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应答

2014-08-13黄琴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7期
关键词:霓虹灯铺垫眼神

黄琴

应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呼应,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时形成的一种互动。教师的有效应答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机智的一把尺子。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仅有表面认知互动的课堂是缺少生态和生命力的。一个真实而优质的教学活动,应该还有一些应答隐藏在教学的某个细节之中,隐藏在教师的某个眼神之中,隐藏在学生的某个表情之中。虽然这些应答不是显性的,但却能给课堂带来灵动和生机。那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有哪些“隐性应答”的方式,我们教师又如何才能感受和应用这些“隐性应答”呢?

一隐设铺垫——让学习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应答,有时候就是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的,这样才能帮助幼儿顺利地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或者让幼儿对接下来的词句的学习有一个提前的认识,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

1.用已有经验铺垫。已有经验是幼儿认识新知识,学习新本领的基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幼儿的原有经验进行应答,在无形之中给幼儿铺设一条通往新知识的道路,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如在诗歌《我爱你》中,有一句诗歌内容为“青蛙守着池塘说我爱你”,教师和幼儿一起理解“守着”的含义时,就用了“在家中是谁守着我们?在幼儿园里又是谁守着我们?”这两个应答做铺垫,幼儿借助原有经验,很快就理解了“守着”就是“守护,呆在一起”的意思。

2.用教学内容铺垫。现有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应答的铺垫,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如在应答“跑起来的车灯像什么呀?”这个问题时,孩子说到“像火箭”,教师应答:车灯亮了,像火箭在奔跑。孩子说:像运动员在奔跑。老师应答:车灯亮了,像运动员在奔跑。孩子说:像手电筒。老师应答:车灯亮了,像长了脚的手电筒在奔跑。在这三个应答中,教师都把孩子的答案整理成了一句话:车灯亮了,像什么在奔跑。其实都是在为幼儿即将要学习的“车灯亮了,像可爱的精灵在奔跑。”这句话做铺垫。试想一下,孩子在老师隐设的铺垫式应答中,已经听到了三遍句式的表达方式,等到真的要学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只要稍作提醒,孩子们马上就能够理解了,所以学说这句话就变得很容易了。

3.用教学重点铺垫。一个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也可以隐藏在教师的每一次应答之中。教师可以用突出重点的应答内容,帮助幼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中班语言活动《我爱你》中的教学重点是学说“某某对着某某说,我爱你”这个句式。在教学中,教师就以“你听过某某对着某某说,我爱你吗”来提问,并结合幼儿的回答,应答为“妈妈对着宝宝说我爱你;爸爸对着妈妈说我爱你;老师对着小朋友说我爱你”等内容,为接下来学习诗歌中的句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隐藏玄机——让情感交流互通

有些应答不需要语言来完成,只需一个动作的提醒或者是一个眼神的暗示,同样也能取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教师和幼儿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础上,这些隐藏在表情、动作、手势里的应答语言,更能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眼神暗示。教师的眼睛就是和孩子进行心灵对话的一扇窗户,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善于用这扇心灵之窗传递信息,才能让教学活动无声胜有声。如在教学中可以用眼神暗示胆小的幼儿积极发言;用眼神暗示幼儿认真倾听;用眼神暗示对孩子的认可等。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已经和幼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眼神的暗示与交流,将会让师幼的互动交流零距离,让教学活动更为细腻流畅。

2.动作提醒。一次抚摸,一个点头,一个拥抱等等这些动作,也能成为教师的应答语言。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发现个别小朋友特别活跃,甚至已经有些出格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动作,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应答。如在教学中出现这种情况,我就会轻轻地走过去摸一下那个小朋友的头,并且给他一个要轻一点的提示,很快他就能认识并控制好自己的行为。而这种动作的提醒,既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更没有刻意地批评,取得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3.语调变换。教师的一言一语,甚至是说话的语气语调,也能成为师幼之间互动的润滑剂。如在和孩子一起朗诵诗歌时,教师可以在幼儿掌握较好的部分将声音低下来,鼓励幼儿独立表现;可以在难点部分适当提高音量,与幼儿一起攻克难点,这样的语调变换,不仅保持了诗歌朗诵的完整性,同时也让教学活动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三、隐意赞赏——用表扬激发兴趣

《你的孩子是在什么环境下成长的?》一文中提到:“赞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而我们教学活动中的应答,有时候就是给孩子一个赞赏、一些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在赞赏的环境中学习、游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

1.表示认同的赞赏。这种赞赏简单直接,易于教师掌握,特别适用于不太自信和胆小的幼儿身上。如在应答胆小的小朋友时,当他说:我喜欢月亮妈妈时。我应答的是:月亮妈妈很温柔,我也很喜欢的。给了这个孩子一个表示认同的答案,同时我也看到了这个孩子脸上放心的微笑。

2.表示鼓励的赞赏。如孩子在表演神气的士兵时,教师走到孩子们面前,摸一摸头,竖一个大拇指等等,都是对孩子表现的一种鼓励和赞赏。当孩子获得了这种应答信息后,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能力就更强了。

3.表示支持的赞赏。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会因为紧张,话说到一半突然就中断了,这时候就特别需要老师的支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常用的“没关系,请你再想一想”这种情感上的支持,虽然也能给幼儿留下继续思考的空间,但如果老师给予适当的支持,说不定这个孩子也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接话式支持、补充式支持、提醒式支持等方式,支持孩子把没说完的话说完。这种做法也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

四、隐伏启发——让思维海阔天空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答不一定就是答案,有时还可以隐藏一些启发式的提问进去,帮助幼儿更好地去理解问题。

1.顺势而发。是指顺着教学的流程进行启发。如教师和幼儿在讨论“有什么把夜晚打扮得很美?”幼儿回答:萤火虫。教师就可以顺势启发:那夜晚还有什么也像萤火虫一样有亮光的呢?就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到了路灯、霓虹灯等夜景中去了,教学发展的过程就因此而更加流畅自然了。

2.有因而发。是指根据幼儿的因果关系或相互联系来启发。如有这么多颜色的霓虹灯,你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说一说?幼儿马上就应答到: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这里我不仅肯定了孩子,表扬他见过这么多颜色的霓虹灯,还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说一说”提醒幼儿,幼儿的经验就被迁移了过来,马上就想到说“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这句话了。

3.设疑而发。是指设置疑问来进行启发。如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诗句中“太阳喝醉了酒,红着脸悄悄下山”,教师问:小朋友什么时候脸蛋也是红红的,爸爸喝醉了酒是什么样呢?这样,他们自然也就理解了太阳红着脸的含义了,然后教师反过来追问:为什么要说太阳喝醉了酒呢?幼儿回答:太阳脸红红的样子就像人喝了酒一样。这里通过反问和一环扣一环的追问,把幼儿的思维串联起来,自然地就帮助幼儿进行了经验提升,加深了幼儿对拟人化表现手法的理解。

总之,应答是建立在教师智慧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它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动态展现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做到时而点拨、时而沉默、时而设疑、时而鼓励,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才能让师幼之间互动更加细腻而充满智慧,让教学活动更加精彩。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幼儿园)

猜你喜欢

霓虹灯铺垫眼神
夜钓
生命的顽强
我的年度汉字
——宅
霓虹梦
搞笑秀
游乐园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
《霓虹灯下的哨兵》民间隐形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