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责任概论

2014-08-15

武术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责任民族

陈 青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文化传承需要人,文化发展需要人,只要人能够负责任地传承文化,文化就能够得到有效延续,尤其是对动态肢体符号类的文化传承更是如此。民族体育是一种以人体活动为主体的文化符号,这种动态肢体符号生动、形象,能够不断附加文化含量,使文化代代相传,且繁衍增殖。但是,这种动态的文化存在稍瞬即逝的不足,一旦离开了人的身体力行就会很快湮灭无踪。

如何保持动态肢体符号文化的传承优势,克服易失对文化传承的消极影响,经过剖析会清晰地发现产生作用的关键是促进人人习练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运行机制。无论人体活动处于何种状态,在传承中都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只有附加了理性因素才能称其为文化传承,在此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文化传承的责任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运行。因为有机构成世界民族体育文化的中华民族体育已经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西方民族体育全球化进程中历经了盲目的模仿、痛苦的失忆过程,现在正面临着卓绝的文化反弹。此刻,中华民族体育需要高度的文化责任意识、行为和社会责任运行机制来实现文化反弹和传承。

按照《汉语大辞典》的解释可知,“责任”的含义有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分内的事;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柏格森认为“职责,我们把它看作是人们之间的约束,首先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约束。”[1]这个观点朴实且具体,无论是来自何方的约束,都毕竟是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如果我们认同责任是有能力胜任某项工作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承受的负担,以及对自己一切行为所承受的后果[2]。那么,在人类摆脱生物属性向社会性发展过程中,通过理性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相关责任,人们开始承负了不同的负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约束,承担了各种义务。推论而知,文化责任是个体、群体、民族或国家对特定事物的认知以及由此形成的约束、承担的义务和相应的行为的思维后的品质。同时,在文化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国际标准组织的ISO26000从实践层面将社会责任定义为组织通过透明和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活动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3]。这是一种在文化责任驱动下,实施文化责任的可操作的社会责任运行机制。文化责任是社会责任的意识前提,社会责任运行体系是实施文化责任的具体措施。

责任由责任认知、责任感和责任行为等结构要素[4],通过自我责任、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等途径,表现出的负责态度、投入程度、制度建设、风俗习惯、质量意识、风险承担、义务、职责、评价等责任状态。无论是何种责任状态,责任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极强的延续性、广泛性和规范性。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社会成员的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交织在一起,最终融合、凝结为民族文化责任。

在中华民族体育传承中不仅要树立文化责任意识,还要相应地构建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社会责任运行机制,通过这种有机体系,使社会及社会成员明确各自不同责任,以求唤起各方责任意识和行为,通过合理的社会责任运行体系,完成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反弹的时代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

1 中华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责任

中华民族体育历经沧桑,汲取中华文明精华,不断融合升华,凝结出独具风采的东方民族特色,是人类文化和文明重要成果。进入21世纪,受到来自于异质文化的影响,以及自身发展停滞的影响,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境遇。然而,强大的文化内涵,雄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体育始终涌动着反弹的潮流。顺应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中华民族体育自身的文化责任在于传承与发展。

第一,中华民族体育城市化责任。

源自于乡村的中华民族体育活动有许多的内容和形式已经不适合于城市文化,难以在高速发展的城市文化占据必要的地位,因而失去了固有的优势。由于城市文化的先进性,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大多集中于此,为了能使中华民族体育持续发展,应将中华民族体育进行城市化改造,使之尽快演进成城市文化。在这方面,早已城市化的部分中华民族体育项目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项目本身的城市化。因此,这是中华民族体育传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中华民族体育时尚化责任。

社会时尚是决定文化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过分恪守传统的中华民族体育存在着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情况,因而失去了民众的基础。由于社会时尚的时代性,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多与时代时尚相吻合,深深地赢得了民众的支持,为此,中华民族体育需要对其内容、结构、表现形式进行必要的时尚化的改造,博得民众青睐,使之成为民众生活方式中值得追求的部分。这种时尚化改造和演绎责任的完成是中华民族体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三,中华民族体育大众化责任。

