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作”和“做”的偏误分析
2014-08-15张连钰
张连钰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65)
“作”和“做”无论是充当语素,还是作为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但是,由于二者的源流关系,二者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音相同、义项交叉,致使二者容易混淆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二者是必教知识点,二者的区分使用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关于“作”和“做”的混用偏误进行统计与分析,依据二语习得理论,归纳出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作”和“做”出现的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对二者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偏误类型分析
(一)作为语素的偏误
当“作”和“做”作为语素使用的时候,由于二者混用产生的偏误主要有六种类型:
①“zuò+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有误;“zuò+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这一格式构成的词,只有“做爱、做作”用“做”,其余的全部用“作”。
例 作[B做]为汉学研究家,我很尊敬他。
②“zuò+抽象的/具体的名词性语素”有误;“作”和“做”都可以后加名词性语素,不同的是,“作”后面所带的名词性语素比较抽象,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相比之下,“做”后面所带的名词性语素就比较具体,而且口语色彩较浓。
例 在日本时因父母工作忙也经常自己做[B作]饭吃。
③“动词性语素+zuò”有误;当“zuò”附着在动词性语素后面构词的时候,只有“叫作/叫做、看作/看做、当作/当做”等极少数的情况二者通用,其他情况都用“作”。
例 这样我就会振作[B做]起来,努力并认真地学习。
④“zuò与其他语素构成名词”有误;“zuò”与其他语素构成名词的时候,只有“做法、做功(表示“戏曲中演员的动作和表情”这层意思的时候)、做派”用“做”,其余的都用“作”。
例 法律的作[B做]用是为维持国家和社会的安全。
⑤“zuò与其他语素构成书面语色彩、文言色彩浓厚的词语”有误;在“作”和“做”充当语素构成的词中,“作”构成的词书面语色彩浓厚,文言词、古语词往往用“作”,而“做”则正好相反,它构成的词口语色彩浓厚。
例 你就忍心这样作[B做]践自己吗?
⑥“zuò构成成语”有误;在“zuò”参与构成的成语中,用“做”的只有“做贼心虚、白日做梦、小题大做”几个,其中“小题大做”和“小题大作”通用,其余的全部用“作”。
例 本应以身作[B做]则,我相信我会做到这点。
(二)“zuò”在句中单独充当谓语时有误
“做”和“作”相比,“做”的动作性和独立性较强,及物意味浓厚,因此在句中独立充当谓语的时候往往用“做”,然而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搜集,笔者发现,在句子中独立充当谓语的时候,学习者们误用成“作”的比例极高,例如:
例 首先,请允许我做{CC作}一些自我介绍。
二、偏误成因分析
(一)表意文字本身特点的影响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汉语用成千上万个符号表示语素或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正是由于汉字的这一特点,就导致了汉语中存在“同音字”,就像“作”和“做”虽同音却不同义,而这样的区别对于母语为表音文字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就是个很大的障碍。
(二)教材缺陷的影响
1.教材注释过于简单
2.知识点收录不全面
3.知识点编排不合理
4.课后练习题量少、题型单一
(三)目的语知识泛化的影响
当学生对某个目的语知识掌握不到位的时候,就很容易把已经学到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方式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从而产生偏误。
三、“作”和“做”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教材编写方面:注释全面、知识点收录编排合理、课后练习设计科学。
课堂教学方面应该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总之,“作”和“做”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汉语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二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之一,偏误的产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绝大多数偏误产生的原因也是可以总结归纳的,这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避免学习过程中偏误的产生。
[1]胡斌.再说“作”和“做”[J].汉语学习,2003,05:33-37.
[2]高东升.“作”与“做”的分工[J].语文建设,2001,09:31-32.
[3]南晓民.“做”的起源与“做”、“作”释读[J].辞书研究,2004,02:140-143.
[4]李蓝.论“做”字的音[J].中国语文,2003,02:121-130+191.
[5]李炜.论汉语中的“作”和“做”[J].辞书研究,1998,03:21-26.
[6]王品端,杨德园.幽默辨错字[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7]高子贵.实用修志文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8]郭爱民.常见编校差错例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9]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问题探析[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10]纪德裕.汉字拾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1]王志刚.跟我学汉语·综合课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3]HSK动态作文语料库[DB].北京语言大学,http://202.112.195.192:8060/hsk/login.asp,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