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道德情感缺失的反思和对策

2014-08-15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珊珊师生关系道德

黄 强

(深圳市海湾中学,广东 深圳5181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到来,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正在滋生蔓延,这些信息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许多负面冲击。教育改革前沿的深圳,介于城乡结合部的宝安西乡片区的中学生,生源复杂,由本地村民、外来务工及在宝安西乡片区购房的外来职工的子女组成。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理念的区别,使得部分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注重个人的利益,讲求功利和实惠。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集体观念差,说话不分场合,顶撞老师,不参加集体劳动,缺乏合作精神,不会换位思考,性格略显孤傲等等一系列道德情感问题的产生。道德情感教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更需要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一则课堂教育故事

一件发生在我课堂的教育故事,在我身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道德情感缺失,使教育的道路异常坎坷。伴随的上课铃声,我进入教室,班上同学叽叽喳喳一片喧闹,在我的“安静,上课”的声音下,同学们迅速地安静了,抬头看向教室外,班上三个女生从走廊另一端边聊天边悠闲地走向教室,她们抬头看向我,步子还是不紧不慢,等进到教室还顺便调侃一下周围的同学,终于坐在位置上了。“同学们,我希望你们要有时间观念,我不能说时间观念强的人都能够成功,但是,我能够保证,任何一个成功的同学,他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同学或朋友之间的相处,我们都要做到守时,对一个人的感觉好坏往往第一印象起着决定性因素。上课做到按时或提前回到位置,既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你个人修养的体现以及你对这份学业的重视。”当我面对同学们讲这段话的时候,三个女生还在相互挤眉弄眼,神情恼怒。而我开始了正常的授课,当进行到学生自测环节,安静的环境突然出现三个女生的嬉闹声,我瞪了她们一眼已示制止,我刚一回头,嬉闹声又来了,我很生气,回头压低声音怒斥一声,“给我安静”。没过几分钟,又是一片嬉闹,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很严厉地说了几句:“有些同学,老师用眼神便可交流;有些同学,老师用语言可以交流;但又有些同学,眼神和语言都不适合,适合的是拳头,当然,我不是老夫子,我这有形的拳头肯定不会使用,但不代表我不想使用,欠揍。”第一、二句对着全班同学说,最后一句话对着她们仨,课堂总算回归平静。随后的一个星期,在数学课堂上呈现几具怪异的坐姿,屁股斜对着讲台,身子扭向后方,对我进行无声的“宣战”。 课堂气氛非常怪异,老师会怎样做,同学们各种猜测。我没有理会,每天都淡定地上着我的数学课,同学们渐渐地没有好奇心,怪异坐姿的人却不淡定了,相互之间传递着无数信息,偶尔露出会心的傻笑。看着她们一个星期每天跟我“对抗”,数学一点没学,星期五的数学课,我准备打破沉默。“珊珊,该听听课了”,第二个珊还没有喊出口,珊珊同学像个小刺猬。“干嘛,我又没说话”。课堂气氛瞬间凝结,同学们看看她又看看我。我胸腔一股怒气瞬间待发,冲动是个魔鬼,珊珊同学显然误以为自己什么都没干还将被老师点名批评,瞬间气炸时应激反应,我若也如此,跟她有什么区别呢。同学们都在等待,我平静地看着同学们,脑海里翻腾着应对的策略。“珊珊,看着我,不急,等老师把话说完,误会产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你看着我,你认为老师一开始喊你是要干什么事?”,我平静地问,珊珊:“不就是想要骂人吗,看我不顺眼。”“现在还这么想吗?”我接着问,“不知道,反正没好事”珊珊的语气中的“刺”味少了很多。

2 反思初中生道德情感缺失的原因

学生为什么如此“猖狂”,眼里“没有”老师,行为不加节制,道理讲不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造成初中生道德情感缺失的原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社会环境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网络及各种传媒的发展,使学生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良思潮和非主流价值观,对学生良好道德情感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二,家庭教育因素。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一些学生或娇生惯养或缺乏亲情,以致出现孤独、偏激、固执、冷漠的道德情感现象。第三,学校教育因素。由于学校面临升学压力,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轻道德重智力”的问题,思想道德教育中“知”与“行”分离现象突出。第四,学生主观因素。初中生受年龄、阅历和实践经验的局限,他们对道德情感大多停留在知识层面上,还不能真正地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 新形势下中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有效的表达情感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一切情感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与教师“教”,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教师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新课标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的生”的宗旨,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摒除“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上不断创新,使学生乐学、好学,使学生在学习上得到满足。第二,公平对待学生。关心,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才叫对学生真正的好。对待成绩优异的同学,要严格要求,注意细节,培养学习毅力,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对待学习中等的同学,要帮忙找方法,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对待学困生,降低学习标准,模糊细节,培养兴趣,创造机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还要组织好学生帮助他们,同他们展开一帮一、一对一的活动,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体验到师生的温暖及爱。第三,引导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师生冲突时常发生,除了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有教育机智,能灵活处理突发状态。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应对问题,避免矛盾激化。面对老师善意的提醒,学生要能及时克制自己的行为,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面对老师的直面批评,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与老师发生正面冲突,要学会冷静,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听进去老师的批评,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若发生被“误解”的情况,希望能在课后向老师说明,避免矛盾累积。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要培养学生宽容的心。有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差,时不时就引起一场打闹,同学之间的不和谐导致当事人无心读书,甚至心烦失眠,直接影响了学习和正常生活。其实同学之间发生误会甚至是矛盾冲突是常有的事。关键是如何解决矛盾。宽容的人会主动原谅他人的过失,一笑了之;宽容的人能化敌为友,用宽容征服他人。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解决问题,融洽朋友关系。

3.2 善于挖掘教育素材的道德情感因素,营造一个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氛围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因此,培养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第一,利用现成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发展。例如,借助网络庞大的信息量,搜索有关数学美的教育素材。欣赏数学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刚体变化、射影变化、拓扑变化等形体变化中的数学美。游戏中的数学魅力。组织学生游览名胜古迹、革命圣地、秀丽的风景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比讲一堂数学课更有感染力。第二,利用活动课育情,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发展。人的所有活动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这一过程得以进行的。只有能够与人和谐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有归属感和幸福感。一个具有交际能力的人,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以外,还必须知道在什么场合、对谁、用什么方式说什么话是最得体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加深学生对社会道德准则和礼貌原则的理解,内化为自身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在真实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合理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即知行一致。

3.3 加强家校互动,形成情感道德教育最优化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学生成长的榜样,由于生源的复杂性,有些家长属于不稳定的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居住在环境嘈杂的出租房内,靠个体经营、做雇工、散工等维持生计,有一定的生活压力,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属于原住居民,仅考每个月的房屋租金和社会分红就能过上很“富裕”的生活,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聊天、打牌等。这些家长对待孩子成长过程出现的“叛逆”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学生“自觉”地认为自己是“问题”学生,然后理所当然地过着“问题学生”的生活。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家访时机,发挥家访老师的特长,与家长进行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交流,对于不懂的家庭教育的家长,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对待孩子成绩上的波动,要帮孩子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孩子喜欢看电视,指导家长引导孩子选择性地收看电视及注意看电视时间的控制等等。总之,家庭教育要在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进行,持之以恒才能得到效果。老师也要经常向家长反馈小孩在校情况。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珊珊师生关系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Coherence of Superposition States∗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