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人才战略发展建议
2014-08-14秦玉霞史晓娟
王 君 秦玉霞 史晓娟
(燕京理工学院,北京065201)
【区域经济】
廊坊市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人才战略发展建议
王 君 秦玉霞 史晓娟
(燕京理工学院,北京065201)
廊坊市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承接着京津冀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但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因产业结构的关系存在着发展上的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吸引高端人才。而依托高校打造人才平台和通道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依据发展定位、通过重点建设京东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心、人才和科学研究中心、文化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产业发展中心五大中心,推动廊坊市在京津冀经贸一体化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京津冀一体化;人才;产学研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河北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给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尤其对于廊坊市更是千载难逢的最大、最宝贵和最现实的机遇。
一、廊坊市在京津冀发展中的城市定位
廊坊市为河北直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廊坊市区位优势独特,处于京津1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距离北京市区和天津市区分别为40公里和60公里,距离首都机场和天津港分别为70公里和100公里,城市定位是京津冀城镇群中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廊坊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城市定位是基于河北省打造“四个支撑区”战略。一是优化城市布局的支撑区,提高对本地人口就地城镇化的吸纳能力,同时逐步形成对京津人口的反磁力。将京津两地的人口得以分散。二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区,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构建京津冀区域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京津两地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三是综合交通网络的支撑区。推进河北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在地理上加快推动与京津的全面对接,在省内及周边地区形成便捷高效、互通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四是生态涵养保护的支撑区。建设河北与京津唇齿相。
二、廊坊市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人才建设制约因素
从产业结构来看,廊坊市甚至整个河北省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与京津产业结构雷同,河北省是钢铁、建材、机械、化工、医药、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八大行业的老工业基地,又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劳动力大省,实际扮演了向北京输送资源的角色,今后面临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产业升级调整,人才是关键的因素。北京、天津具有的发展特权和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权对周边产生了强烈的“空吸现象”,廊坊市大量的资源,特别是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向北京。由于人才资源的流失,造成廊坊资源优势不能有效地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后,国家的行政力量将自然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廊坊市以及河北其他各市区,会产生积极作用,但是在吸引人力资源方面,不可能依靠行政命令解决,还需要积极构建吸纳人才的各种条件要素。
三、廊坊市高端吸引人才的主要条件要素
与京津等城市比较,廊坊市吸引高端人才的主要条件要素包括五个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的初级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中学等;优质医疗资源,包括护理、治疗和健康管理等;一流的科研条件,主要包括试验室、图书情报资源、学术交流、科研团队和助手;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优美的居住环境、消费体验、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等。如果能够将上述要素有效整合,就能够形成一个吸引人才的平台和通道,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人才资源瓶颈问题。
从廊坊市甚至环京津其它地区来看,打造这样的人才平台和通道,依托高校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下的廊坊市人才战略发展建议
(一)发展定位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使命,自觉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贡献人才和智力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为河北省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建设京东“智慧谷”,打造“廊坊软地标”。
(二)建设任务
为了支持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加快高校发展,提升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重点建设五大中心。
1.建设京东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心,解决京东地区人才短缺,用工不足的问题
随着京东地区经济的发展,京东地区的产业逐渐密集。目前已经出现部分企业用工紧张,高素质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以现有的本科教育为基础,延伸和提高办学层次,建立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固定年限学历教育、灵活学习学历教育以及职业培训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廊坊市在京津冀发展中的地位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增设幼儿教育、护理、现代物流、零售管理、港口管理、现代农业等专业,为地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
2.建设人才和科学研究中心
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规模和教学水平,以高校教师为基础,打造人才平台。鼓励教师把试验室搬到燕郊,把科研项目放在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各专业都要和一个以上的企业建立“六共同”合作办学。建立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规定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与企业交流互动。让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走进大学“吸氧”、“回炉”,走上讲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高校的教师走进企业“接地气”,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带到企业,在企业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利用寒暑假或工作时间带薪实习,学校做好资金保障,使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真正应用型人才。通过这一方式,形成人才和企业间相互流动的通道。同时,让学生在大四一年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由在相关企业工作多年、具有较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为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使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完成由学生到从业者的转化。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建设试验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完善图书情报系统。在学校事业收入和产业收入中安排科研资金、积极争取地方和国家科研项目,重点研究解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存在的战略和技术问题。进一步充实高校的科研机构,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引进智力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建设文化中心
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影剧院,完善生活、休闲和消费体验设施,为社会和学校提供文化服务。积极鼓励大学生服务社区,通过深入社区、街头宣传、举办社区文艺活动,推动地区精神文明的提升。
4.建设产业孵化中心
以高校的科研成果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学术交流为平台,建设产业孵化中心,鼓励教师和学生创业。培育产业发展。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定期向企业推介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5.建设产业发展中心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求,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学生还必须到工厂接受“学徒式”的训练;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学校和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实现交叉、交流任职。现代职业教育大学必须建立产业园,才能实现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职业教育大学本身具备发展产业的强大技术、营销和管理能力,大学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廊坊市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院所,具有河北省甚至环京津其它县市所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好这个资源优势,可以做到既有利于京津特别是北京城市功能的疏解,又有利于河北自身的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做出示范、成为样板。驻地高校应该自觉承担这个历史使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R].(2010—2020年).
[2]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3]熊凤平.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人才流动分析[J].特区经济,2007(5).
[4]罗冬梅.河北省科技人才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
[5]陈敏.京津冀地区人才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6]沈荣华.21世纪中国的人才战略走向[J].中国人才,2007(1).
(责任编辑:刘润婉)
F061.1
A
2095-3283(2014)06-0085-02
王君(1979-),女,回族,辽宁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
廊坊市科技厅项目“廊坊市在京津冀经贸一体化中的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202311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