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应激状态及其调整对策研究
2014-08-15张玉龙龙佩林
张玉龙 龙佩林
(吉首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前言
现代竞技武术项目比赛不仅是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的拼比,更重要的是对运动员心理素质差异的较量。武术比赛中除了太极类的项目外,其它的比赛项目都是激动紧张、情绪亢奋的竞争氛围中进行的。作为一名武术套路运动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完成各种不同的组合和规定动作。其中包括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突出武术的精、气、神。这就不仅对武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要求较高而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在身体素质与技术技能水平相当武术套路比赛中,心理素质优秀的运动员取得好名次的概率会更大。据调查显示,心理素质在整个比赛的比例中占30%,而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70%归因于其它因素。可见心理素质在武术比赛中的位置。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运动员自信心充足、精神抖擞且注意力集中。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运动员会产生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不利的负面影响。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在竞赛条件下,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会伴随着赛场气氛以及各种主观和客观环境发生改变,出现应激状态。应激是机体在特定的环境刺激作用下,与自身的应对能力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矛盾;应激状态的出现时机体为适应环境刺激而产生的紧急调整过程。因此应激状态的调控和适应能力是主导比赛的关键,武术训练计划和训练手段的实施,是为了增加运动员在套路比赛中取得优异名次的机会。赛前应激状态的调控,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正常发挥自身水平的关键环节。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间应该在比赛时,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两者往往很难相吻合,这就需要一个调控过程。本文通过对武术运动员的赛前应急现状的分析,来找出一个便于运动员调控自己的身心方法以达到比赛的最佳状态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2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应激状态表现
赛前应激是,机体在特定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与自身的应对能力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矛盾;应激状态的出现时机体为适应环境刺激而产生的紧急调整过程。比赛时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会对运动员产生刺激,当运动员竞赛时,面对这些各种刺激源,就会引发运动员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来应对刺激做出相对的反应。运动员做出努力来调整和适应这一系列由刺激引起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赛前应激状态分为有益的应激状态和有害的应激状态。有益的应激状态(可控范围),例如适度的皮质唤醒和情绪唤起,注意力能够集中、思维比较清晰、动机很明确。有害的应激状态(不可控范围),例如过度唤醒紧张过度的情绪唤起或抑制认知能力降低,自我概念不清。
2.1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接受刺激,有益的心理状态(自控范围内)表现为:精神振奋、自信心充足、兴奋性增强但是在可以自控的范围内、大脑的灵活性增加思维开阔是在理智的控制中、对比赛冲满了自信心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的进取心、情绪和言行会有一定的变化和波动但都在理性的控制范围内、注意力集中在想象自己的动作演练,不受其他运动员和比赛成绩的影响。积极的提高思维活跃性和调整自身的最佳心理状态。而有害的赛前应激心理状态(不可控)有过于兴奋和过于抑制两种:运动员赛前心理过于兴奋,精神亢奋,自信心过于强烈,对比赛充满了胜利的期待。身心暴躁不安老是练习自己的动作。期盼着比赛快点到来,感觉自己的状态已经进入了比赛的最佳时机,更有甚者在不停的运动中想象着自己已经取得了此次比赛的良好名次。但是等到真正上场时,大脑一片空白,思维混乱,甚至精神萎靡不振。运动员在赛前心理过于抑制具体表现在精神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但又睡不着、大脑中一片空白、记忆力模糊、对比赛充满畏惧缺乏比赛的信心,甚至想要逃避比赛,对比赛应有的责任心完全丧失。如果运动员这种状应激状态下,基本上不能调动机体能量和心理能量来应对比赛,更不用提取得比赛胜利了。
2.2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应激状态的生理表现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的生理外在表现:心率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深、血液循环加快、肌肉紧张程度增加、口渴尿频、两腿无力、手脚发抖、面色苍白甚至肌肉僵硬,四肢发抖。如果运动员能够自我控制和调节生理的应激反应,那么对于比赛就会趋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相反则会使运动员在比赛时茫然不知所措、技术路线错误、动作变形不连贯、稳定性降低导致比赛失败。
3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应激状态形成的原因
3.1 运动员比赛经验对赛前心理应激的影响
运动员的临赛经验对于比赛的重要性。假如运动员参加过很多级别规模不等的武术比赛,那么他们就能够迅速融入比赛的环境气氛。这使运动员在赛前准备活动过程中能够迅速的调节自己的应激状态,并且能迅速控制比赛节奏,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水平。反之,如果运动员在以往平时训练的比赛次数较少,就会导致运动员比赛经验不足,缺乏相对的控场能力和应激调节能力,就无法尽快的融入并适应比赛环境。就会在比赛过程中出错。例如肌肉紧张过度、记忆力为零、动作不连贯甚至忘记、走错路线方向等等错误的出现,导致比赛的失败。
3.2 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赛前应激状态影响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受伤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伤病给运动员带来的不只是身体的折磨,而且还必须承受这些伤痛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伤病的比例与运动员比赛成绩成反比关系。(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运动员不是这样)没有受过伤的运动员在下次的比赛应激状态明显比受伤的运动员要易于调控到最佳状态。有运动损伤的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过大,应激调节不能适应比赛的气氛以至于比赛失败。
3.3 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对比赛应激状态的影响
