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的弓箭文化

2014-08-15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8期
关键词:投壶弓箭礼乐

刘 烨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弓箭是中国古代冷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武力背后却一直隐藏着王化君子的文化内涵。在吟诵先秦之风的《诗经》中,弓箭虽作为武器出现在战场,并不是它的唯一功用,鉴于它的威力,弓箭也会作为一种礼乐教化的象征被周天子赐予诸侯,以绥天下,它也是天子赐予诸侯的象征,甚至是是宴会游戏的工具,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孔武有力的武士,也代表着王化礼乐的仁君。

在《诗经》中弓出现12次,其中作为兵器吟诵的有9种,所占比重最大。本应该是血雨腥风战场的宠儿,但往往并没有杀戮四方的场景出现。我们看到的是“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①的诗句,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它们和战车一样是威慑戎狄的必要武器。《诗经》记录的是春秋以前的先秦时代,国家征战出师有名,弓箭作为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往往是威慑敌国的手段。就像《公刘》篇中,仁厚的君王公刘,在出行时“弓矢斯张”、巡行四方,并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有戈矛的余晖闪烁在浩浩荡荡的大军之中,而弓箭拉满就能震慑王土,令子民臣服。

独木难成舟,作为威慑力的弓箭,自然不是独立存在的,经过无数战争的洗礼,弓箭的配套用具也在《诗经》中也大量出现,这表明弓箭作为一种武器在先秦时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弓箭的配饰十分华丽,“决拾既佽,弓矢既调,射夫既同,助我举柴。”②,决拾就是我们所谓的扳指和护袖,扳指流传至后来,已不再用于拉弓,而是演变为身份的象征。诗中的主人公“舍矢如破”,箭术高超赢得大家的喝彩,在诗经的时代,弓箭技术高超的人为人敬重。据《东周列国志》所载公孙丁搭弓射徒救主的故事,就为历代读者传颂。先秦颇重君子之风,虽然弓箭是武器的一种,但丝毫不能影响君子对他的喜爱。“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③言念如玉的君子,依旧佩戴着弓箭和虎皮弓囊,在平民的眼中,只有威武的弓箭才能衬托当时的君子风范。此外“一发五豝”“一发五豵”④的猎人,也被当时的人们所赞美,在周南里,用芦苇和蓬蒿作箭杆的平民猎人,凭借着精湛的弓术征服了读者的心,也惊艳了了那个时代听众。

配饰尚且如此华丽,那么作为本尊的弓箭则更为大气精巧。“彤弓弨兮,受言藏兮。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在周王的宴席上,有功之臣获得晋封嘉奖,朱红色的大弓成为周王所赐的信物。“彤弓弨兮,受言櫜之。”,就是将朱红弓弦放松,放入弓囊,收藏起来以待有功之臣。彤弓是天子赐予诸侯的信物,据《考工记》所述,在先秦弓的款式有着严格的划分,天子持敦弓,诸侯持彤弓。五十年代发掘的湖南长沙扫把塘一三八号墓出土的战国中期竹弓,中部以竹材两层合成,用绸绢包缠后,再用丝线缠紧,然后涂以黑漆,弓的两端也涂上漆(见《文物》一九六六年六期,高至喜:《记长沙、常德出土弩机的战国墓—兼谈有关弩机、弓矢的儿个向题》)。彤弓据此推测,也是一种首尾两端涂以红漆的竹弓,色彩艳丽醒目,雍容华贵。若将朱红色醒目的弓悬于朝堂,定能时时提醒诸侯大臣晓明其职。

兵器本不应如此华美,具有实用杀敌功能即可,为何要做工精美,连配饰也会如此巧夺天工。作为礼器的弓箭其实早已有着礼乐王化的功用,周朝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能以兵授人,足见弓箭对于周朝礼仪发展的重要性。

在《诗经》当中,常把君子比于玉,而玉又寓于德。弓箭的佩饰多为玉制,或嵌有玉石。对于弓箭来说,《诗经》所重不再是其战场杀戮与嗜血本性,而是持有它的翩翩君子,而是它所代表的君子之行、君子之德。

鉴于此,弓术成为六艺之一,是古代考核人才的标准以及官员制度的组成部分。传言孔子与城郊与弟子比射,引万人空巷。《诗经-行苇》篇曾有言:“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诗中所描述的是宴会中士子大臣比试弓箭的场景。郑笺云:“周之先王将养老,先与群臣行射礼,以择其可与者以为宾”孔颖达正义曰:“此养老即是礼射”,据此推测《行苇》篇讲的是射礼中的大射礼,东晋王肃却言此为燕射礼,认为本诗实为养老燕射。根据《行苇》篇提到的做为礼射器具的敦弓、鍭矢、甲革,以及张弓如满月、发矢即中、射必四矢、四鍭如树、序宾以贤和以不侮为比射原则,推断《行苇》篇描述的是大射礼。这首诗歌中的敦弓、鍭矢庄重大气,可认为是周王选贤的仪式。

“屈伸之义,废兴之行,无忘自过”,弓箭进可保教卫国、选士大射,退可礼乐王化,甚至娱乐王族。《诗经》中的“雅”“颂”中除了描绘帝王创业与行军打仗之外,占很大篇幅的是宴饮行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当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射靶。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投壶在战国时期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人雅士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左传》也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这种投壶游戏逐步演变为周朝重要的燕射礼。

如上所述,弓箭在先秦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弓箭本身亦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周礼-夏官》记载“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不仅弓矢之术有专人执掌,弓矢的规格也有严格的划分,无论是干、角、筋、胶、丝、漆在《周礼-冬官》里都有着严格的限定。出现在《诗经》中的弓也是一样的华丽而精致,“骍骍角弓,翩其反矣”,角弓就是有牛角修饰的弓,看到这里我们很难想象这是一把怎么精美的弓。在诗经的时代,弓箭的打造耗时费力,远比干戈要复杂得多,但是人们依然亲睐于此。

回顾《诗经》,我们不难发现,弓箭在《诗经》中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件兵器,而且还具有王化礼乐和君子之义的文化,丰富了先秦时期的娱乐生活,也对当时职官制度产生了影响。但是随着近代火器的频繁使用,弓箭作为战争武器,早已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而作为礼乐王化的标志,也很难流行在民主自由的现代社会,即便如此,弓术的屈伸之义与王化礼乐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大雅-抑》

②《小雅-车攻》

③《秦风-小戎》

④《召南-邹虞》

猜你喜欢

投壶弓箭礼乐
用藏品换投壶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投壶博弈 乐而不厌
——唐三彩投壶
弓箭风波
弓箭风波
“投壶”大作战
青少年冰壶运动员投壶训练方法研究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最后一家弓箭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