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辈群体环境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消极影响①: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4-08-15覃少菊经建坤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7期
关键词:同辈体育院校社会化

覃少菊 经建坤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南宁 531002)

1 问题的提出

按社会学的定义,同辈群体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1],具体而言是由年龄、地位相近,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并经常在一起交往和互动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体育院校大学生中是广泛存在的,是大学生从家庭中心向社会中心转换的重要过程和场所。由于体育院校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也尚未融入成年人主导的世界,所以他们更需要从同辈群体中得到满足和认同。体育院校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成员交往频繁,彼此间相互影响,“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老师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2]。

随着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化必将过度或不足,产生严重的偏差和失败,甚至出现犯罪等逆向社会化。高度重视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选取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同辈群体进行研究,努力挖掘体育院校大学生同辈群体对社会化进程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在原因,从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其所应有的积极影响,使他们顺利地完成这一社会化过渡。

2 体育院校学生社会化及其内容

一般来说,大学生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是体育院校大学生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通过教育、学习、实践等活动所经历的社会化环节,是形成与社会环境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是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形成自我意识,展现社会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在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根据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把国家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行为规范,把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社会需求并认可的才能。提高在校大学生角色定位和心理调适能力,为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保障。

大学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贡献于社会、向社会人转化的培训学校、一个加油站、实训基地。当代体育院校大学生处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的变迁转型中,其社会变迁转型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体育院校学生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这就要求在校的体育院校学生对社会和未来有个正确认识,明确在校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促进社会化的进程顺利实现。体育院校学生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思想政治社会化。爱国爱社会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和体育时代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使自己成长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公民。二是社会角色定位社会化。提升社会技能,学会团结合作,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三是职业社会化。毕业走后走上社会,适应不同的体育工作岗位,了解体育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谋生能力。四是智能社会化。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根据社会需求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建立合乎社会需要、科技发展和个性特点的最佳智能结构,成为复合型体育人才。

3 同辈群体环境对体育院校学生社会化发展的消极影响

3.1 同辈群体成员间成分复杂,情感纽带单一,表现盲目性

以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和以感情为纽带是形成和维持体育院校学生同辈群体的特点之一,其性质有好有坏。同辈群体维系体育院系同辈群体是在志趣相投和其它条件相似或相辅的基础上形成的,存在的情感纽带单一,稳定性较差,缺乏理性的指导,容易形成所谓的哥们义气而导致意气用事。体育院校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最明显,一旦同辈群体之间发生冲突,其所属的群体会凭着“朋友义气”、“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等观念,在不良同辈群体环境影响下很容易做出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受老师的影响的仅为5.08%,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受老师影响的也只占12.36%,由此可见,同辈群体的影响明显。随着同辈群体成员之间交往的加深,交往时间的不断增多,受父母和师长的约束随之减少,一些不良的同伴极易趁虚而入,进入学生的社交圈子,加上学生思维中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存在,他们极易误将此种劣质的友谊关系朝着亲密稳定的方向发展,徒讲哥们义气,迷途不知返,长此以往,就可能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消极作用。

3.2 同辈群体较强的凝聚力中带有排斥性,不利于其他成员发展

体育院校学生同辈群体的形成,一般是自发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而成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群体成员之间容易产生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因而有较强的群体意志和凝聚力。学生同辈群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自卫性和排斥性。在调查中发现体育院校中的班干部或体育技能好的学生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核心人物下面还有几个骨干,这些人构成了群体的核心,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大学生社交中最担心的问题是被排斥或不被接纳,而不是社交中的技巧。这些现象的产生是与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舆论及学生紧张和焦虑的心理,以及无形中形成的群体压力是分不开的。同辈群体成员之间归属感较强,有自己的行为规则,很容易让“圈内人”就会构建出一道无形的屏障将自己与“圈外人”隔离开来,这不利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情感交流,容易使被排斥者产生孤立感,自尊心受损,阻碍了学生的正常社会化。[2]

3.3 同辈群体内部规范随意,无约束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同辈群体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一套不成文的规章制度,这对其成员有着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有时甚至大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家长的教导。[3]调查显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同辈群体内部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的控制是非正式的,随意性较强。同辈群体之间有多数成员认同的规则,这一规则不管是否正确合理,都具有一定威慑性和强制性,制约着各同辈群体成员的言行。这种因同辈群体的强制作用而产生的行为一致性不利于人格的长期发展。群体内部不成文的行为规范,过分关注自我,缺乏鲜明的是非观念,将导致一些行为表现不良的大学生所组成的同辈群体,结伴抽烟、喝酒、打架、泡网吧、玩游戏,甚至偷窃、抢劫、破坏公物等,这些容易导致大学生人格扭曲,任之发展下去,同辈群体将会成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滋生地,对整个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3.4 同辈群体带有较强的模仿效应,容易导致不良行为模式的产生

同辈群体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很多时候会产生消极影响,促使学生逆向成长和发展。同辈群体带有较强的模仿效应,群体内规范与社会行为规范相悖时,群体内强大的无形制约力会促使青年屈从于群体行为规范而盲目的模仿,不良行为模式通过同辈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如不加控制会呈现蔓延趋势,对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化将起到消极的影响。调查发现,不良行为中以违反校纪校规和不遵守社会公德最为常见。违反社会公德行为指在公共场所的不良表现。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浪费粮食等现象时有所见;还有的人热衷所谓的“课桌文学”,在课桌和墙上乱涂乱划,内容五花八门,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消极、灰暗甚至是下流的,这些不道德行为一方面损坏了公共财物;另一方面也污染了人文环境,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违反校纪校规的不良行为如迟到、旷课。近年来,考试作弊风愈演愈烈,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高明,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尽管各学校都三令五申考场纪律,对考试作弊抓得很紧,处理很严,但作弊现象仍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发生群体作弊,“鼓舞”了作弊者的作弊“热情”,挫伤了认真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地败坏了校风、学风;校园内同辈群体“帮派”的出现,严重的甚至发生打群架事件,或纠集一帮哥们儿威胁对方。以上种种不良行为模式,对学生社会化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阻碍了体育院校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面对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作为体育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对于同辈群体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和消极现象,切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应当选择合理教育方式审慎、适度地介入和引导。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同辈群体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同辈群体交往持积极的态度。学校也要为学生搭建实践的舞台,营造为人处世、交往与合作的氛围,尽量避免其消极作用。

[1]戴维·波谱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168.

[2]陈正良.同辈群体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0):61-64.

[3]庄国波.大学生越轨行为研究[J].青年研究,2000(8):45-47.

猜你喜欢

同辈体育院校社会化
消失吧!同辈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你们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小声点吗?
同伴关系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调查:76.8%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影响大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