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贵州民族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反思与对策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例

2014-10-27李文张磊

武术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黔南师范学院体育项目

李文 张磊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00)

1 前言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等贵州民族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贵州民族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体育基础课和大学二年级开设的体育选项课的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贵州民族高校的特点,提出拓宽课程管道,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科学体育课程的建议,对深化民族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大学本科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共120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为论文提供理论借鉴。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有关《体育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2012年5-2012年7月在学校发放120份,其中男生60名,女生60名。回收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达97.5%。为确保问卷的可信度,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重复测试,最后将两次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测评,求得R=0.92,证明本次调查问卷的可信度。

2.2.3 访谈法

针对本研究,于2012年7月份发放问卷的同时还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的大一、大二的部分学生进行有关课程设置问题的交流,得到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2.2.4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并整理出来数据进行简单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为文章提供数据证明。

3 现状调查

3.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情况

(1)基础体育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按照行政班进行教学,男女分班,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球类、武术、体操等为主。第二学年以选项课的形式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打乱行政班,男女分班,学生依照个人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体育项目的学习,教学内容主要以球类、健美操、体育舞蹈、少数民族体育等为主。

(2)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规定了体育理论课程学习的课时,但是在实践教学上并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计划的要求合理的进行体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步入正轨。体育理论课程学习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关键,而在大学体育课学习中却很少看见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程。

(3)体育学习年限设置为2年,每周2节体育课,但实际情况遇到天气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不上课现象。

3.2 学校体育公共资源的分析

3.2.1 体育设施

表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由表1我们可以得知:学校公共体育场馆中数量最多的是篮球场,其次是乒乓桌、排球场,其中所占面积较大的田径场和足球场数量少,而田径场只在上课时向学生开放,课余时间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一些新型体育项目的运动场馆却受到遏制。像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跆拳道馆的开放数量基本为零。从中分析可以看出学校的体育设施大部分是以体育教学功能为主,主要原因是建造价格低,不易破坏,以及不受到学校资金的限制。

3.2.2 体育教师

通过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传统体育项目教授教师较多,像篮球、田径、足球类等;而新兴体育项目教授教师则存在严重不足,如网球、跆拳道、防身术等,面临着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局面,严重的两极对立。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族地区以民族为特色的院校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师资力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在蹴球项目上更是以独枝教学。

3.2.3 公共体育课网上选课系统分析

公共体育课网上选课是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选课方式,它在网上公布体育选修课的信息,对体育学习的项目、学分、教师、人数、课时都有一定的限制,学生通过获取的信息依据自己的兴趣与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种选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不足。

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体育选项课程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不足:首先,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不多,热门体育项目受人数的限制而导致想选都选不了。有些体育项目也因学校在场地、器材、师资方面的限制,根本无法开设。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的学习也便无从展开;其次,体育项目的确定不能反映学生的时间需求,可能有些学生不喜爱的体育项目开设过多,而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却没有开设,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致使教学质量较差。

3.3 教育结果分析

3.3.1 体能素质

表2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身体素质达标表

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身体素质达标表中可以看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研室制定的体育健康课程达标成绩与学生所处身体发展状态所应表现出来的身体素质有差距。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学校制定的达标成绩较低,但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117名学生的身体素质调查中我们发现依然有不少学生处于未达标状态,尤其男生是在力量、柔韧、灵敏方面未表现出大学生应有的身体素质,女生在力量、耐力、速度上也存在着不足。

表3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未达标率

3.3.2 健康意识

由表4我们可以得知,在校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好的体育健康意识,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只是限定在体育课中,自觉锻炼的主观愿望还不够强烈,体育锻炼并没有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模式。

现代大众体育提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并没有使学生体会健身的价值,体育健康知识仍然贫乏,健身能力差,这说明当今高校体育教学效益不高,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体育的体育价值观。

表4 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次数调查统计表(%)

3.4 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程开设的调查

运用访谈法和一部分学生进行交流,得出了学生渴望在高校开设正规体育理论课程的这个结论。同时发现有85%左右的学生从没上过体育理论课,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体育知识原理,为以后的建身,运动康复打下基础。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懂得体育的人,能够了解体育,而不是简单的认为“体育是野蛮人的活动”。

3.5 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3.5.1 有关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

表5 对学生想学习的体育项目在的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掌握的体育项目情况。男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中前居前三甲的分别是网球、游泳、篮球。其次是排球、搏击防身术、羽毛球。女生中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居前三甲的分别是网球、羽毛球、搏击防身术,其次是瑜伽、健美操和游泳。而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如田径、武术、体操,并没有受到21世纪大学生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新兴体育项目还没有得到普及以及学生的体育习惯转变的因素导致的,而结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发现与学生的体育学习意愿产生很大的冲突。

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学生认为学校设置的体育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自己的体育学习需要,学生想要掌握1-2项比较贴近未来职业的体育项目,能够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服务。而从学校的角度去分析,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内容大部分是以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为主,缺少新型的体育项目。同时,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5.2 学生对体育年限、课时的调查

表6 对学生有关体育学习时间的调查(%)

由表可知,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年限,周课时呈现出一致性特点。其中有40.2%的学生认为大学体育开设时间为2学年2课时,42.1%的学生认为时间限定在2学年4课时。其中最突出的有45.7%的学生时间限定为3年2课时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时间限定在3学年4课时和4学年2课时。学生认为学校设置的体育学习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可能受到各种危机感想借用更长的体育学习时间来发泄,也可能期望只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体育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水平,或者是自身性格的影响,希望借助于一个集体的学习机会来减少独自练习的沉闷感。总之,学生希望大学体育教育过程能够落实于整个大学过程。

