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中秋赏月联
2014-08-15辽宁徐锐/文
辽 宁 徐 锐/文
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中秋赏月时,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佳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一次在一家寺院小住。老和尚知他很有才学,要和他对句,时值午夜时分,便出联曰:“三更半夜三更半。”金圣叹听了,不禁一怔,正在沉思,见到月如明镜,想到此时正是中秋,便对曰:“八月中秋八月中。”此乃时间对时间、数字对数字的回环对,老和尚甚为敬佩。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自幼聪明过人,文武双全。16岁那年的一个中秋夜晚,雨过天晴,月明星稀,老师即景生情出一上联:“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让他应对。李自成望着一轮皓月,想起当时一片腐败的朝廷,随即对道:“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对仗之工整,蕴意之深长,师赞好联。
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出上联:“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最妙的是把小妹倒映在水中的身影描写出来了。
王安石与苏东坡虽然政见不同,却是文友。这年恰逢闰八月,且正月和腊月在立春时令内。中秋相会时,王出上联:“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沉思后,用甲子重逢应对:“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江苏扬州瘦西湖湖中小金山岛上,有座清代初年建的供人月夜赏景的“月观亭”。有一年中秋,清代著名诗、书、画家郑板桥游于此,手书一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此联形象、贴切,充满诗情画意,后人把它刻在柱子上,为瘦西湖增添了一景。
相传,清朝时广东东乡的才子宋湘,在一年的中秋之夜仰望明月时,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抓住了农历每月月半便月圆的客观规律这一特点。但他苦思冥想,就是拟不出可相媲美的下联,直到当年年底除夕夜晚,想到明日是新年的头一天,触动灵感,才写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上下联珠联璧合,文采互映,从而成为传世佳作。下联也同样揭示了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问题,即除夕这一天,是一年的年尾,明日就是第二年的年头,每一年都是年尾紧接着年头。
清代时,李北水和张南月两人是同窗好友,中秋月夜他俩携手登楼赏月,但见月光如水,水亮如镜。李生仰望北斗,低回江澜,自感名出天意,不禁脱口出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此上联既写“水底映天天连水”的景色,又巧妙地嵌入自己“北水”之名,堪称一绝,心下自鸣得意。张生也连赞好句,但苦于一时无以续对,正在为难时,忽见栖于楼顶的孤雁飞起,月照其影同去,顿然心有灵犀,应声对曰:“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下联也嵌“南月”之名,亦含“月中带影影月中”之意,真是异曲同工,妙句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