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武术项目引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相关研究
2014-08-15李翠霞
赵 岷 李翠霞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1 前言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都极为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就传统武术方面而言,韩国将跆拳道、民族舞蹈等列为高校学校的必修课程;俄罗斯的大学体育课教学大纲中,传统武术内容的教材比重逐年增大,民族民间舞蹈、摔跤、游戏、滑雪、滑冰等贯穿学校教育始终;日本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把柔道、剑道、弓道、空手道、相扑以及民族舞蹈等列为高等学校的必修课。而反观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材中传统武术教材内容较少,师资不足,经费不足、场地器材设施较差和教学内容单一,所有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制约了传统武术项目进入高校学校,当然更谈不上弘扬发展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了。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较高阶段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弘扬传统武术文化,是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发展、教育改革、通才教育的需要,对学生人格培养、精神重塑,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及民族的长远发展,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战略意义十分重大。重视传统武术文化进高校校园,优选代表性的项目入高校体育课堂,对丰富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具有特殊的意义。当然我们不可能对我国传统武术项目一一进行深入研究,也不可将其全部引入我们的高校教育体系当中,我们只能从中择取优秀的传统武术项目,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色来进行分区、分层、分段引入传统武术项目。因此可以说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那些优秀的、便于开展的、适合高校学生身心特点的、有利于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是当地喜闻乐见的、安全有益的传统武术项目。当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我们的研究对象要根据地域进行分区划割,按照一定的地理区域进行设置,还要根据当地的民族分布情况以及民族习俗进行分层设置;
2 将传统武术项目引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传统武术引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研究起步较晚,刘振宇《河北省25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材内容设置研究》、倪金福《试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武术教学工作的改革》、胡立平;高成强《公共体育课地方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以沛县传统武术为例》、顾敏芳《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探讨》、冯长顺《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调查研究》综观上述研究,基本上是从三个方向进行的:一是从文化学探讨民族传统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制约及影响,并通过中西文化及体育的比较,揭示了文化与体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关于少数民族体育的特点、功能、现状及发展的研究;三是传统武术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及价值研究。这些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为传统武术文化学的学科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学生的体育认知素质和体育行为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方面尚未达到应有的程度。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是以西方体育为主,与国人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传统武术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因此,在学校开展传统武术,不仅可以充实学校体育的教育体系,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3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设传统武术项目的价值探讨
当前各高校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大多依据本学校的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学生资源开设,而且由于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系大多依据西方的体育项目而设置,因此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设过程中也大多以西方体育项目而设置,这样在开展形式上也就出现了一边到现象,西方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项目、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种小球类项目等纷纷开设,而传统体育项目则少之又少,个别高校开设了具有本民族传统特色的项目如秧歌、舞狮、舞龙等,但可以大面开设的只有一个传统武术。
因此从传统本民族传统文化角度入手,开设传统武术项目不但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更有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传统武术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不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形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传统武术相较足球、篮球等西方体育项目对场地的要求较小,而且形式开展更加灵活多样,需要的器械也较少,可以徒手也可以对练,活动形式多样,但健身效果却极为显著,因此从课程本身的设置目标来看,将传统武术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对于丰富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4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设传统武术项目的方法探讨
4.1 多元选择,易于掌握
目前全国各高校公共体育课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而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传统武术项目有129种之多。如此多的传统武术项目,选择那个项目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这也需要仔细选择辨别。
因此在开设传统武术课时要倡导在高校中倡导开设传统武术课程的两个自主原则: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开设这类课程,以及开设的这类课程又不与俱乐部教学发生冲突。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环境(硬环境、软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开设方式。根据一些高校的情况,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几种方式:(1)把简化太极拳、形意拳等作为必修课目,其他项目作为公选课目;(2)把上述项目放进俱乐部作为一种选向;(3)选择一种或二种有中国特色的项目作为必修课目(如太极、健身秧歌等)。这样学生的选择面较宽,而且选择方式也多元化,学生不但容易掌握,而且也易于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一种终身化习练的良好健身习惯。
4.2 多样分解,增强兴趣
针对某一传统武术项目,要注意在公共体育课中的分解教学。因为大多数传统武术项目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化,其基本招式不但繁杂而且有一些重复招式。或者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在传授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许多其他流派的招式,这样就形成一种纷繁复杂的传统招式技术体系,特别是传统文化中讲求一些左右相向的各式动作,往往是向左方做一次,再向右方做一次,这样学生在练习单个动作时可以适当增加,但是在整个套路的教授中往往学生会有一种重复繁杂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因此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传统武术的一些基本动作原理对传统武术的一些套路加以简要分解,分解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种多样化的分解教学一定是在科学、合理、有序的状态中进行的,不能随意分解传统武术的招法套路,要做到有理、有利、有据,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而且也是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武术技术动作的理解掌握。
4.3 强化师资,提高技能
