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李娜201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技、战术分析

2014-08-13刘金生

体育教育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竞技状态对阵法网

刘金生,王 艳

(三峡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在2011年李娜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简称“法网”)大满贯后,其竞技状态一直飘忽不定,2012年法网李娜作为种子选手在遭遇舍夫多娃后止步16强,2013年法网6号种子李娜在对阵美国选手马泰克时以1:2败北,同时也创造了李娜参加法网以来的最差战绩。本文仅对201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李娜参与的两场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试图从技战术层面分析其优势与失利原因。

1 赛场竞技状态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李娜及对手的竞技状态变化情况,本研究根据每场比赛的ACE球、制胜球得分、发球双误数量、非受迫性失误、网前得分、获得破发点个数,以及拿下破发点个数并按照比赛赛程情况形成运动员现场比赛的竞技状态走势图(如图1)。

图1 李娜、加里奎斯竞技状态走势图

可以看出,在对阵加里奎斯(Garrigues)的比赛中,李娜竞技状态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在第二盘赛末达到顶峰。而加里奎斯竞技状态始终处在李娜的下方,仅有第二盘的开局两者状态相当,在比分上也呈现出胶着状态,最终李娜以2∶0轻松拿下比赛晋级下一轮。

图2 李娜、马泰克竞技状态走势图

从图2可知,在对阵美国选手马泰克(Mattek)的比赛中,李娜整场比赛的竞技状态提升不大,在第一盘比赛的前半段李娜在竞技状态上率先超过对手,但随后马泰克很快进入竞技状态且势头不断上升。在第二盘比赛中李娜与马泰克两人竞技状态相当,比分相互交替,此盘比赛也在本场比赛中耗时最长。但进入第三盘比赛后,李娜竞技状态逐渐下滑,从第三盘的技术统计能够看出各项指标均低于对手。马泰克的竞技状态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是稳步上升的,她也凭借良好的竞技状态最终以2∶1拿下本场比赛,李娜结束了本年度的法网之旅。

当然竞技状态走势图仅是对球员赛场竞技能力的模糊描述,为了更清晰地分析李娜与对手在技战术方面的差异,以下对各项技战术进行详尽的分析。

2 赛场技战术分析

2.1 发球技、战术分析

在ACE球方面,第一轮对阵加里奎斯的比赛中,双方整场比赛均没有ACE球出现,这也远低于李娜以往比赛发出ACE球8%的比例。在第二轮对阵马泰克的比赛中,双方均有3记ACE球,且都在第1发球中产生。李娜发出的ACE球主要落点分布为对方占先区内角1个、平分区外角和中路各1个;对手发出的3记ACE落点分布为平分区中路2个、占先区内角1个(见表1)。说明李娜反手接对手中路来球时反应不够迅速,此外对内角来球判断不够准确。从三记ACE球的时间分布来看,李娜发出的ACE球每盘各1个,而对手则集中在第二盘比赛中,说明由于比赛几度中断的影响使李娜竞技状态难以提升,也说明对手的竞技状态良好,发挥比较稳定。

表1 李娜第一发球落点统计

区域平分区占先区轮次第一轮第二轮第一轮第二轮外角11839中路814512内角751612

从第一发球(简称“一发”)入界率(1st serves in)和得分率(1st serve points won)情况来看,李娜在第一场比赛中均好于对手,百分率为71%、62%,对手为57%、56%(见表2),就得分率而言,李娜在此场比赛中的表现基本发挥了正常水平(以往为65%)。在对阵马泰克的比赛中李娜一发入界率为63%,马泰克为54%。然而从一发得分率来看结果却不令人满意,李娜为57%,马泰克为71%,说明李娜的发球没有给对手造成威胁,且在发球后没有运用好战术。

另由表1可以看出,在第一轮的比赛中李娜第一发球落点主要集中在平分区的外角和占先区的内角,这种发球落点威胁性较大,在比赛中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比赛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但在第二轮比赛中李娜一发落点大都集中在两区的中路,说明李娜在比赛中对发球落点控制不够好,中路发球对接发球员的威胁比较小,同时容易造成自身被回球压迫的局面,这也是导致李娜最终输掉这场比赛的一个原因。从第一发球平均速度(Average 1st serve speed)来看,第一轮与对手相差不大,但第二轮有较大差距(李娜155km/h,对手167km/h),说明李娜在发球力量环节上还有待改进,特别是在发球角度和速度上必须具备其一,或者两者兼有。

对第二发球得分率(2nd serve points won)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李娜在两轮的比赛中二发的得分率均高于对手,说明李娜对第二发球的控制较好。这一点从其第二发球的平均速度(Average 2nd serve speed)也可得到印证。据统计李娜第二发球的平均速度均高于对手(见表2)。

