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后方仓库保障能力的几点思考

2014-08-15李卫灵张明传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库房仓库器材

李卫灵 李 丽 吴 昊 张明传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山东 青岛266041;2.中国人民解放军91286部队,山东 青岛266000)

后方仓库是海军航空装备物资器材储备、管理的重要组织机构,是海军重要的技术保障单位。后方仓库担负着平时物资储存、周转和战时支援保障任务,平时既是各级后勤建设和防卫重点,战时又是敌空中火力打击的要害目标群。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海军后方仓库基础建设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难以适应海军航空兵飞机新老并存、多型号、多代差等现状的保障要求。如何提升后方仓库保障能力,对未来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实施有效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目前后方仓库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行管理体制编制不尽合理

目前后方仓库基础设施建设与装备物资存储责任分属于不同部门、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分属于不同部门,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分工不明、办事推诿、保障低效,在诸多建设与管理环节上难以达成共识,最终导致保障的整体实力受损。而且,仓库几经调整精简后,编制人员少,专业编配不合理,特别是营团职干部较多,连排职干部较少。随着新品物资装备逐年增多,现有人员数量以及专业已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搬运机械操作手、仓储设备维护员等专业人员,遇到大批量物资收发和应急前出支援保障时明显感觉保障力量不足。

1.2 装备物资统计管理方式落后

后方仓库大部分装备物资的统计、调度、分发和管理依旧沿用传统的半手工操作方式,效率较低,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难以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相互协调的目的。尤其是在装备保障实施过程中,一旦装备物资离开仓库,保障人员就无法对这些装备物资继续实施监控。

1.3 包装形式多样

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物资器材包装形式多样,标志不一;同种物资因生产厂家或生产批次的不同,包装尺寸不同、包装材料各异、标志位置和内容各异。多样化的标志不利于物资的统计、运输、分发和管理,“个体化”包装不利于机械化装卸作业和集装化运输,严重增加了保障难度,降低了保障效率。

1.4 现有保障设施设备建设滞后

后方仓库大多建于20世纪,年久失修,防雨保温通风条件差,库存物资所需环境条件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库房电气设备陈旧老化,电源总闸和库内供电线路部分老化,库存物资储存条件难以达到标准,且存在安全隐患。大型保障装备缺乏或不配套,机动性、越野性差,信息技术和快速投送手段落后,难以实施直达保障、快速保障。物资作业机械、运输设备和相关设施之间配套性差,还有一些仓库至今仍靠人力进行装卸搬运作业,物资保障能力低、时效性差。

1.5 应急支援保障能力较弱

当前,一些后方仓库不仅担负着基地化保障任务,而且还要肩负起应急机动支援保障任务。但是仓库基础设施与应急保障不相适应,大多数库房容量大、出口小、内部作业面窄、与新式装备不配套,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部分应急保障装备老旧,不堪重任,人员素质还不能完全胜任完成应急保障任务。

2 提升保障能力的主要对策

2.1 统筹兼顾,深化编制体制改革

后方仓库的体制编制要能承担起高强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军用物资保障任务。

一要,调整和优化仓库目前的体制编制。变多元管理为统一集中管控,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高度集中,统一协调管控的高效指挥系统;管理层次要减到最少程度,组织机构要合理精干,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并尽力形成最大的整体保障效益。二要,合理优化人员编制。为进一步完善后方仓库人员编制,使之能够满足平时应急以及战时作战保障任务需求,应针对仓库具体的工作和任务内容统筹兼顾,合理调整人员编配,加强人员岗位训练,保证人员在岗率,这样才能使每名人员都能各司其职,担负起仓库保障与建设的重任。

2.2 加大投入,逐步提升物资储存能力

要从根本上改善储存条件,提高基础设施抗破坏、抗打击的能力。

一要,根据各仓库所担负的使命任务加以区分,对在未来战争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和容量严重不足的仓库,进行系统规划,集中精力,重点建设。二要,对储存条件差、整治价值不大的库房果断报废,根据各类物资存储特点重新建设,建设重点放在主要装备物资和高新技术装备物资储存的库房上。三要,增强能效,提高建设标准,改变目前大建面子工程和新建库房好看而不实用的现象。进一步增强库房实用性,安装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设备,使库房都能达到“五防”要求,确保装备物资储存管理安全。

2.3 实战标准,加强航材供应集装化建设

现有作战装备维修器材包装通常采用单件包装,用瓦楞纸或木箱外包装,这种包装形式虽符合器材领用要求,但不符合未来作战装备高机动性保障要求。

要立足后方仓库硬件设施现状,在沿用传统装箱清单进行存储航材基本信息识别的同时,针对战时战场环境复杂多变,装箱清单易损、易毁、易丢失,信息修改和快速查询定位不便等问题,加强后方仓库储运集装箱化建设,规范器材外包装规格尺寸,采取内包装加中间包装加外包装加托盘(托架、集装箱)集装的模块化包装结构,使于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器材进行智能管理,方便器材的储存、识别和运输,满足器材分发快速,高效、及时、准确的要求,提高保障效率。

2.4 科学管理,推进仓库物资器材管理向可视化发展

目前,海军许多后方仓库的器材管理还停留在只能对挂卡显示的器材有关内容和要素的初级可视上,没有具备器材从出厂到最后消耗使用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能力,无法满足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

应建立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建立可视化系统,对后方保障力量、对象、数量、品种、地点等实行全过程可视化监控的航材管理信息系统,使仓库人员对库存器材名称、编码、规格、型号、入库单价等信息,物资的存放位置、库存量、入库时间等信息全程全维可视,帮助保管员快速查询仓库信息,保证入库货位不冲突,出库物资不遗漏,实现器材管理简捷直观高效。

后方仓库可视化系统建设内容应该包括局域网平台、数据采集终端、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可视化管理软件系统。具体功能应涵盖四个方面:

(1)保障环境可视化。建立库房安全监视系统。平时监视库房内外环境,保证器材物资安全,战时收集战场信息,消除前后方界限。

(2)物流控制可视化。应用二维条形码、RFID等技术,将库房属性和物资器材属性数字化,随时了解和掌握作业进程。

(3)保障过程可视化。应用GPS、GIS等技术,实时跟踪从仓库、中转站到目的地的运输全过程,达到全程可视。

(4)保障需求可视化。运用信息共享和辅助决策系统,适时、适量地掌握器材保障需求,实现精确保障。

2.5 科学建训,大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加大改造基础设施力度。后方仓库要围绕作战任务,按照基地化、野战化保障要求,抓好各类库房改造、战备迂回公路建设、铁路专用线延伸改造等工作。按标准和要求,逐步配套完善设施设备及各类器材,使之更加符合实战化保障要求。

(2)合理编配人员,努力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要加强与地方人员和民兵分队的联合演练,通过野战环境下的训练演练,有效提高仓库人员的业务素质。

(3)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对现有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根据任务特点配齐各类特种装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练,努力提高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快速抢修能力。

(4)结合仓库担负的任务和现有条件,坚持把应急机动力量作为战备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来抓,制定合理完备的预案,健全组织,明确分工,按照应急保障要求狠抓落实,还要结合新装备、新机械、新技术,按任务、分课目有针对性地组织野战仓库进行快速收发演练,努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库房仓库器材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消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