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悟空:看我72变

2014-08-13李孟

中国收藏 2014年8期
关键词:铁扇公主美猴王大闹天宫

李孟

提起中国卡通片中的美猴王,想必谁也不会陌生。《大闹天宫》中那副头戴软毛、腰围虎皮、长腿细腰、英姿飒爽的机灵模样早已深入人心,随着时光流转浸入几代人的记忆之中。然而,美猴王的经典作品远不止《大闹天宫》一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每一个关键性的瞬间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1941年,中国(亚洲)第一部黑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1964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1985年,中国第一部由长片改编的动画系列片《金猴降妖》;

1999年,中国第一部采用先期录音方式制作的动画长片《宝莲灯》;

1999年,中国第一部采用全数字电视后期制作的动画系列片《西游记》;

……

孙大圣本领如一,造型却千变万化。正如小说《西游记》里的它擅长72变一样,在70余年的动画表演生涯中,美猴王的荧幕造型也随着时代在悄然变化着。

中国版“米老鼠”

1941年问世的黑白长片《铁扇公主》是美猴王初次登场的动画作品。在那个弥漫着抗日硝烟的年代,作为中国及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具有浓厚的时代意义和政治色彩。导演万氏兄弟(万籁鸣、万超尘、万古蟾、万涤寰)以期通过师徒四人智斗牛魔王、勇闯火焰山的故事激励民众坚持团结一心、奋勇抗日。因此,无论是古装侠女风的铁扇公主,还是文弱书生打扮的唐僧,抑或是猪脸人身的八戒与粗犷憨厚的沙僧,其整体设定都十分成人化,却唯独美猴王的模样显得有些滑稽另类——铜铃眼、雷公嘴,细胳膊、面条腿,手上似乎还带着副白手套,又圆又矮的身体怎么看都有几分米老鼠的影子。要不是因为它拿着金箍棒,还真难认出它就是那个神气十足的孙悟空。

美猴王初次亮相的造型如此“美国范儿”,其实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上世纪20年代左右,中国动画之父万氏兄弟相继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从小就对木偶、皮影、走马灯和中国传统美术感兴趣的他们在这个时期初次接触到了“卡通片”。这些“卡通片”基本都是从美国引入国内的,如《白雪公主》、《大力水手》、《鲍比小姐》、《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的小人》等等。万氏兄弟从此爱上了这门新鲜的艺术形式,倚凭有限的美国动画资料开始研究动画的制作原理和表现手法。随后他们的几部实验性作品《大闹画室》、《纸人捣乱记》等,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模仿了美国动画作品的风格,可见早期的中国动画是深受美国动画影响的。

配角也精彩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双百”方针,鼓励全国进行文艺创作。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时任厂长的特伟先生提出“走民族风格之路,探喜剧风格之门”的口号,开启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这一阶段的动画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猪八戒吃西瓜》首次采用中国民间美术传统的剪纸作为元素,结合皮影戏操纵关节运动的方式进行动作设计。动画片中的人物不再是一张张进行绘制,而是被制作成平面的、带有关节的、可以活动的纸偶。并且由于工艺的特殊性,采用皮影风格的“侧面式”设计,通过关节解剖、镂刻、剪形、装配等多个步骤,最后在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板上,逐格调整肢体动作进行拍摄。

虽然这次美猴王不是主角,可戏份依然不少,造型也颇为精致细腻。在“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号召下,造型设计人员参考了京剧、皮影、民间画中的孙悟空造型,将它设计为凹型脸、凸额头,当中一个橘色“倒载桃”,四周点缀脸谱花纹,绒球护耳,头戴软帽,腰围虎皮裙,一身京剧式黄袍。两只半月弯眼笑意十足,眼珠滴溜溜一转的模样与片中那个耍得八戒团团转的机敏性格十分吻合,既描绘出猴子活泼俏皮的面孔,又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显然,这次的美猴王造型一改以前的中国“米老鼠”风格,似乎更加贴近人们的想像。

不朽的经典

美猴王的动画造型中最为经典的要数《大闹天宫》。这部由近百位画家历时四年绘制的彩色动画长片,时长117分钟,画稿高达15万4千多张。在1964年问世以来,至今仍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当时,法国《世界报》这样评价:“《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

《大闹天宫》中的美猴王造型设计可谓一波三折。“如何才能画出人们想像中的美猴王”成为了导演万籁鸣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虽然滑稽搞笑、幽默机智,但少了几分猴王的英姿与霸气,显得不够成熟。于是,他邀请我国著名的漫画家、装饰画家,也是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的张光宇为影片中的人物造型进行设计。张光宇在自己1945年创作的连环漫画《西游漫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基础上,吸取了戏曲脸谱、民间版画等传统美术的精髓,先后创作了三版各具特色的美猴王造型。这三版造型方圆交替、高矮不一,胖瘦不同。线条运用刚柔相济、炉火纯青。设色也十分大胆,采用钴蓝、群青、桃红、赭石以及红、蓝、黄三原色等难以驾驭的颜色,可谓张氏趣味十足。特别是那个花果山猴王的造型,身着戎装,威风凛凛,头插几根羽毛,颇有少数民族的野性特色。

虽然三版造型都很精彩,但万籁鸣导演认为这三个形象还是有些复杂,装饰性过强了。这其实是动画造型和漫画造型的一个很大区别,动画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多张静态图像连续播放而成的,复杂的造型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必须要省略很多东西。因此,万籁鸣委托当时只有24岁的原动画创作组组长严定宪对张光宇的造型进行修改,并提出了三点要求:形象突出,线条简练,色彩鲜明。严定宪通过反复实验,设计出了改良版的美猴王。这一次的造型加强了两眼周围的金色,体现出“火眼金睛”。绿眉毛、红鸡心,嘴边再各添一道线,表现下陷的猴腮。鹅黄上衣,大红裤子,腰围虎皮,脚踩黑靴,身材修长而圆润,配色鲜亮而利落。这个形象较之以前,尤其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十分符合剧本中对美猴王性格的要求——具有猴的机灵、神的法术和人的情感。导演万籁鸣用八个字称赞这一形象:“神采奕奕,勇猛矫健”。就这样,一个面对同伴和蔼可亲、真诚坦率,面对敌人正义凛然、英勇不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诞生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铁扇公主美猴王大闹天宫
张净作品
美猴王西游记
《大闹天宫的由来》
我是小小铁扇公主
我是小小铁扇公主
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之“教化”阶段
真假美猴王(片段)
UPROAR IN HEAVEN 3D 大闹天宫3D版
美猴王嬉戏傀儡子
钻进蒋介石腹中的“铁扇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