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是太极拳的本源

2014-08-14胡继军

少林与太极 2014年2期
关键词:丹田太极基本功

二十一世纪是健身养生的世纪,太极拳是主流的全民健身养生运动。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源于《易经》,主道家一脉,旁及儒、释、医、武。太极拳吸取了中国古代养生法则,要求心静体松,中正安舒,意念引导,气沉丹田,从而形成了一种动中寓静、静中寓动、柔中寓刚、内外兼修的健身运动。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对某些慢性疾病起到积极康复与医疗作用。但练好太极拳,首先就要从无极开始。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静极生动,外静内动,静中有动。所谓“练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太极拳是内家拳,以修炼内功为本,以虚静为本体,以清静为极致。所以“静”贯穿着太极拳练习的整个过程。如何使“静”得以贯穿始终呢?根据本人日记和一些零星肤浅的认知笔录,整理如下,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各位前辈与同仁指正!

太极拳练习,从站桩、基本功,到套路、推手、散手、实战技击,都离不开身心松静。只有“静”才能充分发挥太极拳内在神、意、气的中和作用,达到神意内敛,气不散乱,动静合一。

太极拳功夫的提高,都是从松静松柔上去寻找和体现的。因为太极拳是内家拳,所以练太极拳应以主静主内为主,由松柔入手。如无静无松神就散了,气就上浮。若练习只是停留在外形的表现上,不体会内在的变化,就无从体悟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更谈不上功夫的境界了。

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曰:“学者初上场时,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未打拳时,心平气和,浑然一太极气象。将打拳时,神恬气静至手足。”

太极拳的“静”,是看不见的内在神、意、气的中和运动。它虽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是因,静是果;动是手段,静才是目的。静能和,和能内外协调;静能通,通能身心松透。静能让身体如同进入虚空状态,一旦虚空则神宁心静,处处是静,平心静气。

习练太极拳,能认识、掌握、体悟其中的“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我们生活在凡尘俗世之中,七情六欲,纷纷扰扰,浮躁的情绪,不安的心理,随时困扰着我们。想找一刻的平静,一片心灵的净土,放松自己的心情,消除烦恼,缓解压力,都是那么不容易,又何况静修太极呢?

人的思维心绪是很难控制的。古语有云:“心猿意马。”如果要强行收敛和控制,往往适得其反,越想静越难以静。只有循序渐进,慢慢诱导,耐心感悟,日久方能静下来。人只有在完全入静时,才能体会到内在的神、意、气的协调变化,才能聚神、练意、养心,才能表现出外形的稳静。

太极拳中的静,包含着敬、静、净:

敬:习武先修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性修养,是学习好太极拳的基石。要敬拳、爱拳,用恭敬之心去对待太极拳的学习,要对古人与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传统文化存有恭敬之心,尊敬传道解惑的老师,尊重他人的指导指教,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静:从思想意识上,先将心静下来,锁住心猿栓意马。通过调心、调身、调息,排除杂念,放松身心,以一念代万念,渐进忘我虚静之状态。只有让心灵保持空明、宁静,不受欲望的扰乱,方能达生命最明智、最本真的状态。

净:思想意识上,干干净净,不带固有认识观念、好恶之心去学习。身心空空荡荡,才悠然自得,心静自然。只有内外通透,无一丝杂念,把拳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拳即是我,我即是拳,拳我合一,方能在行功走架中,体悟“静”的妙处。

只有敬拳,才能使身心静下来。心态决定结果,抱着一种无所谓、漫不经心、嬉耍的态度去学习、练习太极拳,是不可能心静气平的。只有身心俱静、心平性和,才能感觉和体悟到身体内外的纯净,阴阳平衡,使气血经络畅行。

无极状态时,身心平稳、无欲无念、虚静无为。意动时,全身上下处处要松静,一处不静一处不松就不能正确行拳。在行拳走架中始终贯穿松静的状态,不要一动就丢了松静。心情浮躁,身体四肢僵硬,都是不对的,也是不可取的,对身体无益,同时也是提高功夫一种障碍。

在行拳走架过程中,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胯带动身体四肢运动,只有这样才能松静轻灵,动作如行云流水。此时,呼吸平稳、均匀、细长,在松静缓慢之中,身心平静,练完拳后,满口生津,心平气顺,非常舒适,精气神特别好。

“拿住丹田养生,拿住丹田练拳”,无论是站桩还是行拳走架,都要想着丹田、“听”着丹田、“看”着丹田,三性归一不离丹田。这样丹田就有一种意识、一种感觉,通过练丹田,产生丹田内转,让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点,思想不走神,这样人的心就能静下来。

太极拳讲“静”,在每一步的练习中,“静”无处不在:

有些人并不重视基本功练习,认为可做可不做,敷衍了事。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有三:其一,心不静;其二,认知的程度不深;其三,动作不规范。不重视基本功练习则会在练习套路中产生病痛,影响锻炼与健身效果。虽然基本功练习枯燥无味,了无生趣,但俗语云:“基数不牢,武艺不高。”此时应静下心来,排除妄想,安心静气,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认真巩固和加强基本功的练习,这样既练了功又练了心,套路练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单式练习中要牢记:严格学习手、眼、身、法、步,用心体会。否则一处不对处处不对。所以必须虚心学习,耐心体会,只有不急不躁,多学、多练、多想、多问,方能学规矩、达标准。此阶段需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里平静了,身心才能放松,才能去感悟,去改正诸多毛病,减少误差,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在套路练习中要牢记:盘架子是练习太极拳功夫的基础,同时又是重点。从练习整套太极拳来看,从起式到收式,每一个动作都贯穿太极的要求与要领。行拳走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滔滔不绝,其中有静,要静如山岳,端庄沉稳;其中有动,要动似浪潮,鼓荡腾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处处有阴阳,处处有动静,在动静之中体现太极韵味。此时,要求心静、用意。在动之中求形的静,求意的境;在静之中求形的变化,求意的引导。演练中以慢为主,以静寓本,以松柔为基础,以静欲动,达形的安舒与松正,达转换承接之轻灵柔和。要动静结合,使太极拳运动始终处于内外相合、协调、平衡的状态。

在太极推手中要牢记:推手也称打手或揉手,它既是太极拳技击的一种练习方法,同时也是检验套路练习的试金石,是提高太极散手实战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太极推手特别强调“动中求静,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原则。所以只有思想安静、精神集中,才能气沉丹田,身体松柔轻灵、反应灵敏,才能知道对方的动静虚实。不乱动、不妄动,以静制动,动以相随,随以先至,至以克敌。在太极推手中只有全神贯注,轻灵绵柔,方能听出对方的劲路大小、方向、着力点、虚实的变化,方能体会和理解太极八法和各种技法如何灵活应用。在推手中只有真正进入了这种松静的状态,才能克服僵、顶、丢、扁等诸多毛病,才能粘、连、黏、随,舍己从人,渐至懂劲。

“静”,在太极拳中,有不同的层次,如安静、平静、宁静、虚静、清静等,每一个太极拳修炼者由于功夫不同,对“静”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但“静”始终贯穿着太极层次提升的每一个阶段,随着功夫层次的上升,修炼者对“静”的重要性的认知与体会也不同。能静才能松、能松才能柔、能柔才能刚。只有做到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才能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常在则功夫有成,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效果也就会体现出来了。

(作者胡继军,江苏省宿迁市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北京陈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江苏宿迁市洋河陈式太极拳协会会长。师承: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承人、南京太极拳名师凌志安老师;师承: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承人、北京陈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北京太极拳名师田秋田老师。)

猜你喜欢

丹田太极基本功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练太极100%安全吗?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