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研究

2014-08-14欧阳祥娥

卷宗 2014年6期
关键词:途径内涵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是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中的文化定位、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以及师生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态度和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度等内容。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培育尊重制度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内涵;途径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和学校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它既是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建设良好的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1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界定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指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和执行。往往涵括制定制度文本——运行实践——反馈修订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最终形成的是人人都自觉以此为准绳的体制、机制、政策系统,一种身在其中、离开它就无所作为的环境氛围。笔者以为,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高职院校制度建设中的文化定位。2、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完善。3、高职院校师生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态度和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度。

2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特性分析

建设良好的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基本特征。

1、民主性。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民主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指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应当体现民主性,其形成应当在该制度所涉及范围内,保证所涉及的人员都有自由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其次,制度的内容应当能反映广大师生的共同要求;最后,制度实施过程应当体现民主性。

2、规范性。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规范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度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应体现公平;二是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应公正合理;三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实施程序应合乎规范。

3、相对稳定性。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而成的,无论刚性的制度还是柔性的道德礼仪规范,都有个较长的产生、发展过程。这种相对稳定性要求:一是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一致性;二是职院校规章制度一旦形成,不随意修改、废弃;三是各项规章制度之间的相互协调性。

4、创新性。职业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稳定性并不排斥制度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一成不变、墨守成规只会固步自封。创新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客观需要,这就客观上要求职业院校的各方面建设都要与时俱进。在制度文化中则表现为完善制度的修复性和创新性。

5、职业性。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建设一定要突出职业性。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围绕教师能教出高技能人才、学生能学成为高技能人才而展开。通过规章制度本身的规范性及其执行,培养师生的遵章守纪意识和职业品质。通过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专业技能,站在行业和职业前端;引导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练就高技能。

3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究

建设良好的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一个不断生成、积累、创新的过程。根据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特殊属性,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培育尊重制度的文化氛围。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应尊重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这里的“人”,既包括教职员工,也包括学生。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的主要环节。高职院校教学制度文化建设要通过教学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与学两个主体的潜力,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教师在学校重大决策和教学制度制定过程中的参与权及学校重大事件的质询权,通过民主的形式,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求制度设计符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和认知条件;就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学生自我管理机构的设置、自我管理平台的构建、自我管理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相关制度设计中,应以奖励为主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2、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首先,高职院校的制度无论是制定还是实施都应该有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其次,制度内容要符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制度的科学性是指制度满足客观需求,遵循办学规律,通过制度促进、引导高职学校的健康发展;制度的可操作性需要制定者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制度能量化和格式化的尽量量化和格式化;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有适当的人选来负责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再次,制度形式要求完备性和层次性。完备性是指要有相互统一协调的制度体系覆盖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层次性是指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层次鲜明,高职院校制度包括行政规范、章程、制度、公约等。此外,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制度又出现了补充说明等,如果这些制度层次不够鲜明,就容易造成制度繁多又杂乱无章的局面。学校层面的制度,各二级学院、各职能部门制定的制度都应该有层次性,哪为总则,哪为具体制度,哪是制度的实施细则都应该有个清晰的分类和界定。

3、培育尊重制度的文化氛围。规章制度是表层的制度文化,而深层的制度文化是具有规范性和组织性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概念,它是指人们对创造制度和遵守制度的态度、价值观、认同感等,它是高职院校办学以来形成的一贯风格。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不仅培养人自觉规范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高尚的价值取向,形成学校优良的贯彻制度的根基,继而形成学校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校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甚至也有相应的检查督促,可是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譬如,考勤制度校校都有,现实中一些学校一些班级到课率非常低,迟到、早退、旷课严重。很多学校教学楼严禁吸烟,却常见教学楼道烟雾缭绕。如此种种,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没有对制度的基本尊重,没有违纪的羞耻感,其他人也熟视无睹,大家漠视制度的结果,是制度形同虚设。培育尊重制度的文化氛围,首先要培育“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其次要严格执行制度,赏罚分明;最后,制度的贯彻执行要一以贯之,不能“一阵风”。

参考文献

[1]范跃进.论制度文化与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5.

[2]李晓年.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0(2):22.

作者简介

欧阳祥娥(1966—),女,湖南娄底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途径内涵高职院校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挖掘习题的内涵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