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编辑的语言文字素养
2014-08-15张小梅
张小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266041)
语言文字是编辑进行工作的工具,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修改加工稿件是中心环节,费时费力最多。主要包括:调整框架结构,理顺逻辑层次;修正观点、补充材料;深化、提炼主体;对政治性错误、知识性错误、常识性错误的修改,等等。与此同时,还要进行诸如:统一专业术语;规范各类标题字体字号、数字用法;核实引文;纠正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删繁去冗等一系列常规性修改。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努力提高加工稿件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在修改稿件时为原稿锦上添花。
编辑学家陈原说过:“每一个合格的编辑,都应该是一个语言艺术家;如果一时驾驭不住语言文字,就应该努力去学会驾驭这基础的工具,然后成为一个能把语言文字运用自如的巨匠。”[1]可见,加强语言修养和文字修养至关重要。
语言素养,即沟通协调能力。编辑出版工作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策划选题、组稿、约稿时都要与不同的作者打交道;审稿时要与领导沟通稿件的修改意见;定稿后要与排版人员就版式等问题进行沟通;转版时要与工厂联系;出样张时要与主管、主办单位沟通,以及编辑人员也要就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沟通……因此,文字编辑需要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做到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切忌拖泥重复。
在提高语言素养的同时,文字编辑还要注意对文字修养的提升。审读稿件时,应加强推敲字词的能力,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在推敲和琢磨文字中有所发现和积累,总结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规律,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有驾驭文字的能力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语言文字是文字编辑的工作基础,更是最基本的工具,每天面对大量的工作,诸如:审稿改稿、加工整理、润饰校对等等都与语言文字分不开。文字应用能力是对文字编辑最基本的专业要求,熟练掌握字、词、句、语法的使用技巧,直接关系到处理稿件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文字编辑需要熟练运用、掌握、驾驭文字,在工作的日积月累中练就过硬的文字功夫,培养自身扎实的语言基础和理论知识。
2 要遵守文字规范
国家相关部门对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等方面都制定并颁布了详细的规范标准,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权威性。文字编辑要熟悉相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熟练掌握“辨字”等专业技能,即:看到铅字就能知道字号多大,是什么印刷字体;哪节哪段用什么字体,多大字号;发稿时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是否规范;等等这些要做到心中有数。
3 要注意语言运用是否得当一篇文章若语句不通顺 不符合读者
,阅读和思维的常态,即使立意和内容再好,也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首先,文字编辑在审稿时要注意把握句子的长度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修改掉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句子。其次,文字编辑还要反复推敲容易让人费解甚至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加强常用词的使用频率,以便稿件能够正确表情达意。第三,在审稿时文字编辑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是否得体。不同类型的稿件,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如有些口头可以表达的语言,用到书面上不一定合适,因此,编辑在加工时要注意修改。
4 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大文学家郭沫若说过:“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五官。”[3]同样的文字,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意思会千差万别。有些作者在写文章时对一些标点符号有自己固定、习惯的使用方法,对此,文字编辑要按照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加以纠正。
5 准确把握作者写作风格和意图
稿件中有的是就某个问题进行剖析,有的是把自己的经验积累分享给读者,有的是就某一领域的一些前瞻性问题展开探讨,有的是对会议、活动等拍摄的图片加以报道……面对如此繁杂的稿件,文字编辑需要准确把握作者意图,避免主观随意性。比如有些通讯报道,虽然文字写作上不成熟,但语言朴实生动,条理清晰,拍摄的图片也恰到好处,在做必要修改的同时要注意尽量保留文章原有的光彩和作者风格。
总之,文字编辑从事的是精神劳动,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浓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开阔的知识视野,还要多品、多思、多练,否则,整体素质就会因为知识老化和思想封闭而下降,知识范围也将越来越窄。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期文字编辑工作者会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充实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才能更好地编辑出版高质量高水平的杂志。
[1]陈原.论“驾驭”文字的艺术[J].编辑学刊,1994年第5期.
[2]语出孔子,论语·卫灵公:“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M].”
[3]郭有声.谈谈医学书稿语言文字的加工[J].中国编辑,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