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写实性古代人物雕塑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应用——以《三百六十行》雕塑为例

2014-08-15吴金燕李明燃

戏剧之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写实性行当雕塑

吴金燕,李明燃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三百六十行”究竟有哪些行当?湖北省美术院“三汉雕塑工作室”经过长达3年的创作,浓缩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史的“中华三百六十行”大型民俗人文雕塑小样,已于日前全部完工。雕塑由1080个人物、360座雕塑组成。“三百六十行”小样将按照比真人略大的比例分批放大、翻模并铸成铜雕,“安家”占地1000亩的安徽太湖县三百六十行民俗雕塑文化园。建成后,将绵延8公里,总耗铜量逾150吨。

位于武昌昙华林艺术区的“三汉雕塑工作室”中,陈列着全部完工的“中华三百六十行”雕塑小样。每件小样均为二三十厘米高,一排排一层层,摆满了一屋子。共有360座雕塑,每座雕塑用两三个人物表现一个行当,涵盖了农业行、作坊行、商店行、饮食行、小菜行、文化娱乐行等17大类。人物服饰及场景道具呈现了一百多年前清末民初的社会图景。

“三百六十行”于2010年开始创作,由著名雕塑家、湖北省美术院雕塑研究创作室主任李三汉率姜海焱、杨波、李鹏程等一批青年雕塑家组成的团队,历时3年在昙华林完成。

“三百六十行”大型雕塑所塑造的所有行当是参考清末民初蓝翔和冯懿有合著的《中国·老三百六十行》所载历史信息创作。按照李先生的介绍, 中国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经过逾千年的发展演变,社会分工发展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三百六十行”。但只是个笼统说法,说起来方便,听起来顺耳,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分工纷繁多样,又岂止“三百六十行”。但创作必须真实地再现“三百六十行”,所以他们选择了清末民初蓝翔和冯懿有合著的《中国·老三百六十行》为创作蓝本。按照该书所录,“三百六十行”共分为17大类。在这17大类行当中,既有今天人们熟悉的“捏面人”、“书画装裱”、“修脚”、“绣花坊”、“杀猪”、“算命”、“邮差”、“拍电影”、“烫衣”等行当,也有不少行当则已经发生了演变,如“接生婆”、“更夫”、“西洋镜”、“钱庄”、“人力车”、“煎鸦片”、“粘蝉”等。

写实性雕塑,顾名思义通是过对自然严谨之象的细致精确的刻画,获得具体真实效果,它真实的反映自然,反映人文。因此,写实性雕塑不仅可以充分展现雕塑家的技能价值,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了解到该作品所反映出的人文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实性雕塑也有对观众起到弘扬教化的作用。作为大型系列写实性雕塑,“中华三百六十行”中的1080个人物的衣着装扮也堪称中国传统服饰的集中展示。

传统服饰是写实性古代人物雕像的基本元素,同时写实性雕塑也是传统服饰最好的传播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快餐式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人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方面的缺失。在当今的一些写实性雕塑作品中,这些文化常识上的缺失时常在作品的细节部分——如人物的服饰上表现出来。

在武汉东湖学院树立的雕塑作品《勉学道》中张衡的衣服是左衽。而实际上,这种前襟向左,右边一片压住左边那片的穿衣方式,按照中国的古代习惯,只有死者和部分少数民族才这样穿。只能说该雕塑作品的作者在塑造作品时没有对当时的着装习惯、服装制式进行充分了解,导致了错误信息的传达。这样的作品在艺术上是缺乏严谨性的。特别是树立在校园中,意为树立勤奋好学的榜样的雕塑作品,在细节方面的错误,不得不说使当初树立该雕像的意义大打折扣。雕塑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大多是展示于公共空间中,观赏者的层次跨度非常大,对于文化内涵丰富者故而能发现细节上的问题,而对于广大的普通大众,更多的是一种信息传达。如果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没有一个严谨的艺术态度,那么所做的艺术作品就可能会使观赏者接收到错误的信息。

作为大型的写实雕塑,李三汉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创作初期就进行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的考证工作。力求做到服装、道具、人物造型符合史实、符合行业特征等原则。从整体到细节都一丝不苟。

三百六十行雕塑在服饰应用上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符合史实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当时的流行风尚,各个朝代的服装款式都是不同的。因此一件古代的雕塑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它的服饰特色来判断它的年代。比如在江苏铜山江山汉墓发现的有一件女舞俑,作舒袖起舞状,长袖宽博,飘曳,完美体现了舞女大袖衣者的那种柔美体态,及当时布料的发展演变。而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的西汉陶勇《坐俑》,表现的是一位女子,头发中分,在颈后收拢结成发髻,发稍下垂,身穿双层衣服,内着中衣外罩长袍,袖口多衣褶,领口层次分明,双手合拢在宽大袖子之中。姿态端庄,温文娴淑,人物服饰线条雕刻婉转,刻画繁简有致,完美的表现了当时的服饰特点。而三百六十行雕塑所反映时代为清末民初,因此,人物的着装应该参考当时的时代风格。

清末民初服饰变迁是发生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当时新学思想在中国开始蔓延,统治中国五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渐渐瓦解。服饰的变化也是当时历史环境和阶级斗争的外在表现。

二、符合行业特征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着装特点。农民不可能穿着长跑马褂,而教书先生也不可能赤膊短裤。因此,雕塑作品中人物的服饰也要符合所塑的造行业人员身份。还是以上图为例,《照相》中的照相师傅和学徒身着中式的长袖长裤的衣衫,同时,照相技术在当时是作为西方先进技术的舶来品,照相师傅的头上还戴着西式的小帽,这种带有中西结合式的装扮却是当时该行业的普遍穿着。而旁边《磨砻》中,两位农民正在卖力的蹬着水车,裤腿高挽,一位甚至已经脱掉了上衣,露出结实的肌肉。既表现了农民的辛苦劳作,又表现出这项工作是一件体力活,对于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由此可见,服装对于写实性雕塑作品的人物塑造是起到重要的作用的。

三、符合人物设定

三百六十行雕塑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包括了男女老幼不同年龄层次。因此作为雕塑细节的服装也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在这一点上就不做赘述了。

综述上文,写实性雕塑由于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和美学追求,要求它在细节方面要有严谨的态度。作品中人物的服装,作为细节之一,也应该秉持着严谨的态度进行制作。写实性古代人物雕塑作品,虽然表现的是历史人物,要求作者对于中国的传统服饰要有所了解,但是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了解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因为研究服装史的学者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只要作者是有严谨的艺术追求的人,只要在创作中进行过考证工作,那么就不会再细节上面犯错误。

猜你喜欢

写实性行当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花衫”行当考辨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商周青铜器上的写实性动物纹饰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