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经验与我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2014-08-15熊正贤吴黎围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资源文化

熊正贤 吴黎围

(长江师范学院 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

一、引言

我国西部地区自解放以来获得过两次重大发展机遇,第一次是三线建设时期(1964-1980),第二次是西部大开发(2000.10-至今)。从效果来看,这两次机遇给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地区间的相对差距。从内涵上来看,这两次机遇都是“输血型”机遇,以要素注入为主要特征。实践经验表明,如果缺乏内生性成长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西部地区仅凭外部机遇和要素注入难以改变本身的经济发展轨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新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为我国西部地区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机遇: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路径选择和模式探索,而路径选择和模式探索必须基于优势和特色。西部地区当前的优势有三:一是民族文化和原生态文化所形成的“异文化特色”;二是由于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资源的短缺,西部地区的这些要素的边际收益大于东、中部地区,因此具有“经济势能差”;三是落后地区天然具有的可以向先进地区模仿和学习、少走弯路,从而形成的后发优势。通过借鉴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借助西部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吸引要素“西进”,形成民族文化资本和文化生产力,那么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就成为了一种可能。思路决定出路,模式决定成败。本文系统梳理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总结其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发展模式。

二、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从政府干预角度分,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从资源密集程度分,可以分为科技主导型、资本主导型、资源主导型。

(一)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1.从政府干预角度划分

一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它的特点是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直接干预,利用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利用利益机制进行诱导,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日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1995年,日本政府在《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报告中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1998年,《文化振兴基本设想——为了实现文化立国》报告,强调日本依靠文化资源与文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1]2007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内容产业全球化战略”。2008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技术战略计划2008”。该计划确定重点技术领域29个,并着眼于内容技术。强调从“娃娃抓起”,通过终生教育方式培育文化教育市场。2009年3月,日本政府发表《日本品牌战略——让软实力成为经济增长动力》报告。2011年,日本基于“文化艺术立国”,确定了未来5年的六项重点战略,包括支援文化艺术活动、支援文化艺术的人才、以小孩和年轻人为对象充实文艺振兴政策、传承文化艺术、促进旅游和振兴产业、推进文化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2]综合而言,日本政府从发展战略、政策法规、融资及人才建设到动员民众参与等各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角度来讲,日本的文化产业是政府幕后主导发展起来的。

二是市场主导型模式。它的特点是政府尽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充分鼓励自由竞争,间接通过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方式进行调控和监管,代表性国家是美国。美国文化产业在世界上拥有绝对的霸主地位,其发展模式特点是高度发达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与自由、宽松、灵活的文化政策相结合。至今为止,美国没有一个正式的关于文化产业的官方政策文件。美国一向以“无为而治”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在政府机构中,美国没有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的文化机构,美国主要采用市场化原则、全球性战略、高新化技术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说,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属于“小政府、大市场”自由主义模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扶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如美国宪法规定人民言论和出版自由,《国际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以及《文娱版权法》、《合同法》和《劳工法》等为文化产业提供法律法规平台,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体上,文化产业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优点是能够集中全国资源,培育有潜力的文化大企业,调控市场和应对风险,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市场活力不足,体制机制容易僵化。这种模式在小国家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市场主导型模式对于已经具备一定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的国家或地区而言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2.从资源密集程度划分

一是科技主导型。它主要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的内容产业发展模式,它将新数字技术与文化资源相结合,以创意为动力,融合重造,产生新的产业群,培育新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是一种以高端技术带动的数字化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有美国的数字音乐产业、韩国游戏产业等。美国数字音乐主要是以MP3技术(MPEG-1 Audio Layer 3)为主导,以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平台,以P2P(Peer-to-Peer)对等网络技术为支撑,并借助MP3播放器(Portable MP3 Player)等方式进行的科技型文化产业。[3]其科技含量较高,对传统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据尼尔森(Nielsen)与BillBoard在2011年的音乐产业报告表明,美国音乐行业中有50.3%来自数字音乐,而传统音乐收入只占到49.7%,数字音乐收入首次超越传统音乐收入。韩国的网络游戏产业以团队形式开展,团队成员合理分工,他们拥有游戏领域中绝对领先的研发技术、逼真的动画制作水平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2010年韩国游戏产业就业人员人均出口额高达32700美元,高出韩国全国所有行业人均出口额的6倍。

二是资本主导型。资本主导型模式主要指高回报、高投入的一种文化产业类型。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商业电影模式,美国电影的资本投入相当惊人,但它的回报率也很高。据2006年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平均每部电影的成本高达1.003亿美元,其中平均宣传成本高达3450亿美元。尤其是由名导明星参与的美国大片成本更高,近10年来票房数最高的10部电影平均预算成本超过了1.5亿元,其中票房数最高的《阿凡达》预算成本高达5亿美元。在高投入的情况下,美国电影的回报率往往也很高,如《阿凡达》、《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2》等电影仅票房收入一项,就高达十亿美元以上的收益。此外,其他相关产品,如DVD音像制品、付费节目频道、游戏、唱片、主题公园、辛迪加组织等方面带来的收益往往远远高于票房收益。[4]2011年美国国内和海外的票房收入共计103多亿美元,而整个电影产业产值却高达600多亿美元。