纵观比赛除ACE球以外由发球直接给李娜带来的得分只有1分,出现在第一轮。而李娜发球双误(Double faults)的数量却远远高于对手,第一轮比赛共出现3个,对手为0个,第二轮比赛出现5个,对手为3个。可见李娜在发球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注重发球角度训练或增加发球的速度训练。

2.2 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李娜在第一轮中接发制胜分(Winners)为9分高于对手(7分);但在接发出现非受迫性失误为13分远高于对手(7分);整场比赛李娜共接发球56个得分31分,得分率(Receiving points won)为55.35%,高于对手(45.71%),其中接一发得分率为43.75%,接二发得分率为70.83%,说明李娜在本场比赛中接发球环节做得比较好。在第二轮比赛中李娜接发球制胜分为6分,对手为9分;接发非受迫性失误李娜为12分,对手为17分。接发球得分率李娜为41.11%,对手为46.31%,其中李娜接一发得分率为28.57%,远低于对手的43.33%,接二发得分率为56.09%,略高于对手的51.42%。

可以看出李娜在两场比赛中,接发球技术环节上接第二发球明显要好于接第一发球,分析原因主要为对手第一发球速度较快,而对手的第二发球为保证发球入界率降低了发球速度所致。因此,李娜在接对方第一发球的技术环节方面还有待继续加强。

表2 2013年李娜法国网球公开赛技术统计

Round1st Round2nd RoundPlayersLiNaGarriguesLiNaMattekACE0033Double faults30551st serves in50/70 7132/56 5763 60/9554 49/901st serve points won31/50 6218/32 5657 34/6071 35/492nd serve points won7/20 357/24 2949 17/3544 18/41Fastest serve169km/h170km/h166km/h184km/hAverage 1st serve speed157km/h153km/h155km/h167km/hAverage 2nd serve speed137km/h120km/h142km/h131km/hNet points won13/16 811/1 1002/9 225/5 100Break points won6/10 604/12 335/9 567/14 50Receiving points won31/56 5532/70 4637/90 4144/95 46Winners26122032Unforced errors37213437

2.3 回击球技、战术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和统计,本文将回击球分为正手击球FH(ForceHand)和反手击球BH(BackHand),并按照击球效果分为制胜球(Winners)、受迫性失误(Forced Errors)和非受迫性失误(Unforced Errors)击球。同时为了更直观地观察球员在比赛中的战术意图,本研究以列表形式将战术击球进行统计,并将战术击球分为随球上网(Approach Shots)、放小球(Drop Shots)、落地回击(Ground Strokes)、挑高球(Lobs)、过顶高压击球(Overhead Shots)、穿越球(Passing Shots)和上网截击(Volleys)7类。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数据统计见表3和表4。

表3 201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第一轮李娜对阵加里奎斯击球数据统计

WinnersForced ErrorsUnforced ErrorsUnforced ErrorsForced ErrorsWinnersFHBHFHBHFHBHFHBHFHBHFHBHApproach Shots000000000000Drop Shots000000010001Ground Strokes164131417531061010Lobs000000000000Overhead Shots200010100000Passing Shots000000110100Volleys200000000000

表4 201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第二轮李娜对阵马泰克击球数据统计

WinnersForced ErrorsUnforced ErrorsUnforced ErrorsForced ErrorsWinnersFHBHFHBHFHBHFHBHFHBHFHBHApproach Shots000000000000Drop Shots000000310110Ground Strokes568149121159121314Lobs000000000000Overhead Shots400010100000Passing Shots000010010000Volleys000101200000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在两场比赛中李娜击球战术的运用比较单一,主要以正、反手强力击球为主,其中在第一轮比赛中正手共打出16记制胜球,双手反拍仅有4记制胜球,这说明李娜双手反拍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而对手的正、反手击球制胜分均为10分,可见李娜的击球并没有给对手造成正手或反手的压力。在第二轮对阵马泰克的比赛中,李娜正手和反手击球所创造的制胜分分别为5分和6分共11分,而马泰克的正、反手击球制胜分分别为13分和14分共27分,约为李娜的2.5倍,说明上一轮比赛的弱势李娜仍没有加以改善。

由统计可以看出,在两场比赛中李娜没有使用随球上网和放小球战术,在击球方式上也未使用挑高球。反观对手却在战术运用上较为灵活,如第一轮加里奎斯使用两次放小球战术,成功率50%;而马泰克使用6次放小球战术,尽管只成功一次,但其战术意图是值得李娜学习的。

