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仡佬族高台舞狮的文化人类学解析

2014-08-15刘洋波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目连仡佬族高台

刘洋波

(遵义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遵义 563002)

高台舞狮是仡佬族自三国时期就有的一种民间体育表演艺术,主要流传于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现已濒临失传。通过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对还原仡佬族高台舞狮这一民间体育现象的文化本质,及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探究仡佬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仡佬族高台舞狮文化的历史传说

高台舞狮因其在用桌子搭成的高台上舞狮而得名,其来历源于“目连救母”的神话传说。目连曾拜孙悟空为师,学艺救母。那用桌子层层相叠而成的高台便是天梯或称为九重天,狮子层层攀上,比喻吼佛狮子升天。而表演中的参香、扫五瘟、踩斗、卷铜钱、送灯等仪式和多种动作,蕴含着大量的民俗、宗教、人文意义。这样看来,高台舞狮就不仅只是一种惊险刺激的体育和杂技相结合的民间艺术,而且蕴含着崇尚孝道、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民族精神,承载了古老的仡佬族文化。通过挖掘和研究高台舞狮,我们可以看到仡佬族民间的求吉信仰,可以看到佛教思想的世俗化,可以看到孝道在广大群众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可以看到仡佬族人泛神化的宗教观念,甚至可以看到民族融合的缩影。

二、仡佬族高台舞狮的表演形式

在传统的表演程序中,高台舞狮之前首先要“参香”。参香,又名参佛,其表演方式是:舞狮队敲锣击鼓到邀请人家门外,此时主家会将大门紧闭,狮子则在门外随锣鼓而舞,舞狮队负责领队的人则向堂屋内高喊吉言吉语,一般是四言七字,如“刘石氏娘大花灯,才来与你扫五瘟。自狮灯耍过后,你子子孙孙高升又高升”。这些吉语由舞狮队领队自编,总之是求吉祥福禄之语即可。主人待吉言吉语之后便打开堂屋大门,此为“开财门”,此时,孙猴、笑和尚引逗狮子欢腾跳跃进屋,在堂屋中向五方而舞,名为“扫五瘟”。意思是将各方瘟疫疾难、所有凶灾统统扫出门外。待五瘟扫完之后,狮子便跳出大门,这时门前空地已搭好高台,便开始高台舞狮。

搭台所用桌子为仡佬族自家逢年过节时用于摆设宴席的餐桌,一般为七张或九张桌子叠成,最高的可达十二张。每层桌子相叠之处,用纸钱相垫,主要是纸钱由草纸制成,粗糙防滑,用之桌子不易滑动,比较安全。桌子搭法有两种:一是将每张桌子桌腿朝下重叠而上,顶端一张翻转放置,四桌腿朝天,高台便搭成。因其为直立长形,故形象地称为“一柱香”式;二是底层用四张桌子并排成一方型平台,第二层用三张桌子并排,第三层两张桌子,之上便用三张桌子桌腿朝下重叠而上,最后一张翻转放置,四桌腿朝天。因其呈宝塔状,故称为“宝塔式”,高度要低于“一炷香”式,但均在七八米以上。

表演中,先由“笑和尚”与“孙猴”出场,他们是滑稽角色,在极尽翻腾跳跃之能事的同时,又忍俊不禁。角色分别由两人扮演,以倒挂、直上等方式攀越到台顶,在顶部翻滚跳跃,表演各种高难动作。高台顶部放一长条凳,安于桌腿上,伸于台外,并摆放祭祀物品。“笑和尚”到顶之后,要在凳上焚香三支,点烛一对,表示敬师,之后才作表演。“孙猴”在凳上倒立,仅以两脚钩住,身垂台外,称为“蜘蛛吊线”,极为惊险。然后,逗大狮子逐层攀上高台,直至顶端。大狮子由两人扮演,狮子头先用竹篾编成形,再粘上彩纸,绘上容貌,系上铃铛,眼眨眉动,口可张合。制作狮子头,俗称“取”狮子,在当年不再耍狮子后,则需将狮头烧化,叫做“送灯”,这时要焚香点烛,有的还要祀以水饭。狮子皮用彩布制成,饰以彩线,制法灵活,可自由制作。其表演主要是上攀高台,有正上、倒上、翻上,“孙猴”与“笑和尚”一正一倒向上;大狮子有直上、穿上、穿绕桌子螺旋上等诸多方式,到顶端后,以四脚踩桌腿表演,称为“踩斗”,四只狮脚轮流踩踏四只桌脚,参拜四方,或昂首眺望,或掉头理毛,动作十分惊险,不带任何保险绳索,扣人心弦。

三、仡佬族高台舞狮文化的人类学特征探析

(一)“目连救母”起源说承载了仡佬族先民的尊孝美德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记录与承载着各自的文化内涵与意蕴,仡佬族高台舞狮这一古老的民间体育表演文化同样也不例外,目连救母的神话传说起源论,更使其具备了重要的民族文化内涵。目连的母亲死后被打入地狱,目连历尽艰辛排除万难救母,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一般孝道的范围。子女尽孝多指父母在世时如何奉养和顺从,或去世后如何厚葬。至于父母的灵魂坠入地狱之后,子女该如何尽孝可以说还是一个未涉及的领域。目连在母亲的灵魂被打入地狱后求佛化缘、拜师学艺以及解救母亲脱离苦海,这本身就是孝道的一种扩展与升华。仡佬族高台舞狮不仅是仡佬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体育艺术表演形式,同时记录了仡佬族崇尚孝道的传统美德,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二)占卦选时、焚香化纸体现了仡佬族对师祖的敬仰和对神灵的敬畏

