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

2014-08-15裴树峰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

裴树峰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 济南250100)

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面临着一系列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比如农业自然资源不断递减,农用化学物质、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土壤盐碱化扩大、土地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等导致农业生态破坏较严重。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出台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希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生态环境、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构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是当前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课题。

1 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循环农业经济认识不够

由于循环农业经济理念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关于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而农村地区缺乏网络信息传播,导致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对循环农业经济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农民的农业经济“创富”心理仍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上,盲目追求近期利益,一味的索取农业资源,造成资源浪费,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1.2 尚未建立完善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制度

虽然我国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但由于其中部分条款的概念以及方向较模糊,并不能实施有效的分段治理以及末端管理,与当前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不能达到协调、一致。

1.3 市场反应“迟钝”

循环农业经济建设与市场密切相连,消费者目前并不了解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等方面知识,导致消费者并没有形成明确、正确的农产品选购判断能力,结果导致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与市场缺乏联动机制,并不利于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

2 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经循环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系统有机融合,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多级重复有效利用,实现低污染甚至零污染农业废物产生和排放,将农业经济活动与农业生活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共同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主要以实现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高度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GDP为主要导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根本动力,遵循“5R”法则,优化、整合农业生产到产品消费的整个过程,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容量,提高产品的循环利用率,实现有毒、有害因子的零排放,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实现农业经济的自然化和生态化。从经济角度分析,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实际上可以将不同农业产业与生态系统保护相结合,实现多样化的资源共享,使农业经济具有低耗、优质、生态、高效的特点。实践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组合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废弃物排放等多个环节,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成本,使农民农业增收,推进农村经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将所有与农业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都以 “资源一成品一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形成一个闭环流程,在循环农业中,使能量、营养、水资源等一切投入的资源和能源在整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实际价值,提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实际上将农业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高度统一,不仅可以有效弥补自然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生态农业发展过于重视环境保护,而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现状是人口极度“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恶化,生态蜕变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做好农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构建我国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思路以及策略

3.1 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力度

为了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树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可以充分利用宣传车、电视、广播以及现代各种网络技术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循环型农业经济理论能够在农村地区广泛普及,转变农民的农业经济增长观念,认识并明确循环型农业对自身利益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好处,从而为推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全新的消费观以及发展观,大力倡导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倡导合理、健康、绿色消费,尽量减少一次性消费,重视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和平相处,建立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3.2 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技术创新

科技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动力,人才是实现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因此应重视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循环知识教育以及技能培训。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循环农业发展人才培养规划,强调训练的短时、高效,能够在短期内即可快速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素养。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循环农业经济科技的推广力度以及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创新、改革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其次政府应做好带头作用,凝聚全社会人员的力量积极参与、投入农业循环经济创新工作中,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市场化发展。

3.3 建立健全的循环农业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虽然加强宣传农民以及社会公众的循环经济发展观念非常重要,但实施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制度是落实人们行为、思维的有效手段。比如可以建立《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绿色农业生产管理办法》以及《食品安全法》等,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制度让遵守循环农业经济行为成为一种社会准则,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应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于一些违反循环农业经济制度的单位及个人应给予适当的惩处,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3.4 建设农业产业集群模式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同时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农业企业提供一个产业集群发展平台,鼓励各企业间应多交流、沟通,相互配合、合作。同时应建立循环农业生态园,包括渔业、牧业、林业甚至可以扩展到工业以及服务业,制定农副产品集中加工、生产、成品、销售以及运输等各环节的发展规划。同时应结合产业化布局以及各地区域产业优势,能够在一个共同产业平台上,以生产要素为纽带,高效循环利用上下游关系共生的农副产品,充分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为了促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观念,大力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法制建设,建立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全面落实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1]翟绪军.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2]张立超.中国循环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

[3]周海川.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以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10.

[4]金晶,曲福田.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6(6):57-61.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