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价值探讨及其改革策略①
2014-08-15罗爽
罗爽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成都 610021)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中国的教育多是重分数轻其他,重技术而轻健身,也正是因此而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度不够,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每况愈下,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已是大势所趋。由此看来在高校中开设武术课程是有一定必要性的。本文对高校武术教学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做好武术教学的相关策略。
1 高校武术教学的价值探讨
高校开展武术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开展武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气质和身体素质,武术对身体的要求很高,要求身体在灵活、敏捷的同时还要有相当的力量、速度、耐力和弹跳,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将武术的技术特点展现出来,更好的掌握这种运动。对于刚刚接触武术的学生,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武术的学习使自身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力量得到增强,从而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要想获得理想的柔韧素质就必须进行长期的武术练习,做到持之以恒,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功夫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时间的含义。在进行柔韧性练习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肌肉练习,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一些简单的动作入手,每次开始进行训练前先进行慢跑、压腿、压肩等,对每个动作要进行多次练习,在坚持训练的过程中,韧带和肌肉被拉长。在练习武术动作时,要做到聚精会神,动作饱满有力,手和眼达到协调统一,内在的气息与外在动作相一致。经过长时间的武术联系,学生的气质得到提升,精神更加饱满,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第二,开展武术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其文化修养,开展武术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学生在接受武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武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使自身的身体素质有了提高,同时还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吃苦耐劳,敢于面对苦难和孤独,这些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对于武术的学习和进行武术练习,有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调节自身的情绪,缓解学生心理上的疾病,使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被社会接受。在当前,武术练习已经成了一种有效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其疗效得到了科学的证实。在如今的广大青少年当中,由于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抑郁和焦虑,进行武术练习能使其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彻底根除。西方有关调查显示,被调查问卷人数中的一半以上认为,通过武术练习的方式来克服心理疾病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开展武术教学,对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不仅依靠其自身的信念与理想,还与一些实践性课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初高中时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品德和心理素质方面进行的教育十分有限,这就使得很多大学生心里素质不过关、没有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看待问题较为偏激和自私,很容易动怒。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其历史悠久,重注对礼教和道德的宣扬,其中“武道”被人们所崇尚。学习武术之前先学习武术之礼仪,先提高自身之品德。所以,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要是其教育作用得到有效的体现,使大学生在学习武术技能时,更注重对武德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此外,由于武术的合作性和竞争性较强,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这也使得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综述所述,武术教学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第三,武术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武术的内容较多,从目前来看大概有120多种,其中不仅包括了例如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的武术形式,还包含了例如散打、擒拿、自卫术等等,在进行练习时,不仅有个人单独练习,还有两两对抗等形式。武术教学的这些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其竞争性使学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的热情很高,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也是竞争精神的体现。学生通过长期的进行武术练习,参与武术竞赛等等,使自身的竞争意识不断加强,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越来越顺利。所以,要开展好高校的武术教学,真正发挥武术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个人的武术项目,在练习和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展示,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两两之间的对抗练习,要求学生之间有很高的默契程度,需要彼此的信任和交流;集体的武术表演要求动作协调一致,对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提出了要求;在对抗性的武术比赛中,要求学生有效的运用战术,同时还要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提出了要求。
2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具有别具一格的教育功能。借助武术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更能提高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改革高校武术教学的策略。
第一,努力改革武术课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往往简单枯燥形式单一,由此而造成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往往起不到真正的锻炼作用。如果在体育课的改革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体育教学应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武术不同于以往的体育课程,它具有独特的健身养身效果,更有防御的特点,无疑想对于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更有吸引力。高校应当采取适当措施来宣传武术教学,吸引学生的参与,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第二,重视武术文化的教育,武术文化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招式,更是具有内涵的软文化。在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武术文化已经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文化。学习武术文化,不仅可以培养、提高文化修养更能促进心理健康。与此同时,武术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而言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注重技的教授,更不能忽视对学生“德”的教化,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武术文化内涵的熏陶,接受到其精神的洗礼,培养学生淡然宁适的内心境界。然而,针对现在部分已经开设武术课程的高校,其效果只能说是,华而不实,武术更似舞蹈。学校开设的武术课程观赏性远远大于其实用性与利用价值。学校的课程只是能起到活动身体的作用,这无疑与开设武术课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武术文化的教育,而不是做花架子,从根本上去重视改革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的教学中注重把学生的心性、灵性相结合,用武术其本来具备的“德”感化学生的心灵,实现心灵的净化。
第三,注重武术教学中的攻防意识的培养,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意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攻防意识,将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应该在武术教学讲解动作要领、方法套路的同时,应该加入对重点动作攻防含义的解释,使学生可以产生好奇心,进而高效率的记住动作。此外,借助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重点动作的来龙去脉,进而加深动作的记忆。通过对动作攻防含义讲解与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动作记忆动作。
3 结语
以上就是对高校武术教学价值的讨论和其改革策略的分析,首先就高校开展武术教学的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结合高校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革教学的有关策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努力改革武术教学的内容形式,注重武术文化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攻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深刻的认识武术文化,了解武术文化内涵,在通过武术强身建体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优化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1]谢永生.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教学的价值取向和策略[J].体育世界,2009(8):76-77.
[2]李玫红.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及发展趋势[J].山东体育科技,2010(4):47-48.
[3]黄丹.试论提升高校公体武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体育世界,2012(9):104-105.
[4]李力,李全生.对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