大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没有大众的基础,文化难以广泛发展。中华民族体育更多局限于民族地区,局限于少数民族,局限于少数人群,限制了自身的广泛发展空间。对此,应将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大众体育活动的有机构成,演绎构成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武术、摔跤、风筝、龙舟、秋千等,这些项目的一个共性特征是赢得中华民族大众的喜爱,克服了地域屏障的制约。只有中华民族体育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有所发展,能够成为人们生活的用具、玩具或器具,得到社会的认可,达到人人习练的局面,必然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因此,大众传承是前提,是良性发展的基础。

2 群体意识与行为责任

意识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认识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产生改造现实的高级思维活动,它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心理状态。当一个群体聚合了不同个体的意识后,产生响应的群体意识,群体的行为便会出现特定倾向。虽然中华民族们已经具备了保持、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但是在强势文化全球化的制约和影响下,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这种群体意识。同时,行为是人类在意识作用下的外显活动,是实现意识的主要途径。中华民族体育的传承必须唤起民众这个群体的责任意识,激发起务实的义务行为,才能完成发展民族文化的任务。

第一,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群体意识培养。

文化存在于各种载体之中,其中中华民族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这种容文化要素于人体活动之中的文化载体具有恒古性,能够有效地保存民族的文化特质。一张记录中华民族体育的视频光盘虽然可以保存民族体育的生动内容,但是如果无人继承,它仅仅是一种记录格式。而且这种媒介不具备恒古性,甚至不如一块石头。只有运用人体记录文化,才能真正意义上保持、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当一个群体充分认识到这种价值,以及中华民族体育所面临窘境的严重性后,必然会焕发起群体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珍视。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群体的中华民族体育传承意识。

第二,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群体行为规范。

如同人们的风俗习惯地域特征一样,在长期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影响下,不同群体的行为大相径庭。导致这种行为规范差异的根本一是社会强控制,二种是文化软控制。在中华民族体育行为规范中,至今尚无强控制的内容,因此目前更多的依托于文化软控制,即社会舆论、文化习惯、民风民俗等形式来促使和规范人们传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行为。在这方面,中国拥有良好的传统,需要社会进一步重视和推崇中国固有的师承关系,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崇尚传统、珍视文化、善待民俗等社会氛围,以顾炎武提倡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为文化约束,发挥虽水犹钢的中华民族文化软控制的作用,规范传承中华民族体育的群体行为。

第三,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群体责任激励。

激励群体的中华民族体育传承责任,唤起群体珍惜民族文化的良心。康德认为良心等同于责任感。康德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良心是对外在权威内化的一种结果,当“外在权威的法律与制度可以说已成为人自身的一部分,这时就会感到他们现在不是对外在的东西负责,而是对内在的东西负责——自己良心负责。”[5]建立在积极意义基础上的外在权威,会引发产生巴特勒强调的良心如同人行仁仗义的社会效应。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欲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决然不能仅仅依赖于文化软控制手段,必须配套能够作为外在权威的法律、伦理和价值的社会强控制体系,并有效地内化之,软硬兼施以求激励群体责任,保持和增加传承民族文化的民族体育人口数量。

责任意识是传承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行为的重要内驱力,只有这种内在动力得到调动和激励,并长期保持在一个适度水平,民众对本土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行为才能逐步规范。

3 国家制度与质量责任

各个民族流传至今的体育活动都是人类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记录和符号。如武术是东方对冷兵器的回忆或回味,足球是西方对战争的再现或重温。人类运用人体活动对自身文明进行思考,逐渐使其成为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成为民族文化的有效记忆载体,成为文化的思考工具,成为国家的象征。因此,中华民族体育的传承决然不仅仅是个体或群体的责任,更是一个国家的责任。

第一,中华民族体育传承政策法规的健全。

体育文化很特殊,能够流传下来的多是反映战争或搏杀等非文明的肢体活动,这可能与人类难以泯灭的攻击性本能有一定关系。如何将其传承和发展是当今人类思考的重点问题。试想,如果人类持续膨胀这种攻击性,彰显这种变形后所谓升华的体育活动,人类的价值趋向必然趋向于好战、美其名曰为尚武,其结果是文明会遭受制约,社会的组织性被打破,杀戮将永随人类。再过几百年后人类是否会发明一种回味核战争的体育活动,那是多么可怕的景象。流传下来的传统未必都是有价值的,由此,国家的文化选择与甄别责任重大。特别是要健全对直接与人类杀戮相关的民族体育项目的政策选择、法规引导和制度甄别体系。

