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2014-08-14孙祖勇
作者简介:孙祖勇,学士,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难、认识偏差、评价不够客观与科学等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生、高职教学的特点来制定教学步骤,改革教育方式,不断推出新的教学内容,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突出开放性,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全面激活高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挥语文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定位不明。即课程定位褊狭,大学语文课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热门专业、紧俏专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在这种趋势下高职院校都在比拼专业优势。各个院校都在极力发展专业,而对公共基础教育愈来愈淡化,甚至有个别高职院校停开或者不开大学语文课。这样一来,语文的应有功能就无法发挥出来。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初高中阶段,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教学革新,没有让高职教学实践与高职教育目标结合,因而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改革,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应采用多种方式,而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还停留在应试层面,没有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作为参考标准。学生只在考前突击复习,考前背考后忘,不到考前不看书。这种为分数而考试的教育模式,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实用性,并没有真正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1更新观念,明确定位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诸多高职院校对课程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明确了院校的培养目标。在这样的改革进程中,势必会对大学语文予以重新定位。应当明确基础课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但不能将高职院校发展成为专业技术培训院校,否则将经受不住时间和社会的考验,将被各种各样的培训学校而取代。高职生要想成为高技能专门人才,需要接受各种教育。而加强人文教育对启迪高职生心智,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综合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都将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以大学语文为主的文化素质教育课承担着传承文化、发展智力等多项重任。大学语文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鉴赏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所以,大学语文非但不能弱化反而需要加强,它可以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顺应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更新观念认识,明确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2改进方法,注重实效
即使明确了地位也难以改变学生对高职语文教育的认识,这主要缘于目前语文教学所遭遇的尴尬。学生不想学,不愿学,认为学而无用,认为高职语文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延续,具有排斥心理。面对这些窘况,高职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改革,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扭转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看法。而要改变“满堂灌”“一家言”的现状,教师就必须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角色。教师要积极引进多媒体技术,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黑板与多媒体”结合,将“粉笔与投影”结合。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实际效果,进一步实现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与职业素养。
3结合实践,多管齐下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语文课教学还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如果将课堂知识引入社会实践中,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接受,并且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高职语文中不论是强调审美性的诗词,还是注重职业能力的应用文写作都需要融入实践中进行具体教学。而课外实践教学是对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够给理论教学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应多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到培养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活动中,然后在活动中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黄志刚.浅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教育与职业,2008(5).
李自庆.对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0(23).
王慧.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走向.职业技术,201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