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家老规矩
2014-08-13电子
电子
编者的话
中国人自古以来看重家庭,很多人家里都有“传家宝”。欢迎您把它们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寄给我们,与大家分享交流。
相信您的“传家宝”可以感染更多的人,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家庭愿景与社会梦想,会因此获得更有力的支撑。
我一直认为,是我家的“老规矩”塑造了今天的我——虽然我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也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但我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与我家家规有着直接的关系:我的志趣、爱好、追求、价值观念、为人处事的准则都可以从我家的老规矩中找到渊源。
祖父的老规矩:进村下马
20世纪30年代,在国难当头之际,我的祖父为了不当亡国奴,毅然抛家舍业,加入东北抗日义勇军并成为其中的一名团长。他率队多次与日寇英勇作战。在作战失败、部队被打散之后,他为了躲避追捕到外省避难,长期无法照顾妻儿老小。家里因此困难得要四处借债度日,让人体味到了世态炎凉,但一家人仍然无怨无悔。
尽管祖父是讲武堂毕业,能文能武,可以双手写字,在当地也有点影响,但他对人谦恭有礼。每次骑马回村,他都是还没进村就下马步行。逢人问路,也是先下马后开口。有一年,有人远道而来找到我家,见到祖父就磕头,连连谢恩。弄得祖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祖父多年前曾经在关键时刻无私地救助过他,而祖父早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了,甚至完全想不起这个人来了。
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甚至有意忘记,是祖父、祖母一贯的处事风格。
祖母的老规矩:
“不要让落难的人没脸面”
如果说祖父的所作所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家国情怀,那么祖母的老规矩则教我如何为人处事。
祖母是私塾先生的女儿,自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古圣先贤的许多经典篇章、名言警句,都能张口就来、倒背如流,我小时候常常听见她在唱诵,也因此记下一鳞半爪。祖母一生讲究不贪不占、屈己待人,不欺软怕硬。
我家原来是个大家族,但我二爷(祖父的弟弟)却闹着分家。分家时,祖母把家里的一切都让二爷先挑,直到让他满意为止。几年后,二奶去世,二爷把家产也折腾光了,就向我祖父提出合在一起过的请求。祖父开始不同意,但祖母不仅同意而且说服了祖父。合家后,祖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二爷家3个尚未成年的儿子。几年后,二爷又要分家,祖母没有反对,又把家产分一半给二爷。曾祖母去世时,二爷把她的遗物席卷而去,但祖母就当没看见,任由他拿,不置一词。
我八九岁时,家里照明的煤油要用卖鸡蛋的钱来买。一般情况下,家里舍不得吃一个鸡蛋。有一次,一个邻居一口咬定:他家的鸡在我家的鸡窝里下了蛋(此事是不大可能的)。祖母不做任何分辩,便让我把家里的所有鸡蛋一个不剩(约有百个)都拿给他。结果,对方有点不好意思,只留下20多个,此后再没有提出类似要求。
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我家房前屋后种植的南瓜、玉米及其他蔬菜常常被偷。有些十多斤重的大南瓜,转眼就不见了。我们都知道是谁偷的,但祖母偏不让我们说破。祖母对我说,他家的日子比咱家还难,就让他拿吧。不要说他,更不要抓他,不要让落难的人没脸面,如果不是太难,他也不会这样。
祖母是续弦,前房留下只有三四岁的大姑便撒手西去了。祖母不但对待大姑如同亲生,而且对大姑的姥爷、姥姥也像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样孝敬,彼此更是亲密无间,频繁走动。
祖母年迈了,大姑也上岁数了,但大姑还是经常步行十几公里前来看望,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带给祖母。有一次,年过六旬的大姑又来看望祖母。大姑一进屋就告诉我们:有路人问她,这么急急忙忙是去干什么?大姑说,我去看望我妈。路人很诧异:你这么大年纪还有妈?大姑感到很幸福。
祖母周济了周边很多穷人,把自己都舍不得穿、舍不得吃的东西毫不吝惜地送给他人。对上门乞讨的人,祖母总是格外慷慨,给的食物总比别人多。她曾对我说,这些人都很不容易,如果不是逼到这一步,谁也不会这样的!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人们对她的赞美,听到对她由衷的感激。她的口碑,延续到她去世多年之后。
子孙成才:让人都能借光
祖母是1972年去世的,享年78岁。全村人闻讯都来吊唁,有人甚至哭得很伤心。当时,我家“成分不好”,前来吊唁的人还有顾虑。有的人白天不敢来,就在夜间偷偷来。尤其是村干部,吊唁是要冒一定“政治风险”的,但还是一个不落地前来给祖母磕头。“文革”期间,红卫兵前来抄家,总有人暗中保护我家。
1970年,我家要盖房,乡亲们全都伸出援助之手,有出钱的,有出力的,有无偿提供各类建筑材料的,只用两三个月时间就盖好了三间平房。父亲对我说,这都是你奶奶积的德啊!
家里的老规矩影响子孙后代的价值取向。1976年,我家决定卖掉房子离开老家。当时,村里有好几户人家看好我家的房子,出价还不低。堂祖父想买,但拿不出太多的钱。父亲不假思索就把房子卖给堂叔,只收了350元。钱一到手,父亲就给生活窘迫的亲属寄去了200元,而他自己除去路费,所剩无几。
祖母生前常说,要让子孙后代都能成为有用的人,都能帮助别人,都能让人借光!祖母的这个愿望,我一直牢记在心。我虽然没有多大本事,但我凭借微薄之力、利用工作之便帮助过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干过一些伸张正义、雪中送炭、扶危济困的事,多次拒绝过各种形式的感谢,我始终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应当应分的,任何感谢、回报都是不该接受、受之有愧的。
与人为善,屈己待人,是我家的老规矩,也是我的做人准则。不为一己私利而伤害他人,宁肯自己吃亏也不占别人的便宜——我家的老规矩会一代代传下去。
(责编:孙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