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实践机制
2014-08-15程宇
程宇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引入区域主导企业建设“校企共同体”,冠名成立友嘉机电、金都管理、达利女装、临江管理、新通国际、青年汽车、普达海动漫艺术等七个新型二级学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建立“管理共同体领导机制”。按照企业出任理事长校方任副理事长、企业人数多于校方(一般是4∶3)的原则安排理事会人员,保证企业对共同体的“主体发言权”和责任担当。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由校企双方协商交叉选派,部分学院院长由企业总经理兼任。
实行“师资共同体互补机制”。各学院聘请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师,企业根据需求或聘请学院专业教师担任相关部门副总经理、副总管,或根据学院要求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实践能力;通过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一对一”结对互助基础上的课程共建、企业实践,逐步实现双方的“身份互认、角色互通”。
培育“专业共同体建设机制”。由企业提出最新岗位需求和标准,校企双方商定人才培养方向,增设相关专业,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设计、教材编写、教学项目选取、教学组织实施和教学成果评价。
营造“产学研共同体创新机制”。企业“出人、出钱”建设合作培训中心,校企共同培训员工和学生,承担真实的制造和维修任务,建设合作研发平台,合作开发生产项目。
建设“资源共同体互助机制”。企业资源支持和学院专业设置对接,推动企业资源和学院工作双向“融入”。如友嘉集团把友嘉机电学院作为集团的事业部,纳入集团整体规划和全球化发展战略,委派企业技师常驻学校承担教学工作,并提供价值数千万元的机电设备;学院通过专业的对应和调整,为友嘉集团的设备维修、员工培训和补充提供服务。
实现“文化共同体交融机制”。学校把达利集团“达己达人,利人利己”核心价值观和各个集团的徽标、企业元素等蕴涵企业文化的表述及象征融入学校建筑和环境设计中。学院按照企业员工培训的方式,请企业老总对师生进行行业及企业发展史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讲座;通过座谈会、教学反馈、评比企业兼职教师等方式,使企业管理层了解师生对教学质量的感受。学校管理层参加企业重大工作会议,企业把一些研发项目直接交给学院承担;教师则在实践中关注企业动态、结交企业朋友、服务企业需求,改变思维方式,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制度安排。当前,通过加强产教融合,建立和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度和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着眼点,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引入企业“大课堂”,搭建起深化产教融合平台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校企合作的鲜活案例,在国家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职业教育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他们的经验尤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