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分析与改革方向①

2014-08-15孙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设置改革

孙涛

(江苏省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体军部 江苏南通 226007)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分析与改革方向①

孙涛

(江苏省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体军部 江苏南通 226007)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的改变,因而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与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析,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体育课程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体育课程 高校 改革

由于受到历史、体制、经济、传统、实践等方面的制约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是长期缓慢的,但是通过广大体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艰苦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地勤奋努力,体育教学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逐渐形成以健康为目标的新的体育教学体系。

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并给出了发展意见。

1.1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高校体育课程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是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服务,也就是说健康才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本质。

1.2 体育课程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课程的素质教育,首先包括使广大的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方法及技能,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并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运动技能目标);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运动锻炼的能力及体育行为习惯,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运动参与目标);最后要全面促进发展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方法,培养正确的体育道德和体育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1.3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在未来社会条件下,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原则下,高校体育课程不应该只停留在最基本的满足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而更应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求知、做事、做人及合作共处,引导学生朝着发展终身素质的方向发展。就此看来,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发展在“终身体育”的理论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关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思想

未来,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思想是高校体育课程在设置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贯彻的。人的个性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个体发展的智力、体力、情感、思想、情绪、意志等,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今后的高校体育课程在设置和发展中必须关注学生的自身需求并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强化高校体育课程的个性教育,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分析与改革方向

通过广大体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已经在发展中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升,教师的创造精神得以激发、专长得以施展,但是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传授仍然是长期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的高校课程设置与实施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体育运动精神的领悟相对忽视。

2.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决定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把体育知识、运动技术、体育方法和终身体育的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设置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结合,这是体育专业学科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本学科内容的实体部分包括体育课程教学、动作技术及其保健知识,运动在生活中的意义也应该作为人类对其价值的认同,教育者应想办法传递给学生,而不仅仅是作为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应适应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需要,因而需要体育教师在按照体育教学目标去确定体育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同时,也需要具体选择、合理组合丰富的运动文化,形成课程内容结构。通过对发展体育运动的价值考察,我们发现让个人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兴趣,自由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得到身心健康是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和精神所在,也就是说作为人类自身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实践活动,体育课程必须让学生领悟到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精神。所以,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对体育精神的追求。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出发,高校体育课程要通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及组织各类比赛等方式的设置来塑造活泼、健美、有力量、懂得协作和尊重的当代大学生形象,让健康的体育精神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还要依据每个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互补性、差异性等具体特点从学生个体存在的需要出发,逐渐实现其“为了人”的体育课程观。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关键。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展示出的身体美,实现了人从外在身体满足到内在心理满足的教育目的。

2.2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

根据《纲要》要求和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高校体育课程要设置与实施一种以学生自主选修为核心特征的新模式,这是今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这就需要对课内、课外俱乐部模式进一步加以完善,使之成为课程实施主导模式,在此基础上推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2.2.1 注重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高校体育应在学生刚入校时多开设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游泳、轮滑等普通的、中学常见的、中等难度的运动项目,使学生奠定坚实的运动基础,为继续学习做准备。另外,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应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还有像健美操、散手、网球、保龄球、街舞、攀岩、漂流、定向等具有大学特色的、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应相应的开展;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还可开设一些学生兴趣高的、普及化程度高的运动项目作为高级选修课程。最初的体育课程是规定选修,在规定项目范围内每个学生每学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个项目,如果存在高校体育资源不足等其他原因,第一年与第二年课程可以有所交叉,但必须体现课程的层次安排。三、四年级对于体育课程可以任意选修。高校体育课程应设置课内、课外两部分,也可以根据学生具体需要适当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

2.2.2 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高校体育课程要建立融竞技、健身、休闲娱乐、养生等于一体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体系,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体育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运动技能和实践的时间,充分满足学生不同个体的需求。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场馆,开放时必须有相应的专项教师加以辅导或指导,使学生能正确运用体育理论与技能并得到及时锻炼和巩固实践部分的学习成果,真正提高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在了解有关身体、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体育休闲活动及身心调节方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养成积极锻炼习惯的内驱力,这是对理论部分教学的要求。另外可以开设体育赛事、文化鉴赏等课程,让学生在观看、欣赏体育赛事的同时提升体育能力,深层次地了解体育运动文化的内涵。

2.2.3 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力量建设等体育课程资源,开设体育选修课程,构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运动项目,选择体育教师,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系,以便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自主选择,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有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和专项能力面对自主选修课程对任课教师的高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继续教育或自我教育计划提升业务能力并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构建的新课程体系要包括大学专项体育课程体系、教师挂牌开设选修课程体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自主选择主讲教师体系。教师会为了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和多层次要求及能够胜任教学工作而自觉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并完善自身建设,这样教师和学生能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3 结语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对体育的要求也随之增多,大学体育课程性质将发生重大转变,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成为必然,未来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也将呈现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但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按照当前高校体育改革的新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脱离本校实际。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会被体育俱乐部形式逐步取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应主要针对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凸显学生的自主性等。

[1]童丽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27(2):93-96,

[2]欧阳金花.新时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9):95-97.

[3]欧阳萍.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21-124.

[4]李云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6-89.

[5]喻辉.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85-87.

G807.4

A

2095-2813(2014)09(a)-0071-02

孙涛(1979—),江苏丹阳人,助教,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设置改革
体育运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改革之路
栏目设置一览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改革备忘
呆呆和朵朵(13)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