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打造研究

2014-08-15胡明道吕秋爽

武术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河南文化遗产现代化

胡明道 吕秋爽

(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1 前言

河南省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打造是以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定符合河南体育文化遗产相关的管理条理,制订有关现代化打造的整体规划和实施细则等[1];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打造要以保护遗产的安全为前提,反对只注重遗产的旅游经济价值开发的打造,反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恶性开发,这样只会破坏物质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坚持二者并重,加强科学管理,把河南的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打造尽快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2 打造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提高社会效益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创造、生产和制作出来的,它的价值在前面已经分析过,就在于它所蕴涵的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学、艺术等内容信息,因此不可能复制和再生[2]。毋庸置疑,今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对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打造,务必以保护其完整性为前提,尤其是管理者和利用者。

众所周知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打造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分裂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良性互动,这是是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的理想之路[3]。

河南与全国一样,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打造必然受到影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各部门放弃纯粹为自己谋利益的立场,抱着为社会、为后代造福的目标把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化的打造相结合,就会把遗产事业工作做好。河南的物质文化遗产与别的国家、省、市一样,由各个监督管理部门分层管理,各个部门没有协商。甚至部门领导没有全局观念,目光短浅,只是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来制定管理标准、管理体制,这势必会造成区域利益上的冲突,最终损害的还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人民和社会的利益。中国乃至世界很多地方都发生过或者正在发生着管理混乱,最后导致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开发的现象。

河南处于社会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在中部崛起的浪潮中,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不能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河南文化遗产的管理是封闭式的,也不能无视河南人民对身边遗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愿望。有的国家和地区在遗产的管理、保护与现代化打造方面做得很好,使得遗产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持续动力。所以,河南可以借鉴其他地方遗产开发的经验与教训,把河南的文化遗产事业进行统筹安排,把新的管理理念落实到体制、方法和具体的操作中去,为河南、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打造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体例。这样就是现代化打造遗产本身的事业发展取得的最大社会效益。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有文化遗产具有的特征属性,又有体育具有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在做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打造的过程中,要与目前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将体育物质文化遗产与“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提高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提高全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丰富大众的闲暇时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我们可以进行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让大众认识到河南悠久灿烂的体育文化,认识体育文化发展的规律,认识体育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巨大贡献。我们也可以将体育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赛事相结合,筹划举行一些大型的赛事,将赛事与体育物质文化展览等相互结合,人们既享受到赛事带来的身心愉悦,也能从体育物质文化展览当中学习到河南的体育文化的底蕴,享受到一顿精神大餐,这样不但可以扩大河南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声誉,而且也能将河南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及河南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丰硕成果带到世界各地,让世界认识河南,让世界了解河南,让世界记住河南。

在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少林寺,历代僧人创造了以言传身教为传承方式的少林功夫。历经了千余年的历史动荡,少林功夫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禅武文化体系。从现金少林寺唯一保存下来由永祥和尚手抄的《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共有708套,绘图三千八百五十副。其中,十三棍僧的《少林拳》、《少林棍》、孟苏的《七十二艺》、菩提达摩的《易筋经》等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人人皆知。现在为了大众练习和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以前复杂的少林武学已经被简化为方便易学的“少林拳”,目前人们所见到的少林功夫已经趋于单调,中间所包含的宗教精神内涵已不见踪影,真正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之处越来越少为人知。而出于利益驱动的某些冒牌“少林武馆”也影响了少林功夫的声誉。释永信说,“如果被确定世界文化遗产,对少林功夫的保护将是有利机遇。”[10]少林寺易筋经传人释延王说,少林寺已经建立了少林武术图书音像馆,并将建立“少林文化研究院”,系统研究少林禅、武、医、艺术等少林文化。[10]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环境恶化、旅游业等的威胁,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少林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少林功夫成为中华武术的正宗和东方武术文化的代表,少林寺和少林功夫有着积极深厚的社会影响力,如果做好了,必然能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博物馆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由于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我们可以探索建立专门的体育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者在已有的博物馆里建立专门的体育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来参观,这样不仅使体育爱好者了解到河南的悠久的体育文化,而且可以从体育文化当中获取更多的河南传统文化的知识,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其乐融融。这也能使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化效益最大化。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河南体育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文化遗产的特性,而且兼有体育的特性,因此我们对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打造,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扩大化,带来更多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3 打造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已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但是我国的法律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体制管理不成熟,因此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暂时的混乱场面。从党中中央在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等,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都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