三是资源主导型模式。相比科技主导和资本主导型文化产业模式而言,资源主导型文化产业模式主要强调文化资源的依赖性。这种模式主要借助“文化元素”生产文化产品,或者增加产品附加值。较有代表性的是法国的文化旅游业。法国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从巍然耸立的宫殿到质朴凝重的古堡,从气势磅礴的巴黎凯旋门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埃菲尔铁塔,从宏伟辉煌的卢浮宫到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巴黎圣母院,从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到世人向往的花都巴黎,从代表浪漫的法国香水到高雅的法国红酒,从价值连城的名画到古色古香的家具等等。借助这些文化资源,法国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2005年初,法国在世界旅游组织评选出的“2004全球十大旅游地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总体上,科技主导型发展模式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脑的普及,许多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将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资本主导型发展模式回报率高,但风险也很大,在这种模式下,行业垄断程度往往较大,进入门槛较高。资源主导型模式是“资源禀赋”与“人为”的有效结合,该模式对于我国文化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而言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本着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我国西部地区应探索以下几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一)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西部省会城市虽然在全国文化产业生产力布局上属于第三阶梯,但在省内来讲,它们属于要素集聚区和文化产业生产力的集中区。这些地区具备了较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具有文化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前期基础也较好。因此西部地区应加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循序渐进地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5]具体而言,西北地区应立足西北民族文化、敦煌文化、历史文化和黄河文明等打造文化产业集聚。陕西主要形成以历史文化为主要特征,以曲江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文化集聚;宁夏形成以西部影视城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甘肃形成以敦煌艺术开发区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内蒙古形成以大盛魁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青海形成以“八瓣莲花”旅游文化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新疆形成以新疆民街文化旅游区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西南地区主要立足山地文化、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云南形成以云南影视实验区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广西依托桂林山水形成西南民族特色文化产业集聚;贵州以“多彩贵州”为品牌形成原生态音乐以及演艺产业集聚;四川形成以成都建川博物馆群落,广汉三星堆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聚;重庆主要形成以巴渝世家创意产业园区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二)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目前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以行政区为单元,各地区各自为政,跨境合作较少。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耗散系统来讲,它们属于无序或者低级有序的系统,要实现一个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或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必然要求系统是开放的,必然要求区域之间有着密切的信息流和物质流的交换。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是实现高级有序耗散结构系统的有效方式。“协同”不等于“创新”,健康有序的协同能带来创新成果,僵化牵强的协同只是“形同虚设”,没有利益索取的协同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只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才是行之有效的协同路径。因此,跨区域协同创新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做到利益共享、资源共用、发展共谋、品牌共塑、市场共育、风险共担。基于此,笔者认为西部地区可以以“跨境文脉”作为桥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来推动区域之间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具体而言,西部各省区(市)可以借助丝绸之路、长征线路、茶马古道、盐油古道等跨境文脉,形成文化产业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区壁垒,形成“丝绸之路文化产业走廊”、“长征之路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茶马古道文化产业走廊”、“盐油古道文化产业走廊”。

(三)特色资源开发模式

西部地区可以借助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如陕西西安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厚重,通过文化产品的设计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诠释深厚的历史文化,它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二是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如云南大理的白族文化、丽江的纳西族文化现已成为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开发的典型代表。云南大理通过古城的知名度,深度挖掘白族文化资源,已经掘得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桶金”,而且成功地打响了“白族文化”品牌。云南丽江通过丽江古城、云龙雪山、茶文化、纳西族文化的品牌叠加,创造了我国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开发的奇迹,名声远扬,实现了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这对很多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是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是我国宗教活动频繁而密集的地区,西部地区拥有五大宗教的众多信仰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本文认为这些资源如能打造成文化产业链以及宗教文化旅游圈,一方面有利于弘扬宗教道德以及孕育其中的艺术哲理,有效地促进宗教文化健康发展,实现西部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进步。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因地制宜地开发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既是经济学中发挥“相对优势”的理论要求,更是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现实途径。

四、结论与展望

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值得西部地区借鉴和学习,但是由于国情、区情、经济基础、科技水平、资源特色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搬这些成功的模式,而是要总结这些模式背后的“成功元素”,加以吸收。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告诉我们:文化产业发展要成功,它没有固定模式,重在发挥比较优势。美国具有科技和资本优势,因此选择资本和科技主导型模式;法国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因此注重文化旅游的开发。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在发展初期会面临一定的瓶颈,因此政府不能仅仅作为裁判员,而要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运动员身份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去,待时机成熟之后,又要回归到裁判员身份。因此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要人云亦云,摊大饼式的发展文化产业,而是要准确定位好自己的相对优势,选择好文化产业项目。大城市可以尝试综合开发,集群式发展模式;区域之间规避恶性竞争,采用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特色资源突出的地区应采用特色项目带动、特色资源开发的模式。总之,只有因地制宜、发挥相对优势的发展模式才是适合西部地区的发展模式。

[1] 安 宇,沈山.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4).

[2] 于 青.日本课题化产业战略:聚合多方力量打造流行文化,人民日报[N],2012-03-21.

[3] 芮明杰,巫景飞,何大军.MP3技术与美国音乐产业演化[J].中国工业经济,2005,(2).

[4] 汤莉萍,殷 俊.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5).

[5] 孟来果,李向东.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园集群发展的特征、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2,(3).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