邀请高台舞狮需要预约,舞狮队在接到邀请后要占卦选好时辰。占卦也称问卦,即有请教师父与祖先之意。主要通过烧纸钱、点香烛来敬师请师,如占卦不顺便不能演出,需另择吉日。每次外出表演前,由领队带领队员们进行占卦,卦是用牛角从中割为两半而制成,占卦中卦像有阳卦、阴卦、圣卦和逆卦之分,卦打出后两半均翻的为阳卦、两半均扑的为阴卦、一翻一扑为圣卦,如果一个或两个卦呈直立的则为逆卦,逆卦像是不吉利之像,便不宜出行演出,应另择吉日。

高台舞狮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体育表演项目,表演者出行前以问卦的形式祈求前辈神灵的保佑。在搭高台时每张桌子的四脚都要用草纸垫脚,每叠草纸上面需要画一道符,并焚香烧纸,以求高台的稳固和演出平安,体现了仡佬族对师祖的敬仰和对神灵的敬畏。

(三)展现了仡佬族先民无畏的气概与顽强勇敢的民族气节

仡佬族先民们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无数次对封建王朝的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压迫进行过抗争,铸就了其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勇敢的民族气节。这在高台舞狮表演中能找到其民族本色的影子。在高达十余米的台顶,跳跃踩斗、追逐嬉戏,没有过人的胆识是无法完成的。高台舞狮是一项极具危险与挑战的活动,大狮子在“孙猴”与“笑和尚”的诱逼兼施下,开始由地面向高台节节攀升直至台顶,并在台顶的四条桌腿上表演“踩斗”等高难度动作。在用餐桌重叠而成且未经任何固定和完全无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一队人马在上面进行各种动作表演,尤其是宝塔冲天、下岩摘桃、太公钓鱼等高难度惊险动作,不得不敬佩表演者过人的胆识与精湛的技艺。尤其是“孙猴”在翻转安放于台顶桌腿的长凳上表演“蜘蛛吊线”,动作极为惊险,整个表演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仡佬族人民无畏的气概和顽强勇敢的民族气节。

(四)蕴含了仡佬族丰富的节庆文化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仡佬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节庆文化。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仡佬族节庆活动高台舞狮便是具有代表性的节庆活动项目,一般在结婚、祝寿或重大的庆典、节日表演。历史上,由于仡佬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封建王朝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下,其生产生活充满了艰辛与磨难。但仡佬族人民在艰苦的生产生活之余,创造了高台舞狮这样极具文化内涵与挑战的节庆表演项目,表明了亿佬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高台舞狮表演除了需有过人的胆识外,其排除重重困难、节节攀升、勇攀高峰的表演过程,体现了仡佬族人民不畏艰辛、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

四、文化人类学视角下仡佬族高台舞狮的价值

(一)原生态仡佬族民间体育艺术文化的活化石

民族民间的便是生活的与原生态的,是对一个民族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对研究其民族文化,探索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蕴具有重要意义。仡佬族高台舞狮是典型的民族传统体育艺术表演项目,具有绝对的原生态性。其表演者均是土生土长的仡佬族农民,村寨自然成队,有师父教徒弟不出本村之惯例,没有经过专业化与特别的培训,只在农闲节庆时表演,学习主要是靠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其搭建高台的桌子是仡佬族农家平时用于吃饭或宴席用的木方桌,每张桌子之间除了垫上一叠草纸外再无其他任何固定措施;用于伴奏的锣、钹、鼓等乐器也是族中先人遗留下来的或自己制作的,狮子皮及其他道具均是自己制作;其表演内容舔虱、捉虱、踩斗、黄鹰展翅、蜘蛛吊线、雄狮望月等各种动作,是贴近仡佬族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高台舞狮的原生态性,对探索与研究仡佬族的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蕴含与传承了仡佬族文化精髓,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把仡佬族传统文化视为一个整体,那么高台舞狮体育文化当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仡佬族高台舞狮通过其各种表演内容与形式,浓缩与概括了其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精髓;另一方面,表现了仡佬族人民求吉求佛,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泛神化的宗教观念。通过高台舞狮这一民间节庆体育表演形式,不仅传承与发扬了仡佬族传统文化精髓,其中“占卦”、“参香”等仪式和表演中的“踩斗拜方”等活动更是蕴含了仡佬族人民对星辰与祖先的崇拜之情;在农闲及重大节庆时的高台舞狮演出,丰富了民族民间节庆文化生活,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三)具有深刻的教化育人之功效

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需要汲取优秀文化的养分。仡佬族高台舞狮这一体育表演形式蕴含了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其目连救母的神话传说通过一种体育表演的艺术形式,把尊崇孝道的优良品德继以传承和发扬;将仡佬族先民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民族精神与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高台舞狮这一民族民间节庆体育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后人,对促进及完善人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具有积极的教化作用;对提高社会文明,完善社会道德体系的参与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1]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民族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2] 陈天俊.仡佬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3] 仡佬族简史编写组.仡佬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 熊大宽.仡佬族文化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5] 钟海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3).

[6] 饶远,刘 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陈 青.民族体育跨文化融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8] 吉灿忠,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研究进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目连仡佬族高台
岁月有大爱
试论御伽草子《目连草子》对汉文学的接受
如何让古老戏剧文化与当代接轨——南陵全国目连戏学术研讨会综述
寻迹哑目连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危如累卵
通海高台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道真县仡佬族民歌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