从落地回击球失误方面来看,在第一轮中李娜受迫性失误丢失4分,其中正手回击失误1分,反手回击失误3分;而非受迫性失误丢失多达31分,远远高于对手的8分,失误次数约为对手的4倍,其中正手回击失误14分,反手回击失误17分。说明李娜在第一轮比赛中,无论在压迫或是非压迫情况下其击球稳定性均较差。在第二轮比赛中李娜受迫性失误22分,非受迫性失误21分,略高于对手。从第二轮比赛来看,虽然失误次数有所减少,但依然没有发挥出李娜双手反拍的优势,同时也说明李娜在没有压迫情况下击球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两场比赛中李娜共完成8次过顶高压球的回击,第一场3次,第二场5次,并获得6个制胜分,这一点也正符合李娜的赛场性格。而两位对手在这一技战术方面各有1次回击,且均没有得分,说明李娜在这一技战术环节优势较为明显。在穿越球方面,两轮比赛中李娜只有一记,出现在对阵马泰克的比赛中且没有穿越成功。可见在对手上网时李娜还是采用更为保险的回球方式,以确保回球成功。而第一轮加里奎斯打出3记穿越球,虽然均未成功但这种战术安排值得去尝试。

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李娜在上网截击战术的运用上要优于对手,其中第一轮运用两次,且均获成功,第二轮运用2次有1次获得成功。这表明李娜对于网前截击技术较为自信,这也与李娜早期为双打队员不无关系。此外李娜对网前球的处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在第一轮比赛中网前击球得分率为81%,对手为100%,在第二轮中李娜网前击球得分率为22%,对手为100%,可见网前球的处理也是李娜今后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

2.4 比赛控制分析

在两场比赛中李娜对比赛的控制情况主要通过比赛过程中她对局点、破发点、赛点等的把握来得出的。在第一轮比赛中共出现10个破发点,李娜拿下其中的6个,破发率为60%;在第二轮比赛中共出现9个破发点,李娜成功破发5个,破发率为55.55%。说明李娜在面对自己的破发点时,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并成功破发,相比对手而言,李娜破发率要远高于两者,也从侧面反映李娜赛场经验较为丰富。

3 对李娜法网比赛的技战术总结及建议

纵观本届法网比赛,李娜在技战术运用方面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成功之处主要表现为:(1)在第一轮比赛中李娜对整个赛程的控制以及竞技状态的稳步提升有较好的把握,第二轮比赛中在出现破发点时能较好地控制得分;(2)两场比赛都保持良好的一发入界率,说明李娜对一发入界有较好的控制,接二发得分率高于对手,表明李娜在接对手第二发球时应对能力较强;(3)正手击球优势明显,过顶高压球技术优于对手。

李娜在此届法网中表现的不足是其过早出局的诱因,表现为:(1)在外在因素干扰下对自身竞技状态的控制力不足,在第二轮比赛中这一弱点表现尤为明显;(2)发球速度不高,发球角度变化不大,发球落点单一;(3)双手反拍击球失误较多,且回球线路单一,未发挥出其双手反拍优势;(4)比赛中击球技、战术的运用比较单一,得分点不多,如网前击球、截击技术、随球上网战术、放小球战术、穿越球以及挑高球战术等,均未在比赛中得到较好的运用。

可以看出,随着李娜年龄的增大,其以往的速度、力量优势均受到限制,以往比赛中的技战术已不能帮助李娜在现阶段的比赛中获胜。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应根据自身状况在今后的比赛中合理科学地选择击球方式和作战战术,如注重发球或击球的角度、深度,注重简单、实用技战术的组合运用,注重赛场抗干扰能力的心理训练等,同时在日常训练中也应向最佳竞技状态消退期的运动员训练原则靠近。

[1] 孙卫星.现代网球技术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0:158-160.

[2] Rossi, M.A new scientific method of teaching for pretennis, mini tennis and midi tennis[J].Journal of Teachingin Physical Education, 2008(24):374-379.

[3] 王希升.网球的打法与战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 蔡治东.2011年李娜澳网法网温网竞技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3):64-67.

[5] 杨君,彭丹.2011年澳网李娜与对手技战术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7):43-35.

猜你喜欢

竞技状态对阵法网
竞技状态“峰谷”模型探索研究①
竞技状态理论的中国语义
法网延期,影响全局
飞跃绿墙 詹姆斯对阵凯尔特人10大精彩表演
法网11冠
2015-16赛季NBA季后赛东部对阵
2015-16赛季NBA季后赛西部对阵
两高司法解释织密安全生产刑事法网
“妖股”京天利股权自卖自买证监会法网收紧立案调查
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培养与保持