目前困扰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传统武术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师资能力的问题。当前广大高校的体育教师大多都是从小学、初中、高中、然后大学、硕士、博士这样一个西方化的教学体系下完成的学业。因此他们受的教育大多也是与西方教育体系相应的知识的传授,而且针对体育系的学生而言,对传统武术的理解大多是上大学期间才打下的基础,很少有人从小开始受这种传统武术教育。而当前体育院系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是以西方化的体育项目为主的,而且其基本技术原理和技术动作也是以西方的生理、解剖、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西方知识体系为主。传统武术所讲求的阴阳、五行大多都是一种泛泛的了解,同时由于学科体系的限制,这些体育学院的毕业生们很少受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当然对传统武术的理解自然也不深不细,有些甚至于也是刚刚接触,这样让这些体育学院毕业的教师去教当代大学生传统武术技法,自然而然也会出现许多问题。
因此尽快提高传统武术教育的师资问题是解决传统武术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关键。因为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因素,而学生是主体因素,教师的个人技能直接决定着传统武术的基本动作技法的演练水平和形象,如果教师本人对传统武术的理解还很不到位,那么如何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习练水平呢。因此,多宏观角度来看,传统武术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个人能力则是关键因素。
4.4 因地制宜,择优开展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当中开展传统武术项目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因地制宜性。许多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都以简化太极拳、形意拳等一些大众化较强的项目开展,没有完全体现出因地制宜性,特别是没有引入当地传统武术继承人进行有计划地开设。例如当地如果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聘用这些传承人到当地高校开设这些较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
首先,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法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国家相关政策保护,而作为传承文明的高校有责任,同时也有义务要帮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那么聘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高校去,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待遇,或者让他们对高校相关体育教师进行短期培训,这样不但有利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其次,对于这些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说,到相应高校授课,不但有助提供他们的社会知名度,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社会综合效益。他们也愿意在合适的时间到高校当中去,到当代大学生当中去,将这些宝贵的传统武术精华传承下去。
因此,从学校和这些传承人两个方面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这些既可以保证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丰富多样性,而且又有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因此有条件的高校要因地制宜,择优开展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
5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设传统武术项目的考核方法探讨
5.1 改变传统技术考核为出勤考核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考核方法还是以技术考核为主,但是传授给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对提高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到底有多少作用,有关部门思考的较少,只是盲目按照教学大纲,或者学校多年前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填鸭子式的教学。学生实际上并不愿意多学习,比如田径中的铅球、标枪之类项目,几乎每个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然后中学学习原地推铅球,高中学习滑步推铅球,大学学习背向式推铅球。实际上这类项目只做简要介绍,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逐年级都学习这些日常生活中一点都用不到的西方体育运动项目。
传统武术中许多功法性动作,实际上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到这引起健身价值的重要性,致使许多高校公共体育课虽然也开展了传统武术的教学项目,但是没有一个学生喜欢的动作,或者学生对于这些武术功法动作的理解不够,而不能坚持下去。特别是一些传统武术项目的功法动作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其文化内涵和技术内涵。如果我们在考核体系当中还是如同过去那样只考核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那么这失去了这些传统武术真正的功法内涵。比如八段锦,太极拳里的许多动作,往往需要通过反复多次,长期的习练才能慢慢领悟到其中的文化真谛,而且同时也只有长期的坚持不懈地练习下去,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技术动作对身体的改变和对内心世界的改变。而这些往往是简单的技术考核所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在传统武术项目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技术考核,而不注重动作习练程度的考核,我们要变过去的技术考核为出勤考核,不但只是课堂进行考核,平时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如早晨、傍晚等一些课外时间,选择一个时间段进行随机抽查。而这些随机抽查也要最后加入到期末的考核分值当中,这些就有助于同学们平时的练习,同时传统武术也只有多练习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文化真谛,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高校学生形成终身喜欢传统武术项目的良好机制。
5.2 改变统一考核为选项考核
就当前的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方式来说,可以说千人一律,万人一法,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方法进行考核,没有差别,这样做看似很公平,但实际上却隐匿着巨大的不公平在内。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但每个人的身体又是如此的不同,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又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例如中长跑可能对那些耐力好的同学,不需要怎么练习就可以轻松过关,但对于那些耐力差的同学,很可能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达到标准。传统武术由于其特殊的技术体系,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从中选择一些自己喜欢或者说适合的项目,如太极拳、行意拳、八段锦等一些套路动作几乎每个同学都能练习,而且对其身体的要求较小,每个同学都可以练习,这样给他们一个真正的起点上的公平。
其次,从考核内容来看,传统考核方法往往是在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下,按照一个标准,只针对某一个运动项目进行考核。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体育运动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学会某一简单的技术动作。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考核模式,转变考核观念,变过去的统一考核为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传统武术项目动作进行考核。把学习的快乐和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武术项目,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传统武术的真正魅力,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才能真正直进大学公共课当中,真正走进大学生当中,真正成为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的一个项目。同时也只有这样,传统武术才真正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使之最终发扬光大。
[1][美]阿伦·古特曼.从仪式到纪录:现代体育的本质[M].花勇民,钟小鑫,蔡芳乐编译.袁旦审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2]曹湘英.竞技武术套路形成的主要技术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601-604.
[3]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367.
[4]赵 岷,李金龙.竞技武术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吗?——在古特曼现代体育特征体系下对竞技武术的再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13(5):92-98.
[5]李翠霞,赵 岷.体育传播中电视观众主体“虚在”的哲学解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6):4-7.
[6]李翠霞,赵 岷.加与减: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另类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12(1):96-101.
[7]洪 浩,范会玲.竞技武术发展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7(2):50-53.
[8]洪 浩,田文波.现代化进程中武术教育新理念与体系重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1):52-58.
[9]洪 浩,田文波.辉煌与寂寥:传统武术的现代话语阐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