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大学新生在角色转变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4-08-15

科技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办大学社会化新生

陈 前

(长春建筑学院,吉林 长春130607)

学生是一个学校的基础,特别是作为民办院校,更应该正确的、全面的了解学生、分析学生,进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帮助学生成长,才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才可以促使学生成才。

1 民办大学新生在角色转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我认知能力欠缺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生理上趋于成熟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往往不成熟。由于大学生都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胜利者,所以他们通常自我感觉良好,常常以理想化的思维来对待社会、认识人生,在认识和评价自己上,常盲目自信、自我意识膨胀,这样对其以后与人交往、择业求职就埋下了危机。

调查显示,50%的同学对自己自我认识评价良好;25%的同学认为不清楚自我评价;25%的同学存在自我意识评价膨胀。

1.2 承受能力较差

由于当前大学生多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多数是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中成长,这就造成他们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自我期望值较高,同时,自律意识、自理能力较差;耐受力较低,关心他人意识欠缺,与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淡薄,这样当发生一些诸如个人与集体,个人和个人之间矛盾的时候,也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1.3 社会化价值选择不良

受社会世俗风气影响,有的大学生社会化价值选择不良,表现为成熟老练、圆滑世故,盲目追求金钱、过分热衷关系,其综合心理表现超越了大学生年龄阶段的行为标准。这样过度社会化会严重影响到其人际交往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真挚友爱及同学情意的获取,进而影响其对人生、人间真情的认识与感受。作为大学生社会化客体的社会和高校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激烈的新的文化运动,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准则处于一种调整和变动的状态之中。同时多元文化思潮的涌入,使得缺乏对信息判断力和选择力的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真善美等问题的评判标准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取向,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的质量。

第二,高等教育自身的问题。大学是社会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大学生获得和发展社会性的重要基地,尤其对于当前应试教育之下的大学生这一历史现实,大学更应承担起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工作。但我们常常看到的现状是,学校过分重视英语和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政治素养、道德文化和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这一点在相关课程开设的比重上一目了然。这样,高等教育虽为大学生构建了超前的价值取向,但是,却忽视了在高校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适应现实社会时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会严重影响走出校门大学生的事业和人生。

第三,网络的双面影响。在现代社会,网络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淋漓尽致的表现出科技发展所具有的“双刃性”,它虽然从空间和时间上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信息交流方式和人的社会交往方式,让人们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接触到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借助网络传播的各种垃圾信息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在大学生社会化上表现为政治信仰和道德意识的弱化,易造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的偏离。沉溺于虚拟现实空间的大学生不能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引发人格障碍,逃避或不敢面对社会现实,造成人格社会化的缺失。此外,网络对传统社会化执教者地位的挑战,也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控制力弱化。

2 民办大学新生角色转变的意义分析

2.1 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其《教育与社会学》一书中说: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是通过学校的社会化过程,造就成熟且具有个性化社会能力特征的社会成员。 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化的本质是一致的。

美国三百多年的高等教育实践,充分证明了高等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从大学生向社会工作人员转变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它既是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又是完成社会化质的转变的关键期,即从一个非独立的社会人转变为一个能适应社会各种要求的社会人,最终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我国学生“社会化”教育晚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决定了要尽快补上这一课。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从中学就开始了,而中国的中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是与升学有关的“文化知识”教育,并非“社会化”教育。他们虽然也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会活动,但都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所以,中国的高校就比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使得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问题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虽然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也围绕自主择业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但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国高校的教育计划中并没有明确体现,真正系统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为数不多,所以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2.2 社会发展需求,要求大学新生角色转变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目标,决定了必须加强大学新生的“社会化”教育社会化过程历经人的一生,对个体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逐步形成和稳定,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伦理道德观念得以进一步内化,并为确立未来的人生路标做好准备。

2.3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

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由毕业分配变为毕业求职。现在的大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个人的发展空间,他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性,因而也就需要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大学生必须学习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学会凭自己的能力开创自己的事业,才找自己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下降问题日渐突出。就大学生个体而言,不能顺利实现就业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把大学生“社会化”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作为一门实践课来开设。而且就业形势越严峻,就业压力越大,这个问题就越显得迫切。

角色作为一个社会学术语,对于认识社会化的过程既可以提供一种确定的模式,也可以提供了一种方向性的指引,能够对特定问题做出一个基本的定位,并丰富和深化对于复杂社会现象的认识。对于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问题,本篇文章重点从社会工作层面,选择互惠模式小组工作、行为修正模式个案工作模式,使方法更加专业化。寻找促进民办大学新生角色转变的专业方法,同时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民办大学社会化新生
多源流理论视野下我国营利性民办大学的政策过程及未来思考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民办大学国际化教育50强出炉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夺冠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