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思想对汉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2014-08-15王亚琴

戏剧之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汉族儒家

王亚琴

(甘南州藏族歌舞剧院 甘肃 甘南 747000)

一、儒家思想对汉族舞蹈审美特征的影响

(一)舞蹈的抒情性

舞蹈表达的是人们的一种思想情感,这种思想情感,能够更为顺畅的体现人们的内心情感,对人们的情感需要而言是一种满足。同时生活中随处都有舞蹈作品的素材,而舞蹈作品往往反应的也正是生活。舞蹈、音乐以及文学是不同的艺术类型,但是作为艺术的载体,他们有自己的规律,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在《乐化篇》中有表述:“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表示了人们的情感需要需要音乐予以满足。而舞蹈也同样是这样,通过手舞足蹈,从而表现人们的正常情感需要。因此,舞蹈作为抒情类的一种,通过艺术表达了人们的情感,而舞蹈这种方式更为激烈更为集中,同音乐、文学等相互比较,体现了更加充分抒情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情感的力度、强度以及深度。当用其他艺术形式已经无法完整表达情感时,舞蹈作为一种表达形式应运而生,它的直观表现方式,对人类的心灵是一种触动,该种方式集中体现了舞蹈的整体特征和个性,也更加说明了舞蹈之所以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它同人类的情感不可分割。

(二)舞蹈的动作性

文学的方式,在于作家通过文字进行形象构造,音乐则通过对声音的不同描述,舞蹈则体现的是一种人体造型,通过对人体动作的展示对整个艺术进行表现。在《乐化篇》中有所阐释:“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说得便是舞蹈通过“动静”对情感予以阐释,从而塑造出各种形象。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艺术,它的表现形式不如文学般比较形象,也没有音乐所具有的抽象感觉,它表现得更为具体、直观以及形象,继而引起充分的共鸣,使得人类的情感能够被感知,该种方式将人们的情感通过人体进行形象化,从而以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这种形象化较为充分,形成一种高度化的艺术。在《乐象篇》中有所指出:“舞,动其容也。”。此时人的体态与仪容,通过舞蹈进行体现,使得观众感受到人类的情感,将情感维系在手舞足蹈上,该种方式便构成了完整的造型动作,使得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某种层次上说,人体动作主要依靠两种动力进行,一是来自人体的生理力量,一是来自人体的内心情感。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没有节奏,人的生命运动总是发自于内心,而展现在外表,便流露出了人类的情感。正如《乐本篇》中便有所指出“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此时“心”被认为人体最重要的机关,使人的声音、动作等都展现于体外。此时,不仅能够将音乐表现在其内心,同时还能够将舞表现在心中,均是展现人心的方式,因此,舞蹈中的人体动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人们最原始生活的艺术记录,是一种丰富、动静变化的表达,正是这种动静表达的结合引人入胜。

(三)舞蹈的象征性

舞蹈表现情感与思想,一举一动都具有象征意义,有其特定的内涵,与此同时,舞蹈还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主体思想,使得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与价值含义,此时,也需要通过手舞足蹈予以展现。从这个角度上而言,舞蹈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性艺术,《乐象篇》指出“是故清明象天,广义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此种方式表明音乐与舞蹈具有象征性,同时儒家也认为舞蹈真正的价值或许并不在其手舞足蹈的肢体动作之上,而在于其所表达的伦理道德性,舞蹈所展现的儒家传统文化内容,如“仁”、“礼”等。乐舞表达的一种象征性展现的是儒家最为重要的思想,也是同儒家的主要价值观相互联系。

二、汉族舞蹈的中和性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

中庸之道是儒家重要的文化价值,在艺术所展现的便是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所展现的其实是一种温柔敦厚,以及和谐适中的思想情感,表现的是一种思想观念,以及人们审美形态的迎合。孔子之所以非常欣赏《武》乐舞所展现出的停顿,其所展现的便是一种中和美德,该停顿表现了武王伐纣之前的犹豫,表明其讨伐纣王之前的不得已,表现了仁政的目的。这便是舞蹈中的中和之美,该种特性成为了汉族舞蹈中重要形式。武舞文演,舞蹈通过女性化,女性化的舞蹈使得舞蹈具有柔和性,相对于其他民族舞蹈所具有的激烈与豪放,其特征鲜明。这便是儒家对汉族舞蹈影响颇大的原因之一。

三、汉族舞蹈的教化性体现儒家“美善统一”思想

舞蹈的美同善相互结合,唯有结合善,才能够达到完美的境界。儒家文化的主张是汉族舞蹈在给人以美感时,还应当加入道德观念教育。《乐化篇》指出“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当人们拿着舞具表演时,各种不同的动作和舞姿呈现出来,因为感受到旋律和步伐的感染和鼓舞,表情会显得十分端正庄严。当大家排列着舞蹈的队列,有节奏的进行统一动作与舞蹈时,每个人的行为就会变得十分规范,其举止也十分合乎法则,进而对整个思想进行统一,使得步伐能够完整,对整个团结安定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比较优秀的舞蹈对民族审美而言,是一种坚持,这种坚持提倡了一种民族审美,表达的也是一种时代的审美。在汉族舞蹈艺术中,所展现的是一种艺术本体的规律,在该种规律的前提下,展现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与精神。因此,儒家思想希望能够将礼教包含在舞蹈作品当中。从近代汉族民间舞蹈中,古代汉族的民间舞蹈的延续和发展,对历代汉族舞蹈而言,都是一种特质与精髓,进而展现的是“美善统一”的思想,对汉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不同年代的作品都对“美善统一”的思想有所体现.

四、结语

在儒家思想中,对舞蹈进行论述,与汉族舞蹈进行分析,阐述了儒家思想中对汉族舞蹈的中和性、自然性、教化性等特点,充分展示了汉族舞蹈的抒情、动作以及象征,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形态。在本文中,笔者从儒家思想对汉族舞蹈审美特征的影响入手分析,重点分析儒家思想对汉族舞蹈在舞蹈的抒情、舞蹈的动作以及舞蹈的象征等入手分析,表达了汉族舞蹈的中和性以及汉族舞蹈的美善思想。

[1]轩玉荣.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解读[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04).

[2]王爱华.<乐记>及其音乐美学思想[J]. 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3]王嵘.浅析<乐记>乐论篇的“暴”与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30).

[4]吴健.从“由人心生也”谈起——试论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15).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汉族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儒家思想与书法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