当今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遭受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盲目追求G D P的增长,来显示自己的政绩,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对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利用,盲目开发,给文化遗产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文化遗产是稀有的、唯一的、脆弱的、不可复制和再生的特殊资源,是文化的载体,后人通过对文化遗产的观赏,去感受前人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惊叹他们的伟大创造力,仰视祖先们留下来的丰功伟绩,带给人们别无代替的精神享受。所以,要想保证文化遗产的不被破坏,对文化遗产的旅游业的开发是目前最理想的挖掘形式,河南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打造也不例外。文化遗产能给旅游带来永久的魅力,有效保护将形成延及后代的利润积累,从纯经济的角度来看,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最经济的,也是其他产业难以比拟的。

3.1 旅游开发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条件下,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经济价值体现就是旅游业的开发,因为我们开发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就是保护遗产的完整性不被破坏,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目前的条件下,也只有文化遗产的观赏价值才能被充分开发,也不会损毁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目前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好方式。旅游一直被称为“无烟工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而体育作为21世纪新兴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们可将体育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发展体育旅游,不失为一种上策[5]。

依托河南物质文化遗产中与体育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旅游资源进行现代化打造。少林寺在河南省登封县,由北魏时期来中国传播佛教的印度僧人建造,是中华文明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少林寺又是中国武术最大的聚集地和中华武术的圣地,我们可以依托少林寺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中华民族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将当中的许多体育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出来,做成少林寺旅游的亮点,比如少林寺附近的“中岳汉三阙”,先成为“嵩山汉三阙”,包括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三阙均建于东汉安帝年间系公元107至125年,为中岳庙、启母庙、少姨庙前神道之大门。嵩山太室阙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雕刻方法刻出了人物、车马出行、马技、剑舞以及动物等画像五十余幅,其中与体育有关的画像有马技、舞剑等;嵩山少室阙阙壁四周遍饰用减地平雕刻法雕刻的彩画,共计有六十余幅。包含了车马出行、马戏、驯象、月宫及动物画像图案等与,与体育有关的也比比皆是;嵩山启母阙阙身四周雕有画像七十余幅,其中包括与体育有关的骑马出行、斗鸡、驯象、蹴鞠、猎兔以及历史故事画像夏禹化熊、蛟龙穿环、郭巨埋儿等六十余幅。[6]我们同样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穿上古代的服装进行讲解示范,并且组织游客进行比赛,根据比赛结果对获胜的游客奖励纪念品等。

对河南体育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历史遗迹进行单独打造。开封北宋时期,东京的皇家金明池、琼林苑、玉津园、宜春苑、瑞圣园、皇宫大朋殿前庭院、长生宫、武成王庙等,是供帝王宫宦游乐,观赏、竞舟、射箭、打球、围棋、家棋、相朴的活动场所。民间的瓦市勾栏是人们球杖弄跑、蛮牌掉刀的活动场所。明清时期的祏国寺(宋时称上方寺,咸铁塔公园)、相国寺、禹王台等是市民走马射箭、游乐活动的场所,最著名的演武厅。[7]利用这些历史遗迹,由专门人员讲解示范,组织游客进行比赛,复现古代“盛况”。

3.2 城市建设

城市往往是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空间狭小。在十九世纪前的传统社会里,大多数建筑的形式与结构都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生活习俗、气候特征,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需求等相结合,利用地理位置,简易材料建筑而成,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形成特点鲜明,文化突出的古代建筑,既当今我们所说的物质文化遗产。而现在的城市建筑则大同小异,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国际化的改革开放,导致运输、生产、制造的便捷化、共用化;设计方法的拷贝话,材料的通用化等等,造就了现代建筑千篇一律化,没有思想文化、没有历史文脉和城市精神的体现与创造,没有任何的区域文化特征,向着国际化发展。而河南作为一个古文化遗产大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有现代气息,又要有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要注意文化遗产的发扬,将文化遗产建设成为河南城市的亮点。

体育产业作为新型产业,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典型的时代特征,而且是文化的一个载体,我们对河南体育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有利于城市特色的形成,我们河南有许多的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商丘、南阳、焦作等等,在其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体育物质文化遗产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此很容易打造成为城市的名片。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这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城市建设注重文化,吸引游客,带动城市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力。

[1]董胜美,梁同福,曹 莉.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03).

[2]王天军.从历史文物看西域体育文化及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04(04).

[3]雷 震. 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体育制度的构成要素与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4]吕利平,郭成杰.从体育考古看我国古代民俗体育文化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

[5]陈 明.佛教思想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5).

[6]姚正国,高湘红,刘 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途径探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8(02).

[7]刘强德.管窥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影响以及现代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6(07).

猜你喜欢

河南文化遗产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