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4-08-15袁丽娜昝昊搏
袁丽娜,昝昊搏
1.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2.唐山学院教师,河北唐山 063000
3.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作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重心的课堂教学也在积极探索改革的方法,以适应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发布、信息传递、信息反馈等环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无论是教学环境方面、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教学反馈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别。
1 新媒体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
首先,从教学环境的层面来看,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环境具有很明显的“中心化”特点,即教师是整个教学环境中的中心点,掌握着绝大部分信息源,信息以发散式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教师对课堂具有控制力。在这种态势下,信息的传递层级只有两级,即教师、学生。信息资源的占有呈现不均衡状态,教师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而学生则更多地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处于信息占有的劣势。当新媒体蓬勃发展后,教学过程中信息环境的“中心化”逐渐被打破,大学生凭借对新媒体的快速接受和高频率的使用,可以对互联网上呈现的海量信息进行查找,并选取与教学相关的大量信息,师生间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均衡状态被打破。
其次,从教学流程的层面来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起点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学流程相对封闭,教学中的信息流向以直线、单向为主。学生作为受传者进行意见表达的机会较少,即使参与到互动过程中,也是少数学生在较为有限的时间内表达意见,更多的学生选择以沉默的方式被动地接收信息,而不愿主动思考或是表达意见、看法。因而,教学流程的环节较为单一、简单,教师和学生分别处于教学过程的两端,二者之间并没有真正形成信息的动态循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较少。教学过程结束后,只是对教师既定的设计环节加以完成。
第三,从教学效果的层面来看,传统的教学过程已经从最初的板书为主,发展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阶段,但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依然扮演着从点到面的大众式信息传播工具。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验,也仅仅依靠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开展,这些信息反馈环节的设置大多在课堂以外,易受到其他客观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的影响,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准确性有所下降。而对信息传播效果而言,分众化、群体化的信息传播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当新媒体成为学生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后,学生的信息搜索范围和速度极大提高,学习视野更为开阔,使得互动教学过程可以更为顺畅的开展。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新媒体平台获得更多的学生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
2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
2.1 构建新型教学环境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中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新型的教学环境,主要是从人文学习环境的角度而言,即形成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改变“中心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介形式获取专业知识信息,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扩宽专业视野。不再单一的依靠教师的讲授获得新知识,而是学生自身通过运用媒介技术对专业的现状、发展态势形成长期的关注,逐渐改变师生信息占有不均衡的局面。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中,信息传播是多层级、动态的过程,课堂中除了最基本的教师、学生两个层级,还在学生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出多个层级,不仅注重师生间的信息传递,而且注重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传递。群体动力学的奠基人Kurt Lewin 提出,群体对个体接受信息方式和态度上有很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建学习团队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控制在5-8 人。在学习团队成立后,明确团队的规范,协调成员间的职能,确立群体目标,促使团队内成员形成群体归属意识和群体情感。然后在学生团队中营造群体环境,利用团队成员间的接触和协作使每位团队成员都拥有发表见解的空间,激发群体内部成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教学氛围的形成。
2.2 转换教学流程的思路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针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将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时俱进。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大众媒体和新媒体以其内容、时间和空间上的优越性成为他们获得社会中最新、最快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来源。而如何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对信息内容进行思考,透过表层信息,不断深入理解信息的深层含义,并针对信息内容做出正确而有效取舍,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媒介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合理、有度地使用新媒体。
二是在教学流程中增加“分享”的环节。教师在教学流程中的重要任务是向学生传递一种学习的思维和观念,并不是单纯地通过授课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独享”到“共享”。大学生群体对新技术的感知比较快,对新媒体的运用较多,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主动搜索信息,教师也不再是信息资源的“独享”。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议题”的方式,对学生从两个层面加以引导。其一是对学生认知阶段的信息传达,以告诉学生“想什么”的方式,将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展示,随后让学生主动获取“议题”的相关信息;其二是对学生“思考方式”的影响,即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想”,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看法或观点。从引导认知到影响态度形成一个连贯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将如何进行专业学习的思维和方法穿插到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个人搜集到的“议题”信息进行整理之后在学习团队内部与其他成员进行信息的“分享”,加深对“议题”的理解和认识,随后在课堂上不同学习团队之间展开对该“议题”信息的“分享”,进一步增加对“议题”的认知,最后,再由教师做出相应的总结。通过这一系列过程的实施,可以较好地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信息的“共享”。
三是注重在教学流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知识整合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权和意见表达的机会。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学流程中不仅重视知识和信息量的传播,而且注重对知识整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特别是新媒体中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在学生群体广泛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扮演更多地是教会学生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论。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设置知识模块、专题讨论、模拟案例演练等方式,让学生从无思考或被迫思考的状况转化为主动思考,并不断更新媒介观念,树立媒介融合的意识,运用多媒介交叉分析的知识去了解、接触本学科的业务和实践,利用新媒体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同时,结合学习团队的建立,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设置合理参与的题目、团队角色分工、团队内部讨论、不同团队间观点展示和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进行创新的潜能。
2.3 增强教学效果监测
新媒体的重要特点在于互动性强、时效性强,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师生间互动的媒体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态、需求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而且在新媒体互动平台上,不仅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信息交流,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信息沟通,从而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比如,在开展专题讨论、模拟案例演练等教学中,课堂上学生作为个体总是力图在周围的环境中寻求支持,特别是希望与其他人保持一致的状态,避免陷入孤立的状态,涉及到意见表达时,为了避免孤立,首先会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觉自己的态度属于“多数”或“优势”的意见时,会倾向于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发觉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在新媒体平台中,师生间“一对一”的沟通使得群体压力极大减轻,学生更易于进行意见的表达,从而使教师可以较为快捷、准确的获得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并且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进行较长时间的考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针对学生特点对教学资源加以整合,因材施教。
[1]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晓东,杨卓娟.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3] 蔺永诚,刘箴.参与式教学法——高校课堂教学中值得推行的教学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 侯学军,徐春碧,王力,高龙柱,刘继林.试谈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技术学院学报,2011,15.
[5] 谭羽非.试析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