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注意力”时代的赢家新媒体让“科普日”魅力充分显现
2014-08-15吴苡婷
吴苡婷
上海科技报,上海 200005
9月14日的顾村公园人头攒动,2013年上海科普日的主会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火爆场面。与以往不同的是,很多市民是从微薄上、微信上得到科普日活动的信息,自发地从上海各个区域慕名前往这这个上海最大的郊野公园。
短短一个月,上海科普网微博的粉丝量从几百人猛增到5 万多人,截止2013年9月23日,2013 上海全国“科普日”活动网站主页的访问量达到了近40 万人次,大大超过了往年。
是什么造就了一场科普盛宴,让科普日活动成了趋之若鹜的热门之处呢?原来上海市科协今年创新性地在科普日系列活动中加入了新媒体元素,利用移动网络和自媒体平台,依靠颇具创意的科普营销,形成了科普活动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大大提升了科普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这个“注意力”时代的科普实践赢家。
1 突破传统思维 走出“线性之惑”
“科普”是传播科学的活动,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科学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正在建立创新型国家,全民的创新热情十分高涨。从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举办的科技小记者培训活动报名的火爆场面就可以探得一二,上海的科技成果数量也呈现不断攀升的良好趋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型科普活动的相对冷清。
在网络时代,上海市科协也是快马加鞭。虽然效果不错,但是由于依旧采用的是单向传播方式,没有走出“线性之惑”的误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用说教式的语言来传达科学精神,而公众普遍认为科学很复杂,因而变得敬而远之。
如何突破传统思维,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真正发挥科普的内在价值?
近年来,一个新媒体时代悄然而至,利用移动网络,通过智能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上微博、上微信,得到各种信息,并自发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独立的传播者,这不是一个单向的线性传播模式,而是一种全网络信息共享和互相学习的模式,人人都是聚集人气的小磁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自媒体舞台。上海市科协决定在今年的科普日活动中大胆引入新媒体元素,提高上海科普日活动的影响力。而事实证明,他们的实践方向是正确的!
2 “点对点”接力,迈出探索的“脚步”
今年,上海科普日的活动的规模空前,活动数量较多,除了主会场两天活动之外,9月14日—9月20日期间,全市17 个区县、146 家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多个委办局将组织开展的600 余项科普活动,无论参与区县还是活动数量,2013 上海全国科普日活动的覆盖面都是历届之最。如何能让市民主动参与到科普日活动中来,又提高科普日的影响力呢?与相关公司合作,经过细致策划后,一场主题为“脚印在哪里”的科普营销活动拉开帷幕!
细心的人们发现,8月开始,上海科普日的微博正式加V,背后的原因是政务微博可以赢得更大的关注度,8月15日,“脚印在哪里之一句呼吁”活动在微博上启动,规则是:关注上海科普日官方微博,然后转发主题并且@一位好友@上海科普日,最后写下一句原创的生态环保呼吁口号。为了吸引眼球,主办方还在微博上提出了奖励方案,参与者可以得到一张上海科普日主会场的门票。生态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这个带着社会责任感的话题自然激起了阵阵波涛,“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捡起片片纸,传递深深情”、“当环保卫士,做时代公民”……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倾诉开始出现在微博上,而它们传递的环保深情,又将更多的人吸引到了这个平台上,一场科普接力在网上传递着科普理念,蝴蝶效应开始初露端倪。同时进行的还有“脚印在哪里之记录美丽上海!”,与之前活动规则类似,所不同的是要市民们晒出拍摄的照片,并写出一句心情话语或者讲述一段自己的故事。奖励还是上海科普日主会场的门票。截止到9月1日,上海科普日的微博粉丝数猛增到3 万人次,共吸引了20 多个网络大V 转发活动微博,其中包括上海头条播报、上海热门榜、魔都生活圈等,这些意见领袖的加盟大大提升了活动的宣传广度。
3 从“预热”到“高热” 开启科普饕餮盛宴