第二,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社会各行业责任联动。

一项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行业的通力协作,单一的社会团体和组织难以完成伟大的文化传承重任,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模式需要变革。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文化结构的构建和文明时尚的推崇需要社会整体行动。某些现象充分说明社会各行业的不协同,比如新闻媒体对西方竞技体育的报道频率远远高于中华民族体育的播出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更不用说学校体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华民族体育的课程比例少得可怜,如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对此,应在不断提高中华民族体育自身的建设基础上,必须尽快加强全社会各行业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认定,建立易于联动的社会运行机制。

第三,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质量检查与评估。

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运行机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其基础是人的利益分享。有了必要的行政、组织管理责任督促和检查制度,尤其建立起能够激发个体利益认可机制,文化传承的质量问题就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欲达到制度的强制性与民众的自觉性相一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总是摇摆于自由的感性和约束的理性之间,在思维、外力作用下人才会逐步趋向于理性,如苏格拉底所言人毕竟是能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新加坡国民文明行为就是在漫长的强制教育中逐步形成,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质量检查也需要必要的强制性。通过相关的职能部门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监督和评估制度建设,帮助民众理性地认识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价值和利益所在。

4 民族义务与风险责任

在某种程度上分析,从宏观上看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从中观上讲是各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就微观而言是某项具体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无论是从哪个层面分析,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关乎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是时代所赋予当代人不容推卸的民族义务。如果面对异质文化大范围的覆盖和中西文化全方位的易位而无动于衷,将面临着中华民族文化断裂的风险。

第一,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民族责任认定。

民族责任是一种建立在个体、群体基础上被广泛认同和遵行的社会认知、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的综合品质。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这个民族拥有产生和强化民族责任意识的同质文化、历史、信仰等一系列基本元素,其中被各个少数民族广泛认同的中华民族体育集中、鲜活地融汇这些元素,是促进形成民族责任的主要认同标志。当一个民族将某种社会活动作为文化认同标志时,可以很好地发挥民族意识凝聚的作用。例如具有兼容地域性和通约性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标志之一的武术,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是感召全球华人民族意识的灯塔。这种能够使民众产生民族向心力的基本归属感、文化利益分享,以及与政府的亲近感[6]的标志,同样是民族责任认定的基础。尽可能多的树立民族体育项目作为文化认同标志群,使之成为民族文化形象,成为民族文化的发展目标有机构成,成为文化传承的重点,民族责任便油然而生。

第二,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民族义务激发。

当一个民族在与异质文化交流过程中,倍感本土文化失落危机后,自然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产生强大的传承民族文化的义务感,这种动力在责任的驱使下,在民族凝聚力驱动下,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就成为民族非法律的自觉义务行为。在高度交融的全球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各个民族均有义务凝练本民族的优秀民族体育项目,使之向着体系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适应广泛的文化内容和形态。各个民族有义务有效组织传承人更广泛地传播民族体育项目,防止出现技术封锁。各个民族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推广民族体育文化,提高社会的认同率。民族地区的学校有义务纳入民族体育课程资源,通过学校广泛地传播民族文化。总之,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民族义务包罗万象,而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核心在于完成文化责任使命的义务。

第三,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民族风险责任。

中华民族体育必须看到在强大的异质文化笼罩中,欲从边缘化状态中提升中华民族体育的地位和影响困难重重。恰恰如此,更需要建立防止民族文化泯没的风险责任意识,使民众知晓个体应承担的风险责任,明了人人参与、人人习练是避免中华民族体育文化进一步消失和自毁的唯一途径。当然,适当的风险能唤起民族凝聚力,适度的风险可以拯救一种文化。同时要充分理解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观点——“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7]重视中华民族体育这项文化的传承,其责任不仅仅是传承民族体育项目,更重要在于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

5 传承的文化责任

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良性载体,中华民族体育的状态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文化责任不容忽视。亨廷顿分析世界格局,指出目前的文化冲突就是几个文化圈的较量,你不占领这个文化高地,别人就会统治它。西方竞技体育已经占据了制高点,这是文化较量的具体体现。面对冲突中的挑战,汤因比认为一个文明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她是否在不断自毁。遏制自毁的应战方法就是自尊、自信和自强。避免自毁、实现自立就必须具备高度的民族文化责任。

