学生希望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帮助自己进行课后复习;访问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学生中,有37.2%认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导航不够清晰。
对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发现导致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使用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教师认为网络课程教学不能替代课堂教学,因此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课堂教学中,对网络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多数学生认为网络课程教学目前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已在课堂上讲过,因此不再需要访问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3.2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电子版教材等教学资源以外,68.7%的学生认为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对学习有帮助,70.7%的学生想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获取教师的教学录像或录音等教学资源,54.4%的学生希望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进行试题的自我测试,并且76.2%的学生希望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然而,在使用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学生中,有83.7%认为目前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有88.3%认为目前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不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
针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进行访谈,发现:不少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概念比较模糊,把网络课程看成是课堂课程的简单移植,对网络课程教学缺乏兴趣,疏于网络课程建设,导致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更新不够及时;多数学生希望能够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实现自主学习,而目前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且更新较慢,因此较少访问网络课程教学平台。
4 关于提高工科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
4.1 开展有关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
教师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因此要想提高网络课程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认识,调动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掌握网络课程教学的方法。针对教师开展的网络课程教学培训应包括教育理论培训、网络技术培训等内容。
目前,很多工科高校教师岗位是由非师范类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担任。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较为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因此对这些教师进行现代学习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十分有必要。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认识网络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以及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激发教师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除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以外,大多数工科高校教师不具备网络课程制作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培训,使教师将学科知识与网络技术相融合,开发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网络课程,将有利于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质量。
4.2 丰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及时更新
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帮助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框架及学习进度有所把握;教学课件、电子版教材等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及要点;图片、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作业、试题试卷、在线测试等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不断更新,工科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也应该体现前沿性,应及时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上放置一些该领域最新的科学文献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4.3 建设课程论坛,增进教师、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但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网络课程论坛。在论坛中,学生可以在线提出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解答疑问。此外,网络课程论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能够开阔思路、激发灵感的良好环境,在论坛中学生们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和激励。
5 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网络课程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很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有赖于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上的投入。对于具有教学内容广泛、注重实践教学等特点的工科教学来说,网络只是一种手段,只有将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1]李琼.普通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C]//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2005:59-65.
[2]刘海燕.高等教育中范例教学法的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30-132.
[3]花春叶.浅析美国名校视频公开课教学模式及对中国高校的启示——基于S-T教学分析法[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