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而不同 真实灵动

2014-08-13张赤华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研讨教研幼儿

张赤华

研究,其实质就是一种学习,只有能够解决问题、改善行为、增长智慧、提高质量的学习,才算是研究。在教学观摩后,幼儿园常常会组织一些研讨活动,然而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些研讨活动中,“权威话语”淹没了“大众声音”,“感性评价”替代了“理性思考”,教研活动面临有形无实、苍白无力的尴尬局面,难以让执教者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和而不同”,其思想有三条原则:一是自己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二是允许别人有自主权,不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三是要善于与别人友好合作,善于协调关系。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才会更加真实灵动。在此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的研究与思考。

一问题驱动高视野低重心关注教师需求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园本教研时,我们变“任务驱动”为“问题驱动”,遵循以下原则精选“真问题”:

1.高视野——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航,为了促进发展而研究。

2.低重心——不一味追求研究的高起点和盲目创新,而是关注教师的真实需要,从基础的、本质的开始,立足解决本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为改善实践服务。

我们尊重教师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深入班级进行调查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让常态课中的“问题”成为教研活动的支点。

二、体验先行:小游戏,大文章,点燃智慧火花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一直遵循体验先行的原则,精心设计1-2个切合主题的“热身活动”。主要有以下形式:

1.操作式——如:在美术活动《丛林迷彩》中,让教师把自己当成小朋友,尝试穿迷彩背心和在身上的背心上作画,融入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操作的难点和有效的策略。

2.游戏式——如:以《虫虫飞》的游戏让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感受同一游戏的多种玩法,体验活动前设计多种层次游戏的重要性。

3.头脑风暴式——如:请老师们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话题展开联想,用几个关键词或象征物诠释自己心目中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4.声东击西式——如:让老师们观察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说说“看到了什么”,让老师们从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中感悟一些教育哲理。

丰富多样的小游戏,折射了主持团队的良苦用心,增强了教研的趣味性,更让教师在游戏中获得了真实的感悟与体验,点燃了教育的智慧火花,让教师们较快地进入研究的主题和研究者的角色。

三、专业对话:重引领,真参与,聚焦幼儿发展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聚焦幼儿发展,借助差异资源,通过个体反思、同伴互助、骨干教师或专家的专业引领,努力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上的结合。

1.个体反思重教学审视

执教者进行个体反思时,我们鼓励其从“我要做什么”、“我是怎样做的”、“我做得怎么样”、“我还可以怎样做”四个方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以及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思考教学目标、内容、策略的适宜性,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学习,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和解释,探索“让幼儿学习更有意义”的支持策略。

2.同伴互助重认知冲突

个体反思后,我们关注教师群体思想上的碰撞,努力帮助教师形成思想上的认知冲突,让差异成为教师发展的资源,以激发教师深入地思考。我们常常采用先小组讨论,再组与组之间交流的形式进行同伴互助。

(1)“我说我的”——分组研讨时人人发言

要求:一是依次表达;二是限时讲完;三是只说自己的,不对他人意见发表看法。促使每个人学会精确、简洁、有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我说大家的”——集体交流时代表介绍小组意见

最低要求:一是罗列所有的看法,不遗漏;二是去掉重复的;三是说明不同意见的比例。高要求则是:将意见适当分类与综合后再做阐述。

有时,我们还会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分组,让每一位教师有多次与不同成员合作研讨的机会,在倾听、表达及与同伴的合作中实现经验的重组与建构。在研讨时,主持人常常会根据需要进行质疑,以启发教师进一步关注策略背后的价值。

3.专业引领重有效提升

园本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老师们渴求的不是人人皆知的大而空的道理,而是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法及其解读、分析。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会视具体情况安排这样一些环节:

(1)主持人及时有效的经验提升

由主持人用精练的语言梳理、归纳和提炼来自教师却又高于教师的操作性强,便于教师迁移运用的经验方法;提出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2)专业人士闪烁智慧的精彩点评

如:在《团体律动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学习》的研讨后,我们请许卓娅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并作了题为《团体律动游戏教学的傻瓜流程》的微型讲座。

(3)幼教期刊源于实践的信息分享

由主持人或骨干教师组织大家学习,与本次研讨话题相关及对大家改进教学实践有帮助的幼教期刊上的相关文章或摘录卡片,分享专家和同行的教育智慧,引发对研讨问题的深度思考。

四、成果辐射:善反思,重应用,改善日常实践

教研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标志在于成果转化。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教研应与日常保教工作相结合,否则,即使成果发表了、获奖了,教研活动也只是徒有形式、纸上谈兵。

园本教研应具有辐射性,研以致用是根本。我们关注问题研究中的逐步推进,关注教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努力让研究回归实践。我们注意将研究成果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转化为园本资源,让研究成果服务于日常实践。如:我们总结出的多重体验交融法、启发引导置后法、负面体验转化法、环境氛围渲染法、角色扮演体验法等情感教育策略已应用于教育实践;我们研发的创意戏剧课程已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之中,正进行新一轮实践验证;我们总结的《集体教学中教师的适宜行为》、《诗歌教学的基本流程与实施要点》、《引导幼儿在戏剧活动中创造表现的操作策略》等,已转化为日常工作要求;我们编制的《二次备课及活动反思框架》已应用于常态日常教学管理中……这些,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善着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实践,也让教师拥有了参与研究的自信与成就感。

(江苏省南京市石鼓路小学附属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讨教研幼儿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