每个运动员的性格是不相同的,有外向的运动员、内向运动员、还有性格中性的运动员。性格不同使运动员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不同。总之每个个体之间都有差异,这些不同的性格特点对赛前的应激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外向型运动员对太极拳类项目不太感兴趣,但是对自选和南拳类的项目有非常高的积极性。相反内向型运动员也是一样。当然由于性格的不同而选择的项目不同,在比赛时很难进入比赛的角色进入自身的最佳状态,最终对赛前的心理应激状态的调整和适应也不能掌握,比赛结果也就不同。然而有些类型套路运动员上场前,不喜欢热闹的场面,喜欢自己一个人练习或者自己坐在那里“冥想”,不需要教练指导。此时教练员不应该打扰运动员,让运动员自己想象演练套路过程。而有些运动员喜欢从一开始,教练就陪着身边,随时接受教练的指导。教练不在身边,就会感到六神无主,有压力,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这时教练员要随时在运动员身边对运动员进行调控。
3.4 竞技武术套路项目的自身特点
武术套路比赛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武术套路比赛规定运动员只能在一次上场机会中完美的展示自己的实力,它和其它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不一样,它不分级别只分项目。也没有像散打运动员那样有轮空晋级的可能。如果比赛稍有失误,就会给运动员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武术套路比赛有固定服装、器械、动作、完成时间、场地、路线的严格限制。这就要求运动员不能有一点或者一次的失误,这也势必给运动员带来心理负担,过多的要求会让运动员心理过于忧虑,以至于不能完全放开来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3.5 运动员的自我期望对比赛的刺激
凭借自己平时的努力训练和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以及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所以才被挑选出来代表本单位参加比赛。此时运动员自信的认为自己能够取得好名次给领导和教练员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会让运动员过于在意比赛的结果。所以在赛前运动员可能会想象自己必须取得好成绩。但是当运动员看到其它运动员取得好成绩后,自我心理暗示提高导致更加的紧张,甚至产生无法到达预期的成绩或是不能完成教练的希望时,压力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在这种错误的心理压力下,运动员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4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应激状态的调整对策
4.1 默念、转移注意力法
默念法就是运动员在比赛前自我默念说一些积极正面的的词语。例如,然运动员在上场前默念“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赢”。该采取积极的正面自我默念。教练员和运动员要使用积极性言语来提升自信心。避免使用消极语言。对于那些比赛感到紧张过度,对比赛结果有消极负面想法的运动员应引导他们不要自我想法上面关注太多,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放在自我肯定上面。因消极的思维会提升紧张度、影响动作技能的发挥。此时应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外部要完成的内容上。例如,高水平套路运动员由于比赛竞争激烈,对比赛的结果患得患失,产生不应有的情绪压力,这时教练员引导运动员不要去考虑比赛结果,而是只关注如何把自己的技术水平正常发挥出来。
4.2 听音乐、运动调控法
如果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时,有异常的行为表现,例如过分紧张导致的肌肉僵硬、语无伦次、口感尿急等现象,可以让运动员听一听缓和轻松的曲子,这样可以较好的调控运动员的赛前过度紧张状态。例如当新手运动员感到紧张时,运动员听一些缓和轻松的音乐,以调节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或者利用运动老调节兴奋性,例如有些兴奋抑制的运动员就可以利用运动来调节缓解兴奋抑制状态,运用不同的组合动作、翻滚跳跃等,使用不同的力量和强度来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缓解赛前的压抑的心理状态。
4.3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法是就是在比赛前或者平时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在训练计划中有意地创造模拟比赛环境,让运动员在模拟的赛场环境下进行训练,让他们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真正的比赛中,然后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增强武术运动员赛前应激调整和适应能力。通过模拟训练提升运动员的临场经验不足,以及发现个体存在不同的问题,并且制订解决问题的训练方案。通过模拟训练,还可以提高运动员运动动力定型结构,丰富自己的比赛经验,这样能使运动员在真正的比赛时从容理智的处理突发情况,调节自我状态保证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1]王清生. 武术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态及心理训练方法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0(4):24-26.
[2]蔡月飞,漆振光.析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紧张的因素[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1):37-38.
[3]周伟良,李云霞. 武术运动员大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60-64.
[4]徐春毅,刘 兵,杨祥全.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压力及调控方法探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9(4):20-23.
[5]钟 娟.运动员赛前焦虑及调控方法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8(4):110-113.
[6]张忠秋.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临场心理应激状态的评价方法探讨[J].体育科学,1997(5):85-89.
[7]权黎明.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分析与研究[J].武术科技,2001(1):37-39.
[8]叶捍军,赵胜国.普通高校投掷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成因分析及调适[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5):97-105.
[9]陈明伟.武术散打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性格的关系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
[10]张惠军.射击比赛中心理应激情景与应对策略的讨论[J].山西体育科技,2005(3):23-25.
[11]刘 涛.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及其运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