显然,活动预热效果令人满意,上海科技工作者们并不满足于现状,“脚印在哪里”活动仍在继续。
9月1日起,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城市规划馆灯全市50 个科普教育基地的地板上出现了一对对花花绿绿的大脚印,这个蕴含深意的标识蕴含着引领公众走进科学,探索求知的深层理念,而跟随这些脚印,公众们正在络绎不绝地走近上海科普日。市民看到大脚印的LOGO,只需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与之合影,在新浪微博上@一位好友@上海科普日,参与此话题活动并晒出合影照片,便有机会获取科普日当天主会场免费门票。一时间一张张欢乐的照片在微博上出现:有对科学感兴趣的中学生,有笑容满面的一家三口合影,还有摆酷的萌男孩……
同时进行的还有2013 上海全国“科普日”活动网站的造势,在网站的醒目位置增添了微信的二维码,登陆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网站,市民扫描二维码,就可立刻获取微信推送的科普日活动介绍信息,此外,他们还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上海科普日的各种新闻和照片,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直观体验。更为贴心的是,今年的科普日网站上出现了公交查询服务,市民们输入自家地址就可以得到前往主会场和各区分会场的详细交通换乘方案。同时,科普日网上还开通了取票服务,只要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就可以拿到特殊的短信,可以在主会场门口直接领取门票。
到了9月14日上海科普日开幕,上海科普日微博的粉丝数急剧攀升突破5 万人次,其中不乏来自港澳台和海外的关注人群,达到了期盼已久的高热状态。为了让市民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主办方还在会场外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粉丝们上传的与大脚印合影的照片,而且推出了印有上海科普网微信二维码的展板,只要扫描二维码,并回答平台推送的科普问题,就有机会赢取奖品。市民的热情被进一步点燃,一场完美的科普饕餮盛宴就此开启。
4 余音仍在缭绕 留下诸多思考未来有待完善
在顾村公园的上海科普日主会场,市民着实享受了一次丰盛的科普“大餐”,“环保时代夺宝奇兵——大型实景闯关游戏”中,在参与活动中市民了解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种类,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在“互动生态家”中,市民们亲眼见到了PM2.5 空气质量检测仪、双通道恒流空气采样仪、FD3007K家用型辐射测量仪等,近距离接触到了这些环境监测仪器;在台湾元智大学科学教育中心的展台上,市民们体验了古人造纸的整个过程……还有我国自主研发的3D 打印机、被太阳能面板覆盖的背包等众多高科技产品,让市民们流连忘返。而分会场的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同样受到了市民们热烈的追捧。
2013年上海科普日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是余音仍在缭绕,2013 上海全国“科普日”活动网站主页的每天还有大量的浏览量,上海科普网微博的粉丝数还在攀升。
值得思考的是,此次上海科普日活动是以重大活动为切入点,“注意力”价值挖掘的效果不错,但是仍然未能达到科普工作的实质内涵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被动接受的同时,能否主动参与是科普工作成败的重要衡量标准,而主动参与的激发点在何方?
不可否认,以兴趣为切入点是科普工作不断攀升的发展动力。这需要后续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可能会包括:众多科学社群的互动,这些社群能否与现有的各类学科性质学会相衔接,达到更好的学习和沟通效果;重大科技新闻后的科普讲解,虽然很多媒体也会第一时间进行事件报道,但是科普工作应该比媒体做得更深更透,不仅是事发当时的信息发布,而且要包括原因分析,以及事发后续的跟踪;能否按照年龄和职业进行分类,引导并提供其所需的科普信息等。此外,科研科普化的进程中,没有保密要求的重大科技专项,能否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的方法定期在微博平台、微信平台发布信息,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公众所认同,科技领域的发展对于公众始终是一个个谜团,解谜之路中带来的关注度和兴趣度提升和放大效应不能小觑。而更多的科普营销模式还有待科普工作者们继续探索。
未来的开拓道路还任重而道远,科普关注度从“间歇性高热”变为“持续性高热”才是上海科普工作者们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