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地人——龙福云镜头中的永恒主题

2014-08-15

文艺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摄影

○ 汤 岚

打开《心灵的追忆——龙福云摄影五十年回顾作品集》,我立即被其中如诗如画的大美吸引并为之震撼。因为,这是需要奇妙灵感和精湛技术才能创造的高品位、高格调的摄影艺术。毋庸置疑,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精致唯美的。这种美的创造,既要具备优秀摄影家独特的视角,又要具有高明画家高雅的审美思考;这种美浸透着龙福云在沧桑岁月中对天地人的感悟,刻录了他七十载人生对摄影艺术的专注与毅力。

一、对天理天道的敬畏与呼唤

龙福云怀着一种对天理天道的敬畏之心,为了给大自然拍出真实成功的作品,钻研过各种新的摄影技法,也曾耐心去等待好的天气条件、最佳的光影效果……一批批吸天宇之灵气,聚大地之精华的影像作品应运而生。但吸引我们的并不仅仅是视觉的美感,而是那些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并且直击心灵的艺术作品。多年来,龙福云以一位摄影师的神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克服种种压力,躬身行之,把镜头对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人文关怀等重大社会题材,苦心孤诣用镜头的力量唤起社会各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2013年二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推荐奖和2012年湖南省摄影艺术展铜奖作品《一家子》,作者以独特的眼光,环保的心态,独具匠心,运用熟悉的数码技术,打造了一幅富有人文精神的公益作品。当猴子一家人带着憧憬走进一片森林,等待他们的却是无尽的遗憾和惆怅。参差不齐的原始丛林带中,随处可见的是大片剩下的树桩。和古树一同倒下的是那片它们顶了千年的天,被撕开的伤口不停地流着血,滴滴落下。失去了森林的庇护,猴子爸爸只能用一片荷叶为母子遮风避雨。天光云影、鱼虫鸟兽,渐渐消失殆尽,四处已经一片灰暗,仅剩的一些鸟雀七零八落地蹲在哭泣的树桩上,呼唤着美好的曾经。这是对我们人类社会莫大的提醒和警告。树是地球的灵性,更是大自然的灵魂。有了这灵性与灵魂,生灵才会和谐。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获2007年第二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类金奖、湖南首届文学艺术奖的作品《生命》,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人造的树桩丛林,一棵棵被包着草绳的树干上竟然吊着点滴,触摸这片地球的脉搏,似乎已经只有微弱的跳动,只有依靠点滴的拯救,大自然才能维持残喘的生命。

无论是皲裂土地上几只奄奄一息的生灵在遥望的《最后一棵树》,还是干涸泥土上仅存一片残叶,只有一对白鸟在进行《沉重的对话》;无论是《绿色使者的呼吁》中那么多双眼睛流出的泪水——那可能是地球的最后一滴水,还是面对工业污染,田园荒芜,只有水牛在干旱的大地上执着地成为《土地的守护神》,龙福云先生的每一个镜头都充满了悲剧性,悲悯心,裸露的山头,满目疮痍的矗立,无言地悼念着隐藏在岁月深处的纯净葱郁。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从关注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思维方法和角度出发,龙福云先生用一种永不止步的艺术追求。他借助数码电子暗房,营造出深沉厚重的摄影空间,更好的诠释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主题。龙福云用镜头呼唤着生灵对生命的渴望,对家园的眷恋,彰显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次思考,对天道天理的深深尊重与敬畏。

二、对大地母亲的眷恋与讴歌

龙福云用镜头作诗写意,艺术地再现大地之美,带给我们直接的视觉享受和无穷回味,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之旅。

他用敏锐的视角捕捉各处的地理人文风貌。他镜头下的西域风光,色彩绚丽凝重,在苍穹与大地的交融之处,牛羊、牧犬欢奔腾跃,大山、雾霭连绵起伏,仿佛曲曲天籁的交响,冲击着观者的视觉,让人心神荡漾。

龙福云将摄影图片中的精华元素,经过技术提炼,融汇自己的艺术审美理念,从而创造出摄影与绘画的完美结晶。《漓江神韵》里,江中红帆点点,山峦如歌,我们仿若与摄影家一同泛舟,静静流淌;欣赏《南山处处诗画中》,深觉霞光辉映,瑞霭呈祥;《崀山晨韵》让人亲切感受八角寨的宏伟,丹霞地貌的壮观。面对龙福云镜头下的美景,心里不禁生出莫名的感动——这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时光赋予了大地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郁的历史气息。在这里你不会被时间追赶,不会让尘世的繁华与浮躁吞噬了简单的快乐。饕餮着如在眼前的美景,整个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些新视觉艺术的创新作品中,心弦飞舞,思绪飘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不少传统的民俗事象与古老建筑正在逐渐消亡,但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又必须传承和发展。富有历史使命感的龙福云把民俗摄影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站在宏观的、历史的高度,对逐步消逝的古老建筑和民俗事象进行抢救性拍摄,不给历史留下空白。将具有民俗风情的古老建筑与传统的、优秀的、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民俗事象加以宏扬。

