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与内涵
2014-08-15陈红宇
陈红宇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 福建宁德 355000)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也是贯穿我们党90多年光辉历程的重要法宝。但是在新形势下这个法宝有逐渐丧失的危险,少数领导干部开始有脱离群众的倾向,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追逐名利、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2011年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在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告诫全党: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要求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率先垂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因此,从改革开放的大局审视,全面把握群众路线时代价值,立足国情党情变化,作出与时俱进的提升与应对,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能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深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与内涵,进一步理清群众工作基本思路
1.深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与内涵,必须坚持把发展民主、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的工作思路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只有真正地参与政治,才能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让人民群众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更深层面和更多形式上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和文化各个层面管理,这不仅使人民当家作主在实质上得以坚持和固守,以实际形式获得了真实的体现,而且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以落实和满足。我们必须从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出体现中国特色的实现民主的具体路径和制度,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要形成科学决策机制,使决策的过程变成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的过程,使决策的进程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要逐步建立一套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有利于人民群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参与监督的民主制度,在全社会倡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敢说敢干的良好氛围。
2.深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与内涵,必须坚持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为着力点的工作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重视发挥人民群众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尤其是对同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使一切重大决策真正符合人民的意愿,获得人民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3.深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与内涵,必须坚持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战略重点的工作思路
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当前贯彻群众路线的突出问题和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
4.深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与内涵,必须坚持把着力推进社会和谐作为贯彻群众路线重要创新点和突破口的工作思路
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在完善社会管理的总体格局上,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强化政府职能,要支持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要发挥群众的民主参与和自我管理作用;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上,要根据统筹协调的原则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力量动员机制;在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方面,要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更好地调控社会舆论和疏导群众情绪等。
二、深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与内涵,注意讲究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1.积极优化群众工作顶层设计,将政治清明推向新水平
积极推进群众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清明推向新水平。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是充分发展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实现形式,是为群众的利益表达提供制度化的渠道。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现阶段的群众利益及其诉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就对党的干部的思想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区别不同对象和情况分别处理。各级政府要健全和完善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及政府的信息公开与反馈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沟通机制和沟通氛围,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要加强人文关怀,注重促进心理和谐,倡导和塑造相互关爱的人文精神,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自身利益问题和社会矛盾,共同创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要坚持服务群众的方向,从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和维护群众权益,从满足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上着力,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创造惠及群众的工作实绩。
2.积极探索新时期群众工作特点,将制度创新贯穿于群众工作每一过程
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群众路线新格局,形成更加重视群众自我治理、自我教育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要坚持把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层面的重大举措,形成科学有效的各种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把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以及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等作为完善联系群众制度的具体工作形式。要重视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渠道和形式,重视学习和探索运用新媒体、民意调查、社会评估等新型工具,拓宽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并发挥对社会舆论、群众情绪的引导和疏导作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与时俱进做好群众工作。
3.积极推行群众工作制度约束,将群众路线工作制度执行到底
群众路线是党的制度性要求,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加以保证。通过制度纠正群众路线工作中的偏差,有效防范执行群众路线中出现的问题。要坚持群众路线,就要接受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并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来确保这种监督能有多种途径且切实有效地进行,这就要求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下,党必须通过拓宽各方面渠道来主动按规定接受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而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建议、投诉、意见,也都可以用法制来保证其经由安全有效的途径传送到党内。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健全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与群众对话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咨询制度、听证会制度、信访制度、“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搭建干部与群众接触、联系、交流的制度性平台,拓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渠道、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群众利益表达渠道,让群众全面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和政府能够准确把握群众的诉求和动态,努力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责任制,推行重大群体性事件限期化解制度,构建县区、乡镇街、村居企三级矛盾化解工作网络,发挥人民团体、行业协会、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探索建立民间救助、互助机制和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要严格群众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在群众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严肃处理,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严格的约束和规范,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永不偏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4.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的基本方略,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法治精神,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和平等的原则对待群众利益问题,必须讲究处事规范、严格程序,反对滥用职权、随意处置。各级领导干部既要着力于增强和提高自身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还要着眼于教育、引导群众,逐步提高全社会的法制化水平,使群众能够自觉地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一是秉承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坚决果断地打击腐败,保持清廉,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增强政府公信力,以党心赢得民心,以实效取信于民;二是将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的巡查监管力度,赋予纪检、巡视、司法部门更加独立的查案办案空间,让“老虎” “苍蝇”无处遁形;三是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力度,促进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沟通,并给群众提供一个表达合法诉求的平台;四是真心实意为广大群众办实事,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或弱势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努力创造相对公平、安全、幸福的社会环境,建设更加宽裕、面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