4 对策与研究

4.1 改革教学内容,优化体育课程结构,开设符合学生兴趣的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设置的中心环节,因此,学校必须在明确体育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原有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学校新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开设健身价值高的项目,使之符合多元化、个性化、具体化、发展性的目标。在课程的具体目标上,要使学生学习的体育项目与学生学习的专业特点和学生从事的职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将体育进行到底。比如从事文秘工作的,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开始板凳操,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体育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在项目学习目标上,不追求面面俱到,应该把目标定位在使学生掌握1--2项自己喜爱并且可长期坚持锻炼的体育项目,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体育课程结构上,可减少其必修课的学习时间,增加其选修课的数量,加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性,而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4.2 将体育理论课程纳入体育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课同步进行,使体育理论课程步入正轨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实践教学和体育理论教学,体育理论教学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体育知识贫乏,在体育锻炼中缺少正确的体育理论指导,导致锻炼水平效益差,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将体育理论课程纳入体育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在内容安排上既要考虑近期效应,也要着眼与未来,例如可以将运动保健、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体质评价等课程传授给学生。在传授模式上,可采用'2+1"模式即2节实践课结束后,安排一节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具体途径上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讨论的方式进行。有条件的高校可采用网上学习的形式,将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放在校园网上,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怎样减肥?在师资充足的条件下也可以以网上提问的形式向教师提供咨询。或者将体育理论纳入体育考核中,使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发展。

4.3 延长体育教育学习时间,增加体育教学年限、周课时次数

充足的体育学习时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条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以2年,一周2课时的体育教学时间是不能够保证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在学生还没有形成体育兴趣和习惯以及独自锻炼的能力就结束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活动也会随之告终,体育教学面临着这个严峻的挑战。高校应该增加体育教学年限,在年限上高校可以将2年年限和一周2课时,改为3年年限和一周2课时。或者是2年年限和一周4课时。使体育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时代,同时,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有组织的集体的活动和个人独自锻炼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体育学习时间,以达到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目的。

4.4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合理运用体育场馆,发挥体育场馆的职能

体育场馆设施的完备与否是体育能否实施的保证,而体育场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同样也影响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开设,高等学校应该以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来实现体育场馆的合理运用。在资金上学校应该加大其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在体育项目场地上应该加大对新型体育项目场地的建设,在器材设备和配套设施上完善其功能,针对学校封闭的体育场应该加大其开放时间,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

4.5 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引进新型体育运动人才

4.5.1 引进体育人才,实现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

高校的体育老师大多数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师的职能和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教师的综合能力已落后于素质教育时代的要求,无法满足教育的需求,因此体育教师要提高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在校体育教师的在职进修,教学观摩,教学实习等方法提高其综合能力,也可以鼓励在校教师在学力上的提升,通过考取研究生,博士生,提高自己的学识能力。使体育教师成为一个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品格与创造性的思维的授业者。在体育教师的引进上,要注重新型体育运动人才的引进,诸如在在网球,游泳,跆拳道等项目的体育教师。更新体育项目,使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又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4.5.2 改革教学方法,探索多模式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占主体,只按教师要求的去做,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受到遏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单一的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开放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前进,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近社会,贴近大自然。在细节上,学生的学习不要受太多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在对复杂动作的学习,体育教师可以简化规则,淡化动作技术难度,按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规则和方法,增加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4.6 完善体育网络选课系统,增大学生的选择余地

学生能否选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在体育网络选课内容上应该多开设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整体上丰富多彩,内容学习多种多样,可以在选修课上开设比较实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在选课形式上要加大学生选择的自主性,比如在体育项目人数上,学校可以采取分班制,将学习时间延长在课后,就可以在体育项目人数限制上提高一个点。而对于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学校应该给这类学生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等课程。总之网络选课系统应该尽可能科学化,简便化,为学生营造体育学习的氛围。同时学校应该与网络开发商进行协调,开发出能够满足学生选课便利化的网络选课系统。

5 结论

(1)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期望学习的体育项目存在很大的分歧,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导致学生学习效益低,没有培养起学生的运动兴趣。健身能力差,没有形成长期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受到很大的冲击。

(2)学生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贫乏,体育健康知识的欠缺。没有正确的体育锻炼指导,培养了一群懵懵懂懂的学生。

(3)体育学习时间的不足,对体育知识的学习缺少保证。使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限于表面。

(4)体育场馆的不完善和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效益,根据调查发现学校的体育场馆数量和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影响着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

(5)公共体育课程网上选课系统在学生选课上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只能为了学分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严重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1]毛振明.论大学体育教育的危机与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1).

[2]张 虹.西南地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09(6):114-117.

[3]王利玲.探索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之路[J].教育探索,2011(10).

[4]谢 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7).

[5]赵源伟.集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研究,2011(4).

[6]孔露皎.体育课程设置对学生体育意识及锻炼习惯的培养初探[J].新一代,2011(2)

[7]申 玲.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之思考[J].高教论坛,2011.

[8]高自军.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方向的研究 [J]. 教育论丛,2011.

[9]王志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9.

[10]安 斗.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

[11]陈伟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优化与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

[12]王亚琼.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3).

[13]李景凡. 对高校女生课余体育参与与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08(2).

猜你喜欢

黔南师范学院体育项目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洛阳师范学院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梦回黔南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