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华语舌战之城到西语繁荣之都——谈新加坡华语演化的历程与展望

2014-08-15

戏剧之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华语华文新加坡

孟 晶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一、华语繁盛之都——新加坡

从1986年开始的第一届亚洲大专辩论赛直到后来的数届国际大专辩论赛,由新加坡广播局主办的一系列华语辩论赛作为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在全世界曾经引起了极大关注。在伴随华语辩论赛长大的一代华人心目中,新加坡曾经被无数国人认为是华语发展的“天堂”,那么多的奇思妙语在这里诞生、传播,也带给全世界有启迪意义的智慧与思考。这些都曾一度让当时的热血青年澎湃不已,蒋昌建、姜丰等那些熟悉的名字更是一夜之间成为那个时代许多热衷华语辩论的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作为关注着华语辩论成长起来的那一代年轻人中的一员,笔者作为此次“两个中心”(“中国—东盟传媒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华语有声语言研究中心”)的成员有幸踏上新加坡这片土地,还怀揣着曾经的梦想,希望在街头巷尾再次发现华语的智慧与精华。但现实却与想象中的景象大相径庭:新加坡的街头甚至连一片华语的招牌也难以找到。笔者猛然间发现这似乎在昭示着华语在这片土地的窘境:华语在这里也只是一种备选的交流工具而已,或已不在主流的选择之内。在最近三四十年的新加坡社会变革中,华语的地位逐渐下降,也逐步陷入了困境。若论及华语(汉语)在新加坡遭遇的困境,原因也许不止一个。

二、发展困难——无源之水

在人类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中,对于任何的语言工具来说,传承都是发展的基础。如果当语言的传承受到阻碍的时候,其发展必定成为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对新加坡华语而言,第一任总理李光耀及其所领导的政府在其中的角色似乎并不光彩,不得不说他们在阻断华语在新加坡传承和发展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从20世纪70年代起,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政府开始制定和推行特定语言计划与教育策略,特别是强制实施的双语教育制度、特选中学等,将原本为数不多的华文学校纳入到以英语为主导的统一源流,合并南洋大学(新加坡当时唯一的华文最高学府)与新加坡大学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期间虽有过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团体的抗争,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华语教育体系(小学—中学—大学)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以英语文为主,母语为辅的双语教育体系。

纵然之后,新加坡政府从1979年9月开始每年开展的“推广华语运动”;而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的两个效果,更加加剧了华语在新加坡社会尴尬处境:一是表面上是在推广华语的使用,但实际上却造成华语方言的代际传承不畅甚至断代,只讲华语或英语的年轻人与讲祖籍方言的年长的中老年人的语言代沟越来越深;二是所推行的双语教育及行政语言等手段,使得英语成为社会主要领域的高阶与强势语言,英语渐渐获得了一种“具备优越感”的公众语言,更加逼迫传统的以华语为日常用语的家庭数目的进一步减少,使得华语角色更加式微。更令人不容乐观的是,在新加坡中小学中,华语已然从教学媒介语成为单科教学语言,加之缺乏系统、有序的教育考核体系,基础华文教育面临消解的危险。即便新国少数几所大学中偶见中文系的身影,其中能够流畅应用中文的教授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三、多语环境——经济竞争

新加坡的文化原本是多元的,也是多源的。究其主流,大约三支:一是马来半岛本土文化——马来文化,一是中华移民文化——华语文化,再是英国殖民文化——英式文化。三大文化在新加坡的发展,其实都离不开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各种语言文化在这里经历着复杂的竞争融合过程,华文更是在艰难中前行。

马来文化是马来半岛的土著文明,其语言是马来语。在历史的沿革中,第一次的文化大融合,是伴随中国东南沿海福建、广东等移民抵达马来半岛开始的。彼时,华人逐步在经济取得优势地位,由于地缘的接近,华语也逐渐在新加坡扎根发展。由于马来文化和华语文化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均势,两者也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得到了较好的共存共荣。当英国、荷兰、法国等殖民势力逐渐扩展到东南亚时,以英语为代表的英式文化,借由政治上的强势地位,成为新加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要符号;鉴于当时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英式文化一度被视做先进的文化类别。

四、华语作品影响式微

在20世纪中后期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新加坡的华语文学作品和华语影视作品在华人圈里还是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的。当时的电视节目“狮城舌战”辩论赛更是让人记忆犹新。但时光荏苒,今日的新加坡华语在地区的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即便与邻国马来西亚相比也是相去甚远。总体来看,环境的恶化和人才的流失,是造成新加坡华语影响力退化的直接原因。