在龙福云的大西南印象作品中,最具特色的是荣获2008年香港首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风光及人文摄影类金奖的作品《侗寨即景》。这是一组表现侗寨人民仙境般的生活环境和精美绝伦建筑的作品。安宁拙朴的鼓楼、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的原始风貌。《明清古镇》《江永古村》,这里一座座砖木、石木结构的建筑物虽然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嘈杂与富足,但我们通过镜头依然可以追寻到远去的文明,依旧可以听到历史的涛声。这里经过了千百年的苍老与斑驳,散发着生命的真纯,没有一丝喧嚣与浮华,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肇兴逢奇数年农历八月十三至十五举行的芦笙大赛,苗寨六七月兴盛的“舞草龙”,村民们带着一种对先辈的尊重和对后代的希冀,将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传统习俗继续沿袭。龙福云把这些社情民意、民俗风情都涉猎镜中,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留住了一个个永远灵动,充满生命魅力的瞬间,表现了他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使得这些作品具有深厚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龙福云用镜头讴歌,表达出自己对大地母亲的无限眷恋。作品含着深情的微笑,代表着一个时代,展现着一方民俗,美丽着人们的视野与心灵。

三、对吾老吾幼的悲悯与热爱

欣赏龙福云拍摄的人物肖像,我一样被他的摄影视角深深打动。他表现的人物或淡或简、或静或淳,让人感受清静、和美与关爱,看到人性的丰富。

龙福云的摄影人生和摄影作品,将镜头直面社会最普通的人,贴近他们的真实生活,他对被摄者不是工作上的猎奇,而是情感上的亲近。他用真诚的心去发掘他们的喜怒哀乐,去表达他们的欣喜、憧憬或忧郁、麻木的生存状态。这些以人为本的作品中,乞讨生活的双手,渴求生存的眼神给人心灵的震动,它们自然、直接、朴实得只是一种原始的记录,但却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龙福云的亲情作品《我的父亲母亲》凝聚了一个儿子对父母锥心泣血的怀念与热爱。镜头中的母亲真实可感,俨如面前,因为她是儿子的母亲,是儿子眼中最美的春天。她用曾经坚实的臂弯为子女撑起一片蓝天,而今十指干枯,褶皱的皮肤薄如纸质;她面对孩子的眼神曾经婉转温厚,充溢无尽的爱意柔情,而今双眼窈陷,仿佛两轮深邃的黑洞。她的每一条皱纹都有一串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道年轮都有数不尽的沧桑。岁月荏苒,沉淀了她用血泪和生命抚养孩子的艰辛;时光蹉跎,带走了她用青春吟唱的欢欣与苦痛。作品《高原母亲》 《祖孙》 《背上的童年》等,是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是血脉相连的天伦之乐,更是爱与亲情的温暖相伴。

龙福云拍摄的《童年》系列,原汁原味地表现了大山里的孩子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孩子的眼神是那么清澈,好像天空都映在了眼睛里,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那弱小的身躯如春笋之破土而出,坚强的力量不由得让人想起开遍青藏高原的格桑花——它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可是风越狂,它的身姿越挺拔;雨越大,它的叶子越青翠。在这些农村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国日新月异发生着巨变,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父母离开孩子,走向城市,留下他们在村庄里孤独长大。留守儿童们在《希望的山乡》里憧憬着外面的世界,渴望着亲情的回归,渐渐被时光雕刻成自强、自立、自信的少年。

这些具有鲜明个性色彩与思想深度的图像,寄托着龙福云对吾老吾幼的深情热爱,对这个世界最温柔也最具震撼力的悲悯情怀,他用镜头在人类的灵魂中开掘一方净土,培育出纯朴而慈悲的花朵。

龙福云怀着对摄影的执著追求,不断摄取对生活的感受与认知。从使用传统的摄影方式直至今日的数码影像,从简单的老式镜头到如今尝试众多的摄影技艺。暗房灯下的精工细作,数字颗粒中的徜徉探索,只为寻求最美的色彩和影调。他用一双充满智慧与灵气的巧手,将一张张摄影图片转换成一幅幅不动纸笔的图画,持续地思索与感悟,想象与创新,终于成就了一位优秀摄影家实至名归的荣耀与光华。

《心灵的追忆》这部摄影作品集,是色彩与光影的盛宴,是龙福云“敬畏天理、讴歌大地、关注民生”的思想理念与唯真唯美的艺术情怀的结晶。在这里,我看到了摄影家对艺术孜孜不倦、刻苦追求的精神和一双善于发现美、捕捉美的慧眼。在这里,我听到了问鼎苍穹的呼唤,广袤大地的呐喊,光辉人性的回响。他让我们相信,那些萧索光秃的背后,一个明媚的春天正在缓缓走来。

猜你喜欢

摄影
摄影精选
梅(摄影)
高清大图
《远眺》摄影系列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居建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