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4-08-15黄艺林

戏剧之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形式教学活动

黄艺林

(华中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当前,我国对于民族音乐教育的观念还较为薄弱。目前的许多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爱,远比对于民族音乐的热情。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也造成了在进行教学过过程中,许多的教学对于民族音乐教学忽视的现状。因此,对于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对于改变教育现状有着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的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爱程度极主,远远超过了民族音乐的热爱。在当前的许多音乐教材中,虽然民族音乐的占比较高,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往往出现了被忽视的情况发生。加上音乐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音乐老师在其中形式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为主。主要以知识理论为教学内容,忽悠了实践的过程。整个教学活动,过于看重这些理论性的训练,让整个学习氛围形成了呆板、枯燥的氛围。多半采用的是传统的体验性音乐教学法和实践性音乐教学法,现化教育中的是语言性音乐教学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法比较少,让学生无法真正意义上地了解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其次,音乐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导致学生对于音乐课失去了学习兴趣。虽然现在的学生很希望在音乐课中学习到民族音乐,但是在进行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的乐趣,导致了学生失去了对学习民族音乐的渴望。通过调查发现,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喜欢教材中的民族音乐的比例仅仅只占5%,这样充分地发现了民族音乐在所有音乐形式中,并没有优势。学生们对于喜欢的民族音乐学习,只有通过自身喜好、家庭环境或者媒体来进行了解与学习。与此同时,对于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还存在有设备了备不足,其次是教材编写不好的问题,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失去深厚兴趣的主要原因。

最后,有些地区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的老师,本身对于理论水平就偏低,操作能力较差,甚至还出现了由其它学科的老师为代课的情况发生。这样的教学形式,无疑让民族音乐教学得不到质量的保证,根本无法完成教育的本质。导致学生得不到课程标准的执行,失去了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这样薄弱的师资力量,严重地阻碍了民族音乐教学地发展。而且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对于音乐学科的不重视,导致了音乐课程的监督与指导没有得到重视。重点只放在了主要课程,对于音乐课的选择,出现了可有可无的情况发生,这种家庭与环境的错误观念,也影响到了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热情。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完善与建议

(一)提升师资力量,增强老师的创新意识与工作热情

前面有所提及的高校音乐教师素质问题,在进行完善过程中,首先需要针对音乐老师进行系统的音乐知识培训,同时也需要给予这些音乐老师一个发展的平台与自由发挥创新的空间。其次,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教学制度,以制度进行约束,以制度的制约来影响提升老师自身的发展。以制度来完善教学评价与激励,从根本上提高了老师的工作热情与创新意识。民族音乐的根源在于民族的日常生活,如果想要对民族音乐进行深入了解,就需要多去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进行观察与思考,把这些内容都融入到民族音乐教学中,创新出更多的民族音乐教学形式,为宏扬民族文化做出相应的努力。

(二)创新与改革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多半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从而,需要创新出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改变对音乐的审美观念。而且需要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民间采风等活动中。并且不定期地邀请一些民族音乐艺人到学校中进行表演,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民族音乐的理解。通过对民间音乐人的接触与学习,更能直接了解到民族音乐的本源。把一些民间较为适合当前学生心理特征的民族音乐进行引入,在课堂中给学生进生表演,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与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以个性发展的模式,把学生进行个性化分组,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形式更能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繁杂的学习生活中,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民族音乐。

(三)革新教学内容,多元化民族音乐教学内容

前面有所提及,学生对于目前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喜爱程度调查,并不容乐观。在这样的形式之下,作为合格的音乐老师,需要根据当前的教学要求,进行对音乐教材的扩充。在以教学任务与教学章程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对内容的扩充。这个过程,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调查,结合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好进行重新组合。把音乐老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与这些扩充内容完美地结合,有目的地把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民族音乐,引入到音乐课堂中。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民族音乐。老师可以根据当地的生活习俗,把当地各族的特色民族音乐进行整合,把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进行对比式教学,再寻找出一些两者有相结合的音乐进行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意义地了解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四)改变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按新教纲中要求,老师只会以简单的教学形式教会学生对歌曲进行演唱,但对于民族音乐的创作背景、创作理论以及演唱时的腔式,都不会做出太详细地介绍。但是这样的教学理念,很容易会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出现“有形无神”的情况。学生无法通过教学而了解到民族音乐的真正意义,更谈不上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从而,音乐老师需要在思想上进行改变,不仅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讲解民族音乐的背景与意义,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发掘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并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把这些有意义的民族音乐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这些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民族音乐的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地把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把民族音乐深深刻在学生心里,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才会喜爱民族音乐。

三、结语

总而言之,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想要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地发展,还需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弘扬民族音乐的理念,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1]王萍萍.关于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艺苑,2008,(06).

[2]蔡飞.在素质教育中强化民族音乐教育[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7).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形式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