上世纪70年代,凭借较强的经济实力,新加坡华语的应用也曾呈现出较强的输出效应。但是由于华语在新加坡生存环境的恶劣,使用人数不断下降,其语言的创新能力也逐步缺失。英语在逐步走强的同时,也逼迫这当初应用华语进行创作的人员不得不转投英语创作,直接导致华语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开始下滑,华语的创作环境进一步弱化。

与此同时,香港、台湾华语也在地区良好环境的强力支持下,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世界华语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报纸传媒、小说、歌曲、戏剧、影视等作品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新加坡华语作品已不能与逐步兴盛的港台华语作品相比,新加坡也逐渐退出华语世界影响力的核心地带。

五、生命力依然顽强

华语,和众多华裔移民一样,在复杂艰苦的生存环境下,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虽然新加坡的华文基础教育一度终结,但当地的华文媒体却依旧蓬勃,《联合早报》、《联合晚报》和《新明日报》的销量和读者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1984年合并时增加了很多,营业额和盈利也都远超当年两份大报 的总和。这除了是因为许多年龄偏大的华人仍然保持阅读华文报的习惯,近年从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来的新移民大都习惯于阅读华文报纸。此外,本地华文报纸的内容和编排也不断革新,贴近读者,为读者提供更快、更新和更完整的报道和时事评析。在日渐堪忧的华文生存环境里,这样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

现在新加坡能够讲标准和流畅华语者为数不多,在新加坡人日常生活中,多数人所讲华语经常掺杂英语、方言甚至马来语的词汇,这种“大杂烩式”的语言表述往往让地道华语者不知所云。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新加坡华语在生存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别具一格的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趋扩大,特别是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华语在东盟国家中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这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对华语政策的重新定位和反思。与此对应的,华文在新加坡的前景也出现了较大转机。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的逐渐成型,中国的商贸、旅游、文化团体与新加坡联系日益广泛,双方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引发了许多新加坡人积极主动的学习华语,经济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华文在新加坡开辟新的天地。

新加坡政府也开始逐步反思之前的教育政策,并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政府宣布将提供特设奖学金,每年培养一两百名对中国语言、文化和历史有较深入认识的年轻人,以替代逐年减少的昔日华校生,并确保新加坡能继续同中国进行高层次的交流和维持密切的关系;再有吴作栋先生做出“……降低华文的重要性并将掌握华文的优势拱手让人是愚蠢的做法……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会说、读和写一般的华文,我们必须对中华文化有深入的体会,同时对中国人的想法有较好的领悟”的表态。虽然新加坡政府实施“华文精英”政策仍在谨慎开展,特别是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先生于2008年9月6日宣布成立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双语环境下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成效,并满足华语为非主要家庭语言学生学习华文的需要),但此间政府释放出来的对华文教育的善意,也让我们乐见华文在新加坡的发展前景。

[1]叶德民.浅析新加坡华文教育之式微[EB/OL]http://www.nandazhan.com/huiyi/huiyi13.htm.

[2]徐峰.新加坡华语地位的变迁与华文教育所面临的挑战[J] .中文自学指导,2008(6).

[3]吴英成.学生变了,华文教学能不变吗?[N].联合早报,2003.

[4]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中文版)[M].新加坡:联合早报出版,2000.

[5]李光耀.世界华文教学研讨会开幕词[A].

[6]华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新加坡:华文研究会编印,1990.

[7]周聿峨,曾品元.战后国际局势对新加坡华文教育演变的影响[J],暨南学报,2002(1).

[8]郭佳,王显志.新加坡华语玉洞的回顾与展望[J].长治学院学报,2005(6).

[9]林义明,李资政.环境失去,再造救难—新加坡人应该在公共场合讲华语[N].联合早报, 2006-09-03.

[10]SchiffmanH F.Language Culture and Polic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6: 15.

[11]Strould C,Wee L.Consuming identity: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in Singaporean latemodernity[J].Language Policy, 2007(6): 253-279.

[12]周清海.新加坡华语与普通话的差异[N].联合早报, 2006-3-21-23.

[13]SilverR E.The discourse of linguistic capita:l Language and economic policy planning in Singapore[J].Language Policy, 2005, 4(1): 47-66.

[14]吴英成.英语与华语是长剑与短刃齐舞—第20届讲华语运动的新起点[N].联合早报, 1998-09-21.

猜你喜欢

华语华文新加坡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