第一,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责任。

文化是人类最为珍贵的能力之一,概括地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体育就是在人类不断对人自身的各种本能的肢体活动转化、升华过程中,逐步被文化熏陶趋向于文明的结果。当然,体育又存在着人的自然化趋势,顽强地抵抗着不被人化,使人类保持固有的身体素质和原始本能。但是,可以看到恰恰是这种固有的、原始的素质和本能中存在着需要转化和升华的成分,比如体育中的野蛮、残酷和血腥,就需要文而化之。因此,体育格外需要文化的作用力,通过不断地文化,使之更加文明。中华民族体育更是如此,改变边缘化现状的根本是文化。由此,文化责任十分重大。

第二,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效益。

通过文化作用后的体育可以充分的改变粗糙、落后、单一的结构,使之变得精细、先进和庞复,使之适应范围增大和作用深度增强,有利于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体育文化的增殖。比如以搏杀技术见长的武术通过文化后,已成为民众健身、鉴美、交流的手段,极大地拓展了武术的社会生存空间。这是中华民族体育通过文化作用后的文化效益体现。通过对中华民族体育的深入文化熏陶,可以使各个利益参与方更多地得到文化实惠,对各个少数民族而言则是进一步增强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因此也会具有更雄厚的文化积淀。

第三,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义务。

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自身体系,形成一定特色之后,便有机构成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特别是这种事物恰好吻合国家崇尚的价值体系,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么这种同构文化自然会得到国家和民族的极力推崇。“所有民族的文化都存在规范人类行为的约束机制,文化是从社会的历史发展中逐渐产生,体现了这个社会中的生存机制。各种文化的价值都在最大限度地为这个社会的团结和生存服务。”[8]中华民族体育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追求,并通过有形、具体、生动的感性文化保持民族理性价值的惯性,激发、振奋民族精神,维护本民族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华民族体育传承是关乎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文化义务。

6 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机制

在形而上的文化责任意识引导下,通过合理、务实、形而下的社会运行机制落实文化责任,是实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体系。

第一,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责任工具化。由于文化责任相对而言更多是抽象的态度、意识、价值等内容,这类抽象的内容不宜在实践中操作,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心、义利、守德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传承任务的落实。因此,首先要明确正心致良知、良知格责任[9],此乃担责之基的逻辑,将其内容进行工具化转换,与中华民族体育传承过程的尊重传人、尊重传统项目、尊重传统文化等具体工作相结合,使之成为人们易于理解、认识和实践的内容,实现文化工具化,促使文化责任深入人心。

第二,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责任组织化。依赖组织,依托组织、依靠社会运行机制,才能将文化责任落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备高度的组织依赖性[10],大凡是组织的活动内容,大众们便会产生高度的依从、服从。在现代社会组织多元且分散,但更与民众利益相融、相通,这更能发挥组织的作用。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责任应该具体分布到各级各类组织之中,使之成为组织活动的内容,成为民众明确的责任行为目标。

第三,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的文化责任机制构建。文化是一个体系,文化传承是其中一项具体内容,关系文化传承效果的核心是文化责任,文化责任的落实必须依托于社会良性运行体系的构建。借鉴社会责任指南,即ISO26000的思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酝酿构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机制,通过各级各类组织的具体实施,将上述分析的涉及到各个层面的组织和机构,以及民众的责任、义务和利益充分、全面的统筹,形成融文化责任的中华民族体育传承社会责任体系,使之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各级组织和个体对中华民族体育发展的决策、工作依据和评价标准。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体育的文化传承才能够落到实处,才能够真正地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

文化责任是中华民族体育传承责任、义务和利益的集大成体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社会责任体系是文化责任实施的社会基础,是聚全社会之力的社会保障。有机体系、合理运行,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依托之本,文化责任为纲,纲举中华民族体育必张。

[1]周辅成.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706.

[2]沈国祯.浅析责任的涵义、特点和分类[J].江西社会科学,2001(1):54.

[3]李伟阳,肖红军.ISO26000的逻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76.

[4]谭小红,秦启文.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J].心理学研究,2005(4):991.

[5][德]埃里希·弗洛姆.寻找自我 [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186.

[6]马 戎.民族社会学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73.

[7][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

[8][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84.

[9]胡 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4.

[10]陈 青.民族体育跨文